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东方集》中《天火》的艺术特色

2021-03-02 20:00谢紫凌
雨露风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雨果艺术特色

摘要:雨果作为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文学家,《东方集》是雨果在欧洲“东方热”的潮流影响下创作的一部诗集。《天火》作为《东方集》的第一首诗,有着奠基整部诗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该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加深对雨果诗歌的理解。笔者认为,《天火》从故事内容和结构安排这两方面实现了用“地理的尺度来展现广阔的画面”。

关键词:雨果;天火;艺术特色

一、研究背景

雨果作为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文学家,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在雨果诸多的作品中,他的诗歌也是他文学成就中光彩夺目的一项。然而,当前雨果在国内备受关注的依然是他的小说。因此,选择他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对雨果在国内进行的研究成果。此外,在当前对雨果诗歌进行探讨的研究中,雨果后期的诗歌因其精湛和成熟的艺术而受到更多的注目,但是,他早期的诗歌作为他后期诗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整个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

雨果的第一部诗集为《颂诗与杂咏》,发表于一八二二年。这一时期的雨果,诗歌创作还比较保守,诗歌大多是歌颂王权和基督教信仰。不过,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显示出了想象瑰丽、比喻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他之后的诗歌创作中依旧保留和不断精进。一九二六年《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标志着雨果政治立场上的转变,同时也推动了他艺术理论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东方集》作为他这一时期的代表诗集,就标志了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新起点。

《东方集》是雨果在欧洲“东方热”的潮流影响下创作的一部诗集。当时,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引起了欧洲各国许多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很多文学家和诗人便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支援希腊的独立战争。雨果的《东方集》就是这一潮流下的产物。不过,《东方集》除了包含希土战争的内容,还包括了对阿拉伯、波斯和西班牙等地风土人情的描绘。此外,一小部分与东方无关的内容也被收录了进来。

本论文研究的《天火》便是《东方集》中的第一首。目前研究中,对雨果的《天火》以及《东方集》发表了卓有见地的见解有两位学者。其一是郑克鲁在《论雨果的诗歌》中,认为雨果用“地理的尺度(《天火》)来展现广阔的图画”。其二是闻家驷在《雨果的诗歌》中,认为雨果的《东方集》标志着雨果诗歌创作的新起点。因为在这部诗集里,雨果开始注重对外部世界进行刻画。上述两位学者都简要概述了《天火》的艺术特点。但是,对于雨果究竟通过何种叙事策略来实现这种艺术效果却缺乏分析。《天火》作为《东方集》的第一首诗,有着奠基整部诗集的基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对该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加深对雨果诗歌的理解。笔者认为,《天火》从故事内容和结构安排这两方面实现了用“地理的尺度来展现广阔的画面”。

二、《天火》的艺术特色

首先,从该诗的故事内容出发。《天火》开篇就引用了《创世纪》里的两段话:“24.于是上帝让天空向所多玛与蛾摩拉下起一片硫磺与烈火的暴雨”“25.他毁灭了那些城市,连同城里的所有居民;毁灭了周围整个地区,连同住在那里的人们;毁灭了大地上有几分绿意的一切地方。”对引用的这两段话进行分析,可以明白所多玛与蛾摩拉这两座城市的居民因为罪孽深重,因而遭到了上帝的惩罚。

雨果在《天火》这首诗里,借助乌云的移动轨迹展现了一副广阔的画卷。《天火》共有十一小节。每一节呈现的都是不一样的内容。在第一节中,雨果就用三个形容词“乌云”“火光四射的战车”“行星”点明了上帝要对罪恶之城进行惩罚,乌云将带着这群鬼怪去往遥远的远方。雨果在这一节所使用的词汇,既有富有宗教意味的“火光四射的战车”和“鬼怪”,又有在近现代科技的启蒙下才产生的词汇“行星”。雨果将不同类型的词汇进行融合的这种创作方式,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烈的混杂感和奇异感。

到了第二节,画面就转移到了大海。雨果对视觉呈现方面的异彩纷呈在《天火》这首诗里也有所体现。他非常善于用一种形式的形状去比喻另一种形式的形状。在这一节,雨果便运用了这种方式对大海进行了一番描摹。在他的笔下,波浪、鱼和大海融为一体,怡然自得。徜徉在大海里的一条条鱼就是“大海宛如摇动着羊毛的羊群”。

