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非遗传因素、体细胞评分变化规律

2021-03-02 04:54虎红红冯小芳顾亚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奶量乳脂产奶量

母 童,虎红红,冯小芳,顾亚玲,田 佳,温 万,张 娟,王 影

(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2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 银川,75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界于北纬35°14′~39°14′,东经104°17′~109°39′之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适宜的气候,长期以来是我国奶牛养殖大省,亦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最早的省区之一[1]。泌乳性状是评定奶牛生产性能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乳糖率、日产奶量、305 d 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固形物含量、高峰奶量和泌乳高峰日等,主要受群体遗传结构(如:品种组成)、生理、营养、生产环境(如:季节、牧场等)、繁殖性能、饲养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3],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牧场的收益及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必须从奶牛饲养技术本身出发,通过精细化管理及精准饲喂来提高原料乳品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奶业及养殖企业的自身利益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推动下游加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维护奶业生产链的良性循环发展。为此,众多学者及企业界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基于奶牛群改良计划(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获得重要的反映奶牛群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基础信息数据[4],统计分析产奶量及乳成分等性状在非遗传因素影响下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可为实施畜群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在国际上,Adediran 等[5]研究表明品种、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奶牛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均有极显著影响;Bonfoh 等[6]以Malian zebu 母牛为研究对象,发现在瑞士炎热季节(5—6月份)30%的牛乳样本每毫升含有大于350 000个体细胞,提示该地区牛群中亚临床乳腺炎的患病率较高。Koc[7]以不同环境因素及延长产犊间隔对红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12个月相比,产犊间隔为15个月和18个月的泌乳量分别增加了18.9%和30.9%,305 d 产奶量分别增加了8.8%和8.1%。然而,日产奶量在15个月中的数值下降了2.4%,在18个月中下降了15.9%。Guinn 等[8]研究表明夏季高温胁迫对美国不同气候区域奶牛生产性能均有负面影响,且有些地区影响较大,证明了监测热应力程度指标的重要性。Franzoi等[9]研究发现极低的体细胞评分(<−1.00)对产奶量和乳品质性状具有与高体细胞评分(>4.00)相似甚至更强的不利影响;随着体细胞评分的增加,荷斯坦牛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总产量以及几种矿物质的损失均出现降低。在国内,童雄等[10]对华南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在季节、胎次、泌乳时期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夏季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在乳成分上,夏季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低值,且极显著低于春冬季节。熊本海等[11]研究表明天津地区荷斯坦牛自然月份及胎次分别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等9项观察指标。竹磊等[12]对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细胞数的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泌乳早期体细胞数高于产后8~133 d 的体细胞数;胎次、泌乳天数、环境温湿度均对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有显著的影响。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影响因素也已有报道,刘丽元等[1]研究发现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是影响荷斯坦奶牛305 d 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李欣等[13]对产奶量及乳成分随泌乳周数变化的模型进行了构建与分析。张海平等[14]探究了体细胞数、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固形物含量在非遗传因素下的变化规律,但没有对每个性状与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对宁夏地区20个牧场2010—2015年出生的荷斯坦奶牛DHI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较全面地分析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并探讨泌乳性状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提高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及生鲜乳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试验20个牧场2010—2015年出生的荷斯坦奶牛在2017年4月份的DHI测定数据均来自宁夏畜牧工作站。

1.2 数据处理与水平划分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对源数据进行筛选,剔除空值、错误值和极端值后,得到有准确记录的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乳糖率、乳固形物含量、日产奶量及体细胞评分的数据各17 796条,高峰奶量和泌乳高峰日数据各17 388条。泌乳性状表型参数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表型参数描述性统计Table 1 Descriptivestatistics of phenotypic parametersof Holstein cow’slactation in Ningxia region

