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中心大局 紧贴民生需求以强监督推动强落实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盘点

2021-03-02 09:29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执法检查市委营商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坚持依法监督、有效监督,持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为更好助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与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同向同行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监督工作的主题主线,积极作为,依法履职,做到常委会监督工作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相扣,与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同向同行。

聚焦深化改革开放积极作为。2019年7月份,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即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法治框架内保障和推进市委重大改革举措贯彻落实。2020年是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重大历史决策30周年,为积极支持浦东新区大胆闯、大胆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调整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新增开展决定的执法检查,从2020年9月下旬开始启动实施。通过2个多月的短时间、快节奏的执法检查,进一步推进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全会决定在浦东新区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增强了各级支持浦东新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就“长三角一体化”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聚焦各方共同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资源互惠互利、大数据政务平台跨省通办、区域性立法加强协同等六个重点领域深入研究,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0年10月23日,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四川北路街道人大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作为。近年来,市委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尤为重要和迫切。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部署要求,紧紧盯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迫切需求,在2020年4月份审议通过《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后即开展专项监督。市人大各委员会重点围绕“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两个着力点,聚焦条例中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70个关键性条款,协同配合,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座谈、实地检查等方式,一个个部门上门督促,一个个条文询问检查,推动32个市级部门制定配套政策116项,并在上海人大公众网予以公布,接受公众监督,接受企业查询。同时委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市律师协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开展第三方评估,着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作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等重要指示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在2019年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专项监督的基础上,2020年又开展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重点聚焦政府履职、主体分类、社会参与、源头减量、投放管理、资源化利用等六个方面,分区域、分主题、分类型随机选择对象,对全市16个区实行“全覆盖”暗访,特别是对高校、医院、郊区农贸市场反复暗访和“回头看”,查实情、抓弱项、补短板。通过开展执法检查,有力促进和推动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生活垃圾管理提质增效工作。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询问,这也是首次聚焦生态环境开展的两场专题询问。

2020年12月15日,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调研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群众“所需”“所盼”与人大“所为”“所能”紧密结合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认真落实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民生需求,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把群众的“所需”“所盼”与人大的“所为”“所能”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紧盯发展之要。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聚焦“十四五”愿景期待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短板,面向全市13000余位四级人大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围绕“十四五”民生改善主题2次组织代表集中联系社区,着眼上海发展中重大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组织9个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具体化、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报告列为重点监督项目,这是着眼全球经济动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开展的。此项监督重点聚焦产业布局、科技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等四个方面,通过召开多个部门、协会、专家、代表座谈会,实地走访大量企业、园区和机构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查找分析关键性瓶颈性因素,提出破解性对策建议,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按照中央和市委有关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及时部署开展了“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资”专题监督调研,并打破常规,首次开展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在2020年4月初形成《关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初步研判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报告》,市委主要领导作了批示。市人大常委会在连续两年听取审议本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本市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报告的基础上,重点听取和审议了本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下大力推动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问题,把例行性监督变成实质性监督。

紧盯治理之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对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提出的重要要求,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把《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执法检查列为监督工作重点,在听取政府相关部门汇报、赴区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的同时,更加注重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三个100”,即面向全市107个街道进行“问卷调查”,面向100个基层单位(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100位居民代表进行“问卷访谈”。通过开展执法检查,有力促进和提高了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作出人大贡献。

紧盯民生之痛。民生是人大工作之本。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老、小、旧、远”发力使劲,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针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冲击的背景下,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促进就业专项监督,聚焦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采用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个别走访、数据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从多个维度进行问题、建议的征集和分析,深入了解政策的力度与市场的感受度,支持各方齐心协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着眼疫情防控下医院急救医疗服务的现实需求,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医院保障措施、急救资源配置、院前院内衔接、分级救治和转诊分流等关键条款的执行情况,注重收集分析近一年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急救医疗服务的投诉情况,着力解决好急救医疗服务难题。市人大常委会还围绕解决旧改征收基地收尾难、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老旧住房改善,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开展了监督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和短板,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整理形成《人大简报》报送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难点问题的解决和相关工作的落实。

猜你喜欢
执法检查市委营商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擎起“法律巡视”利剑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贵阳市委离退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注重在提高执法检查实效性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