细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28 06:29秦凤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依从性冠心病护理人员

秦凤霞

(朝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冠心病是现阶段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恶心、血压下降等。危急发病时,如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治疗,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体疗效。文献研究[2]显示,在治疗过程中开展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提升药物的疗效。鉴于此,本文探讨细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朝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选取11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开展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31∶24,年龄45~84岁,平均(63.55±8.63)岁;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9∶26例,年龄46~83岁,平均(64.50±8.74)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44~83岁。②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③患者没有冠心病遗传病史。④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障碍者。②神经系统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④近期接受过冠心病治疗者。⑤妊娠及哺乳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①环境护理:入院后立即安排患者入住安静、整洁及舒适的病房环境,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有利于后续的治疗。②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因素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患者积极沟通,解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其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引发疾病的原因,告知其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开展后续的护理工作。④饮食干预:制订适合的饮食计划,多摄入新鲜蔬果,增加粗粮,如甘薯、黑木耳以及燕麦等食物,叮嘱其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加重病情,延长疾病的治疗时间。⑤运动指导:充分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情况,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如游泳、太极、散步等。提醒患者注意锻炼的时间,10:00~11:00、13:00~16:00为宜,注意锻炼强度。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告知家庭护理重要事项及出院后应注意的各种事宜,并为其详细介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活血通脉片、脉络通片等的用法用量,叮嘱其按照医嘱定时服用。⑦随访护理。为每一位患者制订出院后1个月的随访计划,充分了解患者居家护理的情况,提供远程指导和相关帮助。

1.3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选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估心理状态,分值与患者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正比[3]。②生活质量:出院后1个月内,随访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评评分测定[4],其内容包括4个维度,即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满分为5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③依从性:参考江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内容如下。完全依从:对护理过程完全配合;部分依从: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了抵触情绪,不配合护理;不依从:对护理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护理依从性等)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用()表示,使用t检验。P<0.05则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分值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各项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率为70.91%(39/55),其中完全依从为21例(38.18%),部分依从为18例(32.73%),不依从为16例(29.09%);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为94.55%(52/55),其中27例患者完全依从(49.09%),25例患者部分依从(45.45%),3例患者依从性较差(5.45%)。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明显低于观察组(χ2=10.752;P=0.001)。

3 讨 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老年患者晚期生活质量无法保证[5]。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普遍偏高,无法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但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张耕瑞等[6]学者研究显示,药物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细节护理主要是按照“细节、无缝隙”原则实施护理活动,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诊断的特点、患者的病情对其实施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7]。因为老年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并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睡眠环境,从而有利于后续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开展。护理措施中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从而缓解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8]。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知识,能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明确每一步护理方法实施的原因,体现出良好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此外,护理过程中还应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叮嘱家属要关心体贴患者,并指导患者食用一些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食用高热、高胆固醇食物,以便使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9]。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或者打太极、散步等活动,能够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从而能够加快其疾病的恢复速度。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也应告知患者定期服用药物,以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力度。同时,护理人员通过持续性的1个月随访,能够随时掌握疾病的变化,并通过正确的指导,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细节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措施的信任度,进而能有效配合护理开展。刘海霞等[10]学者的研究与本文具有一致性。

总而言之,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依从性冠心病护理人员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