本研究分析的非遗传影响因素包括胎次、泌乳时期及产犊季节。胎次分为1、2、3、4、5胎;泌乳时期分为早期(0~100 d)、中期(101~200 d)、晚期(≥201 d);产犊季节按照当地气候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体细胞评分=Log2(体细胞数/100 000)+3,并划分为10个水平,分别为0(2×103~17×103mL−1)、1(18×103~35×103mL−1)、2(36×103~70×103mL−1)、3(71×103~141×103mL−1)、4(142×103~282×103mL−1)、5(283×103~565×103mL−1)、6(566×103~1 130×103mL−1)、7(1 134×103~2 262×103mL−1)、8(2 270×103~4513×103mL−1)、9(4 572×103~7 696×103mL−1)。

1.3 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检验

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使用SAS9.2(SASInstitute,Cary,NC,USA)的线性混合模型(Linear mixed model),以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时期及产犊季节对泌乳性状的影响,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非遗传因素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Yijklmn为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乳糖率、乳固形物含量、日产奶量、高峰奶量、泌乳高峰日和体细胞评分这些性状各自的观测值;μ为总平均数;Parityi为胎次固定效应;Seasonj为产犊季节固定效应;Lactationk为泌乳时期固定效应;(αβ)i j、(βγ)j k和(αγ)i k为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两两之间的互作效应;aijkl为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eijklm为随机残差效应。

乳成分及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 系数(r)衡量,采用SAS 9.2(SASInstitute, Cary,NC,USA)软件的corr 过程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对9项性状的影响

9项性状指标与胎次、泌乳时期及产犊季节的方差分析结果(表2)显示,胎次、泌乳时期、产犊季节及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的交互作用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胎次和泌乳时期互作对日产奶量、脂蛋比、体细胞评分、乳糖率、乳固形物含量、高峰奶量及泌乳高峰日的影响显著,而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产犊季节互作除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固形物含量和泌乳高峰日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泌乳性状均无显著影响。

表2 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与观察的9项性状之间的方差分析(P 值)Table 2 The variance analysis between parity, lactation stage,calving season and observed nine traits(P value)

2.2 胎次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

胎次对不同泌乳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表3)。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固形物含量、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和脂蛋比均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乳脂率在第2胎次最高,为3.79%,显著高于第1、4、5胎次;乳蛋白率在第3胎次最高,为3.35%,显著高于第1、4、5胎次;乳固形物含量在第2胎次达到最高,为12.51%,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日产奶量第4胎次(35.06 kg)显著高于前3个胎次,到第5胎次稍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高峰奶量在第3胎次达到最高水平(47.20 kg),显著高于第1、2、5胎次;脂蛋比第2胎次(1.13)显著高于第1胎次,其他胎次均差异不显著。

乳糖率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第3胎次(4.84%)显著低于第1、2、4胎次。泌乳高峰日在第1胎次最晚出现,为94.07 d,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第4胎次泌乳高峰日出现最早(67.33 d),显著低于第1、2、3胎次。体细胞评分随着胎次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5胎次(3.26)显著高于前4个胎次。

2.3 1~3胎次泌乳时期对7项泌乳性状的影响

由于第4和5胎次的数据量较少,因此在“2.3”和“2.4”的分析中不作考虑。由表4可知,1~3胎次泌乳时期对泌乳性状均影响显著。其中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在第1胎次泌乳前期和中期差异不显著,泌乳后期迅速下降,而在2、3胎次随着泌乳时期的延长均逐步下降。乳蛋白率和乳固形物含量3个胎次均随着泌乳时期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体细胞评分和乳脂率在第1胎次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第2、3胎次体细胞评分和乳脂率随泌乳时期延长均逐渐增高,且体细胞评分和乳脂率(第3胎次泌乳前期和中期除外)在不同泌乳时期差异显著。脂蛋比在第1胎次泌乳前期至泌乳后期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到第2、3胎次时呈现下降趋势,仅泌乳前期和中后期均差异显著。

表3 不同胎次泌乳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1)Table 3 Least square meansof lactation traits in different parities

