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县域人均GDP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2021-03-01 06:26张冰玉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察哈尔半轴乌兰察布

张冰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县域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区域性,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上举足轻重。区域经济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范围要小。研究县域经济来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对县域经济的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和区域发展理念等综合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经济活动往往都是不均衡分布的,但是差异必须在合理范围内,适度的经济差异,既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利用,又有利于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经济差异太大,则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2]。比如:使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日益变大,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影响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甚至引起经济发展的秩序混乱,社会不稳定等问题[3,4]。因此,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各个县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演化,从而为区域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由宏观尺度向微观尺度转变[5],研究内容也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变研究方法,从传统的统计方法向统计法和空间分析法等的综合运用改变[6,7]。因为传统的统计模型的不足,导致不能体现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大部分的省市人口稠密,而且我国面积也十分广阔,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这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十分显著。我们要研究各个省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找出影响因素,并为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笔者主要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方法,讨论乌兰察布地区的县域人均GDP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乌兰察布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乌兰察布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在40°10′~43°28′N,110°26′~114°49′E之间。共有11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包括1个市辖区(集宁区)、1个市(丰镇市)、4个旗(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5个县(商都县、凉城县、化德县、卓资县、兴和县)。总面积约5.45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相距约442km,东西之间相距约458km。乌兰察布市整体上处与中温带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貌类型丰富,既有高原、平原,又有山地、丘陵。从南向北依次是黄土丘陵、阴山山脉、乌兰察布丘陵、蒙古高原。我们一般把阴山山脉以南部分叫作前山区域,以北部分叫作后山区域。前、后山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前山区域的地形十分复杂,多丘陵沟壑。而后山区域,多高原,最南边为黄土丘陵。前山区域气温降水匹配较好,日照充足,后山则气候特殊,风大也多风。

1.2 数据来源

笔者以2001年~2015年共15年的数据为主要分析样本,根据最新的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方案,即乌兰察布市共有11个县级行政区。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包含的乌兰察布市的各个旗县具体数据指标,选取2001年~2015年的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的县域人均GDP作为研究阶段,主要为了揭示乌兰察布市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1.3 研究方法

标准差椭圆。笔者主要采用标准差椭圆工具来进行研究。标准差椭圆是空间格局统计分析方法中能够精确揭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多方面特点的一种方式,已经被空间统计领域广泛应用[8~11],是用来测量经济要素空间差异,分析经济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工具之一。标准差椭圆可以从多视角来体现各要素空间分布的整体性特征,比如:中心性、密集性、展布范围、形状以及方向等等。它主要由长半轴、短半轴、重心(中心点)、转角等要素构成。重心表示经济要素在二维空间上分布的相对位置,经济要素在主趋向上的离散程度用长半轴来反映,经济因素在次要方向的离散程度用短半轴来反映;哪一个越长,表明数据越离散,反之数据越集聚。转角反映经济要素分布的主趋势方向。它的基本原理是测量一组点或区域趋势的一种常用方式。分别计算x和y方向上的标准距离,x,y两个值可定义椭圆的轴线。这样的椭圆被称为标准差椭圆。利用该椭圆,可以看要素分布的方向。

文中应用标准差椭圆分析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发展空间格局,以及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发展时空格局的变化轨迹,进一步体现乌兰察布市地区的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并且识别县域人均GDP重心位置的变化以及移动方向的趋势。

2 结果与讨论

2.1 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移动轨迹

2.1.1 从重心的分布来看。2001年~2015年,不同年份的县域人均GDP经济重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1年~2015年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经济重心变化

各时期的重心在112.973°E~113.167°E,41.133°N~41.185°N之间变化,大致位于乌兰察布市中部偏南地区,即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察哈尔右翼前旗交界处附近,主要处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

2.1.2 从重心的移动来看。2001年~2015年,不同年份的县域人均GDP经济重心移动轨迹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01年~2015年间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均在察哈尔右翼前旗和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范围内,其中5个年份在察哈尔右翼后旗,9个年份在察哈尔右翼前旗,1个年份在它俩的交界地带处。2001年~2015年间,乌兰察布市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建立了乌兰察布市工业园区,2014年总产值52.3亿元,整个乌兰察布市的总产值197.3亿元,占26.51%,所以主要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集中力量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因此,县域人均GDP重心向察哈尔右翼前旗方向移动。

总体上,县域人均GDP重心呈现“先东南,再东北”方向移动。具体移动方向,重心在2001~2002年向偏南方向转移,2002年~2003年向东南方向转移,2003年~2004年主要向西北方向转移,2004年~2005年向南偏东方向转移,2005年~2006年向西南方向转移,2006年~2007年向南偏东方向转移,2007年~2009年向东偏南方向转移,2009年~2010年向东北方向转移,2010年~2011年向北偏西方向转移,2011年~2013年向东偏北向转移,2013年~2014年向偏北方向转移,2014年~2015年向西偏南方向转移。15年移动距为48.9km。其中2001年~2002年重心移动距离很小,0.27km,向南部稍偏移,几乎没有变化。但是,2002年~2003年相比前一年,则重心移动距离非常大,达17.27km,整体发生东南方向的偏移。2003年~2004年移动距离同样很大,达15.88km,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2002年~2004年这段时间重心移动距离在整个15年期间是变化最大的,其余的时间段内重心移动距离变化幅度都不是很大。

