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视角下的社区图书馆建设

2021-03-01 06:24阳娟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图书文明中心

阳娟兰

(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220)

2018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随后在包括湖南在内的全国12个省(市)的50个试点县(市、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以“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为主要内容,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市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社区图书馆作为“家门口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对满足市民阅读需求有重要意义。从全国公共图书馆及社区数字对比来看,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国家、省、市、区县、街镇)中,社区一级普及率较低,资源、服务均未下沉。如何普及社区图书馆建设,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社区,给读者带来更便捷的图书服务,促进图书服务的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公共图书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困境

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显而易见,可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图书服务,对于培育社区文化、激发居民的阅读积极性、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全民阅读的推进和书香社会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通过创新共建模式、资源整合等方式,社区图书馆的覆盖与服务取得一定发展,但仍未能从整体上解决社区图书馆数量少、覆盖率低等困境。

社区图书馆数量少,覆盖面有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1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 595.98万平方米、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4.4m2”[1],而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共有社区居委会单位107 869个[2],由此可见,社区图书馆的数量之少、覆盖面之有限。

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藏量低、馆藏种类少的情况。社区图书馆最常见的建设模式为基层政府完成社区文化功能而兴建,馆藏来源复杂,如:自行购买、社会捐赠等,存在复本量大、图书内容单一、图书质量较差等情况。在后续运营与建设中,受购书经费紧张、场地有限等情况影响,图书更新速度缓慢甚至无更新。社区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无法满足居民需求,也不利于社区图书馆发挥应有的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

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服务效能不理想的情况。许多社区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并无专职管理员,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任。导致社区图书馆无法保证持续、固定的开放时间,影响读者服务体验。无专职管理员导致管理员更换频繁,极大影响管理员的业务熟练程度与专业性,不利于社区图书馆的提升与优化。管理不到位影响了社区图书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社区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

2 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视角,章寿荣,程俊杰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理论本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实现路径是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大力整合阵地资源,创新开展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机制建设[3];在各级政府推进下,各地涌现了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样本:张博,王沫将福建“上杭样板”总结为“1234567工作机制”,从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级体系,四维力量,五项主要任务,六大平台,七支专业志愿队伍方面,清晰揭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任务内涵[4];安徽广德县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广德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通过平台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派单、文化志愿服务队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5]。

社区图书馆最早发源于美国,我国也开展了相关实践与研究:李红霞介绍了社区图书馆实践广东模式,如: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纳入区县总分馆服务体系、以佛山市南海区“读书驿站”为代表的24h自助图书馆等[6];苏锦姬从文化消费视角,以深圳悠·图书馆为案例,介绍如何通过品牌象征意义、价值观、形象、故事4个层面的符号重构策略,实现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创新与传播[7];戚晓明从南京市鼓楼区睿城社区图书馆成功案例出发,分析了盘活社区图书馆资源与利用率的路径,指明通过多方协作运营、多样化服务与活动等服务创新对社区图书馆的重大意义[8];黄东,吴品璇以近10年获得“美国最佳小型图书馆”的优秀社区图书馆为例,从青少年群体服务角度出发,探讨美国社区图书馆青少年服务特点,为我国社区图书馆开展青少年服务提供启示[9]。

以上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社区图书馆的内涵与意义、建设模式、路径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但对于如何整合两者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未有相关研究。笔者试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社区图书馆的切入点出发,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社区图书馆的融合模式与路径,促进公共文化阵地、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精准化建设。

3 社区图书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路径

社区图书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服务有可结合、可切入之处。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推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嵌入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给读者带来更便捷的图书服务,促进图书服务的均等化,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可成为未来解决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困境的有效途径。