表4 泌乳性状在不同泌乳时期的最小二乘均值1)Table 4 Least square means of lactation traits in different lactation stages

2.4 1~3胎次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

由表5可知,1~3胎次春季至冬季乳脂率均逐步下降,3个胎次(第2、3胎次春季和夏季除外)乳脂率在4个产犊季节间差异显著。乳固形物含量第1、2胎次在春季至冬季逐渐下降;第3胎次时夏季产犊个体乳固形物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2.69%,与秋季和冬季差异显著。相反,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在第1胎次春季至冬季逐步增高,且日产奶量在不同产犊季节间差异显著;但第2、3胎次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且日产奶量不同产犊季节间差异显著。

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3个胎次春季至冬季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态势,且在夏季达到最高,冬季最低;其中第1胎次乳蛋白率不同产犊季节间差异显著,体细胞评分第1胎次春季和夏季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第2、3胎次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除春季和秋季外其他产犊季节间均差异显著。高峰奶量整体上同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春季最低;第1胎次夏季产犊的个体高峰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到第2、3胎次时秋季产犊个体高峰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泌乳高峰日和高峰奶量变化趋势相同,1~3胎次在夏季产犊的个体达到高峰奶量的时间最晚,且与其他产犊季间差异显著。春季产犊的个体脂蛋比1~3胎次均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

表5 泌乳性状在不同产犊季节的最小二乘均值1)Table 5 Least square means of lactation traits in different calving seasons

2.5 泌乳性状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

不同体细胞评分泌乳性状的变化规律见图1~图3。随着体细胞评分增高,乳糖率、日产奶量及高峰奶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高峰奶量在评分0~2和5~8时下降速度较快,评分3~5基本保持平稳,评分8~9时有增高趋势;日产奶量在评分0~4时下降速度较快,4分以后基本保持平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着体细胞评分增加呈平滑的缓慢上升趋势;泌乳高峰日在评分0~5时上升速度较快,评分5~9时则缓慢下降;乳固形物含量在体细胞评分为4时达到最佳,评分靠前或靠后均逐渐降低。脂蛋比随体细胞评分增加整体处于平稳趋势。

图1 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乳固形物含量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Fig.1 Changes of milk fat per centage,milk pr otein percentage,milk lactose percentage and milk solid content along with the var iation of somatic cell score

图2 日产奶量和高峰奶量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Fig.2 Changes of daily milk yield and peak milk yield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somatic cell score

图3 泌乳高峰日和脂蛋比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Fig.3 Changes of the day of peak milk yield and fat to protein ratio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somatic cell score

2.6 9项泌乳性状相关性分析

由表6可知,乳蛋白率和乳固形物含量,脂蛋比和乳固形物含量,乳脂率和脂蛋比、乳固形物含量呈强相关;日产奶量和高峰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中等程度相关;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呈弱相关;体细胞评分和乳糖率,乳糖率和高峰奶量,高峰奶量和泌乳高峰日,日产奶量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呈弱负相关,其他性状之间均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

表6 泌乳性状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1)Table6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lactation traits

