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背景下的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2021-03-01 00:22何萱孙涵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8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碳排放

何萱 孙涵

摘 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关键在于促进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全面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贸政策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日趋凸显。在此背景下探讨为实现低碳农业,如何调整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低碳农业;碳排放;农产品贸易

农业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产业,也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在部分发达国家不断涌现,农业发展及其碳排放治理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显著改变。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生产、农业环境的影响,引发了对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绩效影响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一、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分析

在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碳排放绩效作为评价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测度体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化石能源燃烧约占56.6%,其次是农业生产,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人民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有研究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涨了约0.75℃,而且这种升温的速度将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进一步加快,预计在本世纪末,气温有可能升高2.6℃至4.8℃。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潜在影响,发展中国家会承受全球农业损失的75%~80%,这一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将遭受较大的威胁。面对如此急迫的形势,全世界各个领域都需要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了气候承诺,提出在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60%~65%。

中国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全国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比例超过了五分之一。虽然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工业碳排放总量相比并不突出,但由于农业碳排放源的复杂性,农业在2050年将成为最大的碳排放源。碳排放成为表征环境的重要代理变量,对于农业生产导致的碳排放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高度关注,指出农业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低碳发展,要求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降低农业碳排放,其中要义就是要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才能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实现总体的减排目标。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使我们必须对农业绿色经济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合理地测算农业碳排放,科学地测度农业碳排放绩效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碳农业背景下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贸易开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需要深入研判。国际贸易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可以通过竞争效应、链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和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增长。劳动力要素丰裕的比较优势能够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国际贸易通过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制度变革进程促进经济增长。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中国农业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上升,这一事实已经不可逆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提高,进口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对农业而言,规则等制度性开放的影响更为深远,我国要增加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供给。

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变,规则本身也在变。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关税、碳标签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受到阻碍。我国政策是主动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未来的高水平开放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会有长远影响,农业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标志着农业绿色经济的增长,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需要做深入研判,要有系统性的谋划。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绩效影响的区域差异需要进一步厘清。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由于区位因素、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农产品贸易水平也具有区域差异,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开放度是23.3%,东部地区高达45.73%,西部地区仅有4.13%。东部地区贸易便利化程度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贸易便利化的差异对贸易额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家庭承包为主,区域分散且基础设施等流通条件存在差异,我国系统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体系远未成型,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覆盖全产业链、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贸易开放程度地扩大,自由港的设立导致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向沿海地区集聚,经济集聚通过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高级程度以及环境规制对绿色效率产生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的地区,很难有规模经济。劳动力转移,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环境规制是一把双刃剑,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适度的环境规制能实现生产技术的进步,进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各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劳力投入、环境规制政策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考虑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

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了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中美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中美农产品出口相似度在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攀升,中美农产品贸易已然形成了竞争为主的趨势,中美农产品的贸易摩擦还会不断升级。中美农产品贸易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减少,尤其大豆的进口数量显著减少,但是其他农产品,如菜油、食糖、棉花、水果、蔬菜、水产品等进口数量出现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依赖于美国的市场需求,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高能耗推动的,碳排放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影响显著。美国农产品多次以农产品质量为由减少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如果美国开始征收碳关税,会进一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阻碍。

三、有关政策建议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开放受到阻力,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采取措施,积极倡导农业低碳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会继续扩大化,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必要。

1.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

制定合理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为评估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的低碳生产工作多集中在工业减排,虽然工业减碳已经取得成效,但是对农业碳排放问题重视不足,高能耗、高投入、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存在,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依旧处于不可循环状态。今后低碳生产工作重点应向农业转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全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现状,同时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导向从单纯强调农业产量转向保障食品安全、能源安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目标协同。

政府要正视农业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基层政府轻视农业碳排放的心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激发政府有关部门和研发企业的积极性,依据各地区实际推广合适的评价指标核算。应参考国外相关经验,结合国内人多地少,东西部地区农业先天条件差异大,经济社会水平发展不均衡等实际情况,明确农业碳排放绩效概念和建立一整套涵盖种植业、畜牧业等各个产业和投入、生产、收获、转运、加工各个环节的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准确把握我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现状。