总体上看,2001年~2005年重心移动程度变化相对很大,移动了36.13km,重心总体呈现南偏东移动;2006年~2010年重心移动了8.97km;2011年~2015年重心移动了3.8km。县域人均GDP重心南北移动距离大于东西移动距离,说明乌兰察布市地区县域人均GDP主要是来自南北方向格局的变化,东西方向分布的相对格局变化是次要的。重心移动轨迹基本上呈“V”型,除去2003年这一特殊时期,即“先东南,再东北”方向移动。2003年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移动突然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是因为察哈尔右翼前旗的GDP占整个乌兰察布市的比重比较高,而且前旗又属于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所以气温降水条件好,农业生产也比较有优势,因此它的GDP总值最大。

2.2 标准差椭圆

2001年~2015年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的标准差椭圆各参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以及其空间分布态势如图2所示。

表2 2001年~2015年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标准差椭圆参数变化

图2 2001年~2015年乌兰察布市地区标准差椭圆和人均GDP重心分布

由此可知,每个年份的重心都是该年份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坐落于乌兰察市中部偏南地区。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经济标准差椭圆的空间分布态势图表明,乌兰察布市经济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图2可以看出,乌兰察布市各年份县域人均GDP重心基本上都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和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标准差椭圆在15年内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标准差椭圆覆盖的范围包括:北至四子王旗,南至凉城县、丰镇市、兴和县,西到卓资县、凉城县,东达商都县。

从半轴来看,标准差椭圆长半轴从2001年的90.86km,下降到2015年的85.22km,减少了5.64km。说明整体来讲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出现极化。其中,2003年~2004年长半轴从86.15km上升到91.61km,说明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主要方向上出现分散。其余时间段内,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在主要方向上出现极化。表面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主要方向上呈现“先分散,后极化”的趋势。而标准差椭圆的短半轴则从2011年的67.42km上升到2015年的72.02km,增长了4.6km。总体来讲,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呈现分散。其中,在2002年~2003年短半轴从68.87km下降到64.82km,说明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在次要方向上呈现极化现象。在2003年~2006年,短半轴长度从64.82km上升到71.23km,表明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次要方向上呈现分散现象。在2006年~2013年,短半轴从71.23km下降到70.55km,说明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次要方向上出现极化。在2013年~2015年,短半轴长度从70.55km上升到72.02km,说明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次要方向上出现分散现象。表面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重心在次要方向上呈现“分散——极化——分散”的趋势。

3 影响因素分析

2001年~2015年间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空间演化特征,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3.1 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

乌兰察布市的县域人均GDP的重心基本位于乌兰察布市的中部偏南位置,即察哈尔右翼后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的交界处附近,更偏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这是因为乌兰察布市的工业园区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又叫察哈尔生态工业园区,它成立于2006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是自治区24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16年察哈尔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上缴税金4.8亿元,安排就业人员1.1万人。目前,入驻规模以上企业有31家,主要产品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轻纺工业、电子材料、新材料等,它们共同带动周围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财政收入,壮大城市经济,提升生产总值,从而使人均生产总值上升,所以人均GDP的重心移动主要向乌兰察布市工业园区方向移动。

3.2 自然条件的影响

将乌兰察布市共11个旗县,总体可分为两部分,前山和后山区域。前山包括有集宁区、丰镇市、兴和县、卓资县、凉城县以及察哈尔右翼前旗,后山包括有商都县、化德县、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前、后山地区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前山地区的地形复杂,多丘陵沟壑,但是前山气候温暖,雨量多,气温降水匹配良好。而北部丘陵地区,多高原盆地,最南部为黄土丘陵。但是后山是多风的特殊气候。这种自然环境差异导致他们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差异。

①从农业发展条件来说,一个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光热条件较好,降水多,气候比较温暖,因此,它各方面条件综合起来更优一些,土壤肥沃,土地质量好,产量高,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所以农业发展条件更好。②从工业发展条件角度来说,气候条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比如风向以及风力的大小,太阳辐射的强弱,气温高低的变化,降水的多寡等等,都会对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海拔高,年平均温度低,而且是多风的特殊气候,所以既不适合农业发展,也不适合工业发展。

4 结论

本研究借助GIS空间分析的相关方法,揭示出2001年~2015年乌兰察布市地区的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①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察哈尔右翼前旗和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最主要的还是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因为它是乌兰察布市工业园区的所在地。②乌兰察布市地区的县域人均GDP呈现“西北-东南”空间格局,并且整体在长轴方向上呈现强化趋势,短轴方向上呈现分散趋势。③县域人均GDP重心呈现“V”形变动,即“先东南、再东北”。靠近察哈尔右翼前旗地区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总体上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核心,包含部分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标准差椭圆涵盖了乌兰察布市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区。④乌兰察布市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等对县域人均GDP重心移动起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察哈尔半轴乌兰察布
一种橡胶扭力半轴组件
探明究竟,大道至简
——对2018年广州市一道中考题的研究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苹果数据中心开工建设
乌兰察布之夜
汽车半轴自动化技术取得新突破
某重型车桥半轴断裂失效分析
自驾乌兰察布
灿烂的察哈尔文化
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旗
传承弘扬察哈尔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