3.1 阵地共建,搭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社区图书馆同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其服务内容有重合处。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及图书共享背景,与区县总馆、市级公共图书馆可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且拥有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已经培育的读者群体,这是社区图书馆的服务优势。目前,公共图书馆推进总分馆建设,网络为市——区——街道三级网络,社区一级始终未打通。由于场地、人员缺乏,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资源、服务未下沉到社区,以《广州市图书馆条例》为例,分馆建设保障到街镇一级,社区图书馆、乡村图书馆没有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范畴被加以关注和研究。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的图书服务,能在基层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理应得到推广和普及。我国社区图书馆的普及和建设还有很大空间,图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需大力推行和普及。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8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重大突破:广东省“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8 946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38 111场次,参与群众约520万人次”[10];如东县“以全县域为整体,大力推进实践中心、所、站、点标准化建设,大力度推进志愿服务,逐步实现“3个100%”的全覆盖目标,即:基层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知晓率达到100%,参与志愿服务的当地家庭达到100%,当地居民对文明实践活动满意度达到100%”[11]。在场地、人员缺乏保障的现状下,社区图书馆建设可将资源与服务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图书馆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供图书资源与受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社区图书馆提供场地和人员。通过阵地共建,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社区信息教育、宣传中心,打造学习型街道、学习型社区,为推进社区好家风、法治建设等提供良好的综合教育平台。

3.2 整合资源,打造学习型社区

①整合服务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致力打造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暖心帮扶、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六大服务平台,每个平台都需要相应的资源投入与支撑,社区图书馆可在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方面为中心提供图书资源,避免政府的重复投入与浪费。②整合人力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发挥党的号召力和优势,建设拥有不同专长和技能的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不同服务主题的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推动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如福建省上杭县“根据志愿者个人专长和技能,组建了政策理论宣讲队、乡风文明倡导队、先进典型示范队、红色基因传承队、客家文化传播队、网络文明宣导队、文艺轻骑兵服务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实现每一个月100多支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活动,1 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加,10 000多名群众直接享受各类服务的‘百千万’志愿服务良好局面”,一方面,极大解决了中心的日常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凝聚了社区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社区图书馆可借助中心志愿服务力量,解决日常开馆所需的人员问题。③整合活动资源。社区图书馆因人员有限等因素,大部分只提供基本的图书服务,图书阅读推广活动、社区特色资源挖掘与宣传等方面做的较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担任“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重要职能,在活动开展、宣传上有天然的使命和优势,两者可结合打造学习型社区。

3.3 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点,最贴近居民生活,原应成为居民利用率高的文化场所。实际情况是社区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并不好,“社区图书馆:曲高和寡遭遇冷清”“社区图书馆现状冷清无人借书成常态”是其发展和服务困境的真实写照[12]。图书少、更新率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许多用户不知道社区图书馆存在是其主要原因。如何在有限的场地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社区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是盘活社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通过群众点单、平台派单、文化志愿服务队接单的精准推送模式,大大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因资源不匹配用户需求而造成的闲置与浪费。以安徽广德县为例,广德县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整合了广德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实行先“群众点单”再“政府派单”的供给模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直接互动。通过平台,中心可以了解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通过精准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使得资源利用形成良好循环。社区图书馆可利用中心的平台优势,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图书资源的需求,通过图书物流等方式,对图书进行定期更新,盘活图书资源,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读者了解社区图书馆、利用社区图书馆,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图1 安徽广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服务流程

3.4 联动宣传,打造社区文化连锁品牌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中心,除承担社区教育、娱乐学习等功能,还应担任起培训社区文化功能。一社区一特色,各个社区挖掘本社区独有的文化内涵,从名称、标识、馆藏资源、活动类型等方面塑造社区品牌,打造社区专属文化符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管单位为各级宣传部,在宣传推广方面有天然优势。2019年初,中宣部等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全国上下融媒体平台建设遍地开花。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市打造市、区、街镇三位一体的融媒发展模式。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的社区图书馆,可共同打造宣传社区文化品牌,借助融媒体全方位宣传社区图书馆及其服务,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社区图书馆、认识社区图书馆、进入社区图书馆,从而使用社区图书馆。将社区文化中心打造为前店后厨模式,一体化运作,提高社区文化曝光度,为共同打造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发挥作用,增强本社区人民对文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结束语

社区图书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两者在服务内容上既有结合之处,也有区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更接地气,贴近居民生活需求;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中心,需要人员保障和盘活资源。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的东风,大力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或将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造区域文明实践共同体,是社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一次良好契机。

猜你喜欢
图书文明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请文明演绎
图书推荐
漫说文明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