雨果在第三节里将异域风情展示得栩栩如生。在雨果的笔下,部落民族的生活是如此自由自在。在这一节的第一、二、三段中,雨果分别描绘了部落民族的人们伴着欢快的音樂投标枪,绕着篝火跳舞以及勤劳美丽的女子挤骆驼奶的这三幅鲜活的场景。

跟随着乌云的行动,视线又转移到了埃及这里。在第四节里,雨果着重运用色彩词从宏观的角度展现了埃及,例如“五彩缤纷的原野”“金色的沙野”“粉红色花岗石狮身人面像”“绿色大理石神像”“白色的碎石”“鲜红的大海”,按照由陆地到海洋的顺序,呈现出一幅壮观宏伟的景象。

第五节雨果对沙漠进行了描写。第五节结束时,天火已经穿过沙漠来到了海上。由于天火已经不断向东驶去到达陆地的尽头,因此从第六节开始,诗歌不再具体描摹现实的场景,开始凭借想象编织一幅幅奇异耀眼的场景。在第六节里,雨果对《圣经》里的巴别塔进行了奇妙诡谲的想象。在雨果的笔下,巴别塔此时早已崩塌和断裂。因此,世界只剩下了奇异、凄惨和怪异——“一只只象走向它那些墙的裂缝;一座座森林在它那些阴暗的支柱下欣欣向荣,因发狂而蓬勃生长;大群巨大的秃鹫与棕红色的鹰/日日夜夜地围着它那些敞开的门厅/盘旋,好像围着无边的蜂箱。”然而,这样一副充满奇怪意象的画面,在雨果的笔下,也并不显得恐怖和瘆人。相反,由于雨果所采取意象之大,如“蟒蛇”“鳄鱼”“象”“森林”以及所选用词语之大,如“巨大的”“大厦”“广阔的”“无止境的”“庞然大物”等等,这幅场面反而有种奇异的壮丽美。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雨果的审美在《东方集》里也依然以大为主。

在第七节里,乌云跟随着上帝的指引终于来到了所多玛与蛾摩拉之处,在上帝的许可下,第八节中,乌云终于展示了它的力量,“乌云像深渊一样开放,又化作一片片硫磺/落向摇摇欲坠的宫殿”。第八、九、十这三小节都具体展示了被焚烧的场景。

总之,《天火》这首诗便是对《圣经》中上帝烧毁所多玛与蛾摩拉这两座城市的具体演化。诗歌开头的引文也暗示了该诗的具体内容。但是,雨果身为十九世纪的诗人为何要重写这一故事呢?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也可以明白,雨果笔下的所多玛与蛾摩拉并非《圣经》中罪孽深重的“罪恶之城”,相反,上帝反而是一个独断专制的暴力者,一句“就是这里”,便令两座城市毁于瞬间。

结合雨果创作该诗的时间和背景,以及《天火》的最后一句,“冒着水气的结冰的湖展现在它们已经熄灭的废墟上,宛如往昔的镜子!”便可以得知,雨果不仅仅是要在首诗中对《圣经》里的故事进行具体演化,更是借古讽今,借《创世纪》上帝焚毁所多玛与蛾摩拉这两座城市之事来讽刺土耳其对希腊的暴力战争。

《天火》这首诗,不仅充满了雨果瑰丽的想象和宏伟的气魄,整首诗歌的结构和设计也非常巧妙。这首诗按照乌云的移动轨迹,从西往东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场景一并纳入诗中,拓宽了诗歌的内容。此外,从诗歌的中间处,也就是第六节开始,场景便由现实转向想象,历史与当下也重叠了起来,大地上再次出现了惨绝人寰的暴力。“宛如往昔的镜子!”这是诗人对暴力者的强烈控诉。

作者简介:谢紫凌(1998—),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

参考文献:

〔1〕郑克鲁.论雨果的诗歌创作[J].洛阳师专学报,1999(01):76.

〔2〕[法]维克多·雨果.雨果诗歌集第一卷[M].张秋红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雨果艺术特色
雨果剃发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雨果赊账交友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