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贫困生就业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探究

2021-03-01 04:06吴雨婷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贫困生效能个体

□吴雨婷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新的历史定位,赋予了新时代教育工作新的使命。2021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处于劣势,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自我效能感,寻找基于三全育人理论下的贫困生职业效能感提升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新的历史定位,赋予了新时代教育工作新的使命。猝不及防的疫情就是我们面临的新时代下就业工作的新挑战,在就业工作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就业,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

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在完成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实质是个人对自身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就业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

班杜拉强调,在一般情况下“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自我效能能够在个体的选择过程中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会决定每个个体将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个体选择哪种活动来完成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我效能感影响。第二,自我效能能够在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产生影响:个体行为同时在预期目标的相关设定、应对问题时的动机水平和相应的投入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效能的作用,自我效能影响活动过程中思维和活动的效率。第三,自我效能能够在个体的动机过程中产生影响:自我效能通过动机过程对个体行为发生作用,同时影响人的归因方式、控制点知觉以及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甚至是个体在面临挑战、挫折、困难、失败等时所表现出的耐力和定力。第四,自我效能在个体的情绪过程中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应激状态、焦虑反应以及抑郁程度等方面,这些情绪反应通过改变思维过程和个体心态来影响活动及其功能的发挥。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贫困生就业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

(一)落实“一个主体责任”

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落实、落细一个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育人责任体系。重点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就业工作“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健全院系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及时了解师生尤其是困难生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解决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打造“两支队伍”

1.党政管理队伍。打造一支过硬的党政管理队伍,首要标准是政治标准,且重点培养思想价值引领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证。聘任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党政管理人员为职业生涯规划导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常性学习和定期轮训,着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复合型人才。

2.专职教师队伍。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专业教师队伍,从入校起给予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抓好“三个阵地”

1.课堂教案阵地。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从课程教学到课程育人,把课堂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目前有很多高校从大一开始,便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为的就是尽早让贫困大学生接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新生入学起产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随着年级的增长,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在生涯规划课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岗位信息等。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兼职工作,增加第二课堂阅历。

2.网络宣传阵地。提高学院、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微宣传”作用,进一步提高网络育人效果。积极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招聘竞赛、职涯课程等,加强网上舆论价值引导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切实增强贫困大学生求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校园文化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到育人全过程。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保障学风建设的有效落实。

(四)搭建“四个平台”

1.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鼓励、引导同学们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从事双创计划、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等项目,并形成制度保障,真正实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毕业设计题目等教育教案和专业发展的资源。

2.实践教育平台。学校一是要通过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让贫困大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到这种成功是源于他们的能力的不断增长。二是要多途径给予贫困大学生学习、实践、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肯定性评价,通过这种肯定性评价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借助优秀校友事迹的影响,激励贫困大学生向优秀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四是鼓励他们勇敢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多组织、参加社会活动,增长见识、丰富阅历、锻炼能力、提升才干,并在一次次的自我实现中体验成功,提高自己的就业自我效能感。

3.关爱帮扶平台。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按照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不同压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目前在招聘时,用人单位通常会利用第三方机构对应聘者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技能、口头沟通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测试。贫困生由于自我评价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常常处于不确定状态。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于部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其隐蔽性更加突出、不易被察觉,因此在职业选择中更容易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针对此类情况,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放松训练,可以表现为自我的积极暗示、积极鼓励、积极肯定等,其目的是对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唤起起积极作用。

4.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职涯教育等,塑造学生吃苦耐劳品质,为培养优秀职业精神奠定基础。贫困大学生多数敏感、脆弱,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与贫困生相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带领贫困学生客观分析兴趣、能力、性格、特长等。建立客观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找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创造学习机会,增强学习热情和动力。

猜你喜欢
贫困生效能个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