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应该深入基层,明确研究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走访农户,实地调研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主体科学素养和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农业碳排放绩效研究;建立长效跟踪,对土地碳排放、农药化肥碳排放、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碳排放等生产流程进行长期追踪,例如实行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机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经济科技水平的农业碳排放红线,对超标的农产品加收多余碳税;对耕地碳排放进行估量,碳排放责任落实到生产主体。

农业企业要与科研机构合作将投入产出指标的评价指标落实到农业生产当中。设立针对农业碳排放的专业部门,交由掌握农业生产、低碳经济专业知识的人才管理,提高企业核算的专业性,同时与有关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落实当地实际情况,保证相关指标核算与评价能够科学合理,及时落地。

2.适度规制促进农业绿色转型

结合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适度的环境规制,才有利于我国各区域农业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环境规制制度不完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刺激和激励不够,导致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速度缓慢,农业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有限。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除了受到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日益严峻的国内资源环境现状的制约。一是耕地资源的制约,目前我国耕地数量和质量都出现逐年下降趋势,且耕地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严重,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二是肥料投入产出效率低下,肥料利用率较低,且单纯为了增产滥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降低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水资源短缺,且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农业用水浪费问题严重。而目前我国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采取简单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措施,导致农业生产发展中资源成本较高、生态环境损失代价较大。因此,亟需适度加强我国农产品生产发展中的环境规制,降低农业碳排放。

我国传统农产品贸易存在重商主义观念,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和畜禽饲养规模,导致农业碳排放超标,农业生产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居高不下。政府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对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征农业生产环境税和资源税,并减少“环境不友好”农产品的出口而增加其进口,以缓解目前我国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林地资源和水域资源等短缺的困境,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休养生息”;应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环境规制制度,具体规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要求,超标接受相应的处罚和教育,达标则给予一定奖励,提高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对农业先进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接纳意愿。实施对环保农产品的绿色认证和市场拓展服务,以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资源耗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济效益;完善农业污染的处罚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加强对化学品使用导致的污染检测力度和处罚力度,使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成本转嫁给农业污染者,使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使农业生产者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思路,自觉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降低农业碳排放。

3.差异化投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目前应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循环经济”原理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实施农业补贴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技术,对于农业良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和环保性加工技术设备等的进口给与进口税收优惠或补贴。因此,农业生产采取集约型是经济增长方式能在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实现农业规模效率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实质性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资源高效利用的低碳农业转型。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在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发展如森林、草原旅游等特色农业,壮大绿色经济规模,增强农业碳汇功能。优化畜牧业结构,适当减少碳排放量较大的反刍动物养殖业规模,选育更加环保、绿色的优良品种。借助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各个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例如对牲畜粪便集中处理,作为沼气来源;对各地区土地进行测量,因地施肥,减少化肥的过量;选育抗病的优良农作物品种或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根据消费市场选择合适地区建立农业产区,减少运输储藏过程中的碳排放。

4.引进农业低碳生产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技术

应注重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绿色经济增长。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扶持力度,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研发差异化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从政策上扶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高效率高科技水平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并培育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領域为主的新型农业科技产业链,着重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降低农业碳排放。采用绿色科技在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的基础上,提高现有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研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目标。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应对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日益严峻的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引导农业生产者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定农产品科技含量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体系;利用高科技手段和互联网科技,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农产品损害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贸易壁垒导致的经济损失;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实施农产品升级战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合理避开各种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刘军,雷坤.高质量发展下碳减排对广东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21(18):111-113.

[2]吕飞.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0.

[3]万千千. 碳关税对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影响的模拟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

何萱,女,1989年12月,汉,福建漳州,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孙涵,女,1992年1月,汉,北京,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碳排放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