3 讨论

3.1 胎次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

本研究胎次、泌乳时期、产犊季节及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的交互作用分别对乳成分及其相关指标具有显著影响;胎次和泌乳时期互作对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糖率、乳固形物含量、高峰奶量、脂蛋比及泌乳高峰日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胎次和产犊季节互作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固形物含量和泌乳高峰日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这与熊本海等[11],常玲玲等[4]报道的总体趋势结果一致。就具体的胎次而言,在奶产量方面,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日产奶量和高峰奶量随胎次增加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15-16]。其中日产奶量在第4胎次达到最佳(35.06 kg),显著高于前3个胎次,较熊本海等[11]第4胎次研究结果(29.05 kg)偏高,体现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近些年日产奶量整体水平的增加及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高峰奶量第3胎次(47.20 kg)显著高于第1、2、5胎次,虽然日产奶量在第4胎次达到最佳水平,但也并不能代表高峰奶量随之增高,它们可能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在乳成分方面,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固形物含量、脂蛋比和日产奶量一样,均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态势;乳脂率在第2胎次最高(3.78%),乳蛋白率在第3胎次最高(3.77%),与Sevi 等[17]和熊本海等[11]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因此,即使宁夏地区荷斯坦牛奶产量在第4胎次表现最佳,但是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有待提升。由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在第2、3胎次较高,相应的乳固形物含量也表现出第2胎次显著高于其他胎次。乳糖率随胎次的变化规律与乳脂率、乳蛋白率相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该趋势,且第3胎次乳糖率(4.84%)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体细胞评分在奶牛饲养中是判定牛奶质量和乳房炎感染的重要指标,评分越高表明奶牛患有乳房炎的概率越大[18],本研究体细胞评分随着胎次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5胎次(3.26)显著高于前4个胎次,原因是泌乳母牛的乳房长期被挤奶器挤压,乳头括约肌机能衰退、松弛、闭合不严,导致病原体侵入并感染乳区或二次感染,最终引起生鲜乳品质在胎次增加过程中逐渐下降,牧场损失加重,更进一步解释了我国大多数奶牛在第3胎后被逐步淘汰的原因,因此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要降低整体的乳体细胞数,更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胎次牛奶的品质上,从而发挥出奶牛的最大生产潜力,提高其生产寿命。

3.2 不同胎次泌乳时期对7项泌乳性状的影响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乳糖率随泌乳时期的延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第1胎次泌乳前期和中期差异不显著,泌乳后期显著下降,可能是因为头胎次泌乳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泌乳性能还不够稳定;到第2、3胎次时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均显著下降,这与童雄等[10]和魏琳琳等[19]研究结果一致。乳蛋白率和乳固形物含量3个胎次、乳脂率第2、3胎次均随着泌乳时期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与陈艳珍[20]报道相一致;本研究发现乳脂率在第1胎次时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不同泌乳时期差异显著,这可能和日产奶量在第1胎次泌乳前期和中期相近有关,因为随着泌乳高峰的到来,产奶量迅速上升,而乳脂率会明显降低[21],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呈弱负相关,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率和脂蛋比呈显著强正相关,因此第1胎次脂蛋比随泌乳时期的变化趋势和乳脂率相同,但是到第2、3胎次脂蛋比却显著下降了,可能是乳蛋白率在第2、3胎次增高的速率较乳脂率快所致。孙宇等[22]研究发现体细胞数在泌乳早期和晚期最高,泌乳中期稳定且较低,与本研究在第1胎次结果相同,因为奶牛初次泌乳时,身体各方面机能还在逐步发育中,体细胞评分受泌乳时期影响较小;然而到第2、3胎次时体细胞评分随泌乳时期延长显著增高,原因是经产奶牛在经历过1个或多个泌乳期之后,乳房会产生轻微的机械损伤,导致感染乳房炎的几率增大,使得乳中体细胞评分随泌乳周期的增加而增多[23]。

3.3 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

马燕芬[24]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奶牛在12、1月产犊比7、8月产犊的产奶量高出20%~30%,本研究日产奶量3个胎次同样均为冬季最高,且达到显著水平;但刘燕飞[25]研究指出武威市荷斯坦牛产犊季节对产奶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产奶量呈现秋季较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这可能与武威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乳糖率与日产奶量呈显著弱相关,因此本研究乳糖率不同胎次随产犊季节的变化规律与日产奶量相同。张美荣等[26]研究表明,春季和冬季产犊的牛只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夏季,魏鹏飞等[27]同样指出春季产犊的乳蛋白率、乳脂率为全年最高水平,本研究乳脂率结果与上述报道一致,但乳蛋白率不同胎次春季至冬季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态势,且在夏季达到最高,冬季最低,可能由于本研究DHI测定的奶牛个体多数处于泌乳后期(7个月后),而乳蛋白率随泌乳时期的延长显著增高,夏季产犊的奶牛等到7个月后正好是下一年的春季,因此夏季产犊的个体乳蛋白率会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体细胞评分不同胎次春季至冬季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态势,且在夏季达到最高,冬季处于最低水平,主要由于宁夏地区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微生物大量滋生,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增加,而冬季温湿度适宜,对体细胞数的影响较少。脂蛋比不同胎次春季产犊个体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的奶牛个体,是因为春季产犊个体的乳脂率最高,乳蛋白率相对较低所致。由于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整体随产犊季节延后呈下降趋势,且二者与乳固形物含量均呈显著强相关,因此乳固形物含量在3个胎次春季至冬季均逐渐下降。高峰奶量和泌乳高峰日1~3胎次均处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第1胎次夏季产犊的个体高峰奶量最高,为38.63 kg,且达到高峰奶量的时间也最晚(146 d),首先是因为夏季气温较高,奶牛的采食量也相应减少,但随着时间延长,到秋季时气候适宜,蚊虫相对较少,奶牛的采食量逐渐增加,产奶量会逐渐上升;其次李欣等[13]研究也表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随着泌乳周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20周左右产奶量达到最高值,本研究达到泌乳高峰日的时间正好也在20周左右,也就很好地阐释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夏季产犊高峰奶量最高的原因。

3.4 泌乳性状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评分升高,乳糖率、日产奶量及高峰奶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逐渐上升,与张海平等[14]和马裴裴等[2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体细胞数增加,病原菌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毒素更多,进而侵入并损伤了乳腺上皮细胞,因此为了提高产奶量,必须改善并保持牛舍环境,提高奶牛福利,高度重视奶牛乳房感染的前期预防工作。有报道[29]发现乳蛋白率随体细胞数的上升略有下降,可能是本研究中感染乳房炎的荷斯坦牛产奶量下降的幅度较大,以及日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负相关关系,导致乳蛋白率上升。由于乳固形物包括乳脂肪、蛋白质、乳糖及无机盐等,乳糖率又和乳蛋白率、乳脂率呈负相关,因此乳固形物含量随体细胞评分的变化趋势和乳蛋白率、乳糖率不同,它是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评分为4时达到最佳,表明体细胞数与乳固形物含量并不呈线性关系,达到适宜的体细胞数才会使得乳固形物含量达到最高。泌乳高峰日随体细胞评分增加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在评分为5时达到最高,提示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偏低或偏高都会导致高峰奶量提前。

4 结论

本研究发现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分别显著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产量、乳成分及其他相关指标,但影响的显著程度各异。

1)日产奶量在第4胎次达到最高值,表明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有效泌乳期逐渐延长,高胎次奶牛的身体健康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到第5胎次时日产奶量趋于下降,因此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奶牛自身健康应是重点关注的方面。即使日产奶量在第4胎次表现最佳,但是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有待共同提升。

2)本研究体细胞评分随着胎次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5胎次的体细胞评分(3.26)显著高于前4个胎次,提示牧场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要降低整体的乳体细胞数,更应该将重点放到提高胎次牛奶的品质上,从而发挥出奶牛的最大生产潜力。

3)第2、3胎次时由于挤奶时的机械损伤,奶牛感染乳房炎的几率增大,使得乳中体细胞评分随泌乳时期延长显著增高,因此在日常挤奶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操作的规范性。

4)高峰奶量和泌乳高峰日1~3胎次随产犊季节变化均处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对于其他胎次,第1胎次时夏季产犊的个体高峰奶量最高,且达到高峰奶量的时间也最晚(146 d)。

5)体细胞数与乳固形物含量并不呈线性关系,达到适宜的体细胞数才会使得乳固形物含量达到最高;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偏低或偏高都会导致高峰奶量提前。

猜你喜欢
奶量乳脂产奶量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荷斯坦牛泌乳速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上班后,吸奶量怎么下降了?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宝宝,你吃饱了没?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