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有效性的Meta分析*

2021-03-02 07:03易丽贞吴雪芬岳增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西药异质性

易丽贞,吴雪芬,刘 欣,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一系列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1]。据调查显示,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因此,HLP的治疗不容忽视[2]。西医临床治疗HLP以他汀类药物为主,降脂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容易引发肌肉酸痛、肝损伤和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患者接受度差[3]。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植入可吸收线体不断刺激穴位,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认为,穴位埋线刺激量大、作用时间长,能够降低HLP患者体质量、改善血脂水平。鉴于目前临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HLP研究质量普遍偏低,疗效无法确定,且暂无从循证医学方面对穴位埋线治疗HLP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报道,本研究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穴位埋线治疗HLP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穴位埋线治疗HLP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排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或《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5-6]或《内科学》[7-8]中高脂血症诊断标准;②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③干预措施:治疗组为穴位埋线疗法,或除穴位埋线其余均与对照组干预措施相同;对照组为非穴位埋线的其他疗法;④结局指标:总有效率。以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作为安全性判定指标。

1.1.2 排除标准 ①高脂血症作为并发症;②治疗组除穴位埋线外,有不同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③重复发表的文献;④综述、动物实验、理论探讨、会议论文和个案经验的文献;⑤自身前后对照的文献;⑥文献数据不完整或有明显错误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

分别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医学文献检索系统、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20年4月,检索语言为中英文。以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穴位埋线、埋线、穴位植线、高脂血症和高血脂;英文检索词:caugut implantation at acupuncture point、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Hyperlipidemia、Hyperlipemia。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将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并进行资料提取,对所提取的结果进行核验。如有分歧则请研究指导者判定。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研究者姓名、年份、干预措施、疗程以及结局指标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RevMan5.3软件中的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9]。主要内容包括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是否实施分配隐藏、是否对受试者及研究者施盲、是否对结果测量者施盲、结果数据是否完整、是否选择性报告结局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偏倚等,并根据以上内容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高风险”“未知风险”“低风险”判断。以上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期间无任何交流,完成后交叉核验结果,如有分歧则请研究指导者判定。

1.5 证据质量评价

采用GRADE profiler 3.6从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精确性和发表偏倚5个方面对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以上均由2名研究者同时独立进行,完成后交叉进行结果核验,出现分歧则请研究指导者判定。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RevMan5.3以及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分类变量资料(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表示,连续型资料(血脂)采用均数差(Mean Deviation,MD)表示,各效应量分别给出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首先采用I2检验对同类研究间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存在异质性时(P<0.1,I2>50%),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当存在同质性时(P>0.1,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Egger检验判定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当P<0.05时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否则,则不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共检索到379篇相关文献,通过使用软件去重187篇,阅读标题及摘要后初步排除综述、动物实验、理论探讨、会议论文和个案经验等166篇,通过下载全文仔细阅读后排除12篇,最终纳入14项[10-23]研究,包括期刊论文12篇[10-14,16-17,19-23]、学位论文2篇[15,18]。具体流程见图1。

注:*所检索数据库及检出具体数量文献结果如下:CNKI(n=140)、VIP(n=37)、Wan Fang Data(n=61)、CBM(n=141)、PubMed(n=1)、EMbase(n=0)、Cochrane(n=0)。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纳入14篇RCT,共纳入961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治疗组482例,对照组479例,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纳入文献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5篇[10,13,18,20,23];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有5篇(2007年版3篇[14-15,19],2016年版2篇[11-12]);采用《内科学》高血脂诊断标准有3篇[16-17,22];有具体诊断标准,未说明参照标准的1篇[2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14项研究中,有7[10-12,15-16,18-19]项研究使用随机分组法,其中使用随机数字表法5项,SPSS软件随机法1项,随机信封法1项;6[13-14,17,20,22-23]项研究仅提及随机;1[21]项使用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法。有2[11,18]项研究使用不透明信封;1[15]项提及分配隐藏,无具体说明;其余12[10,12-14,16-23]项均未提及。所有研究均未提及是否使用盲法。有3[10,14,18]项研究报告了病例失访的具体内容;1[15]项研究提及,但无具体报道;其余10[11-13,16-17,19-23]项研究均未提及。所以纳入研究均提及基线一致性。具体见图2~3。

图2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图

图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总结

2.4 纳入文献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分级

采用GRADE profile3.6对纳入14篇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评价等级为极低。其中局限性主要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体现在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的设置及脱落和随访的报道等方面存在缺陷;总有效率指标异质性大的原因考虑为干预措施的不同,不良反应指标异质性大主要考虑为判定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不同。具体见表2。①随机方法方面共7篇文献有具体描述,6篇文献仅提及随机,1篇文献使用就诊顺序分组法;仅3篇文献提及分配隐藏;所有文献均未提及盲法;仅4篇文献提及脱落、失访及退出。②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

表2 纳入文献结局指标的GRADE证据质量分级

2.5 Meta分析结果

2.5.1 总有效率 纳入的14[10-23]项研究均报道了总有效率情况,共纳入961例患者,治疗组482例,对照组479例,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3<0.1,I2=47%,进一步绘制Galbraith图进行异质性分析。由图4可见,大多数文献位于置信区间内,且过原点直线,有2篇文献不在置信区间内,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图4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的Galbraith图

按照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由于各亚组异质性检验均为不存在异质性,故仍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1.88,95%CI(1.32,2.66),Z=3.54,P=0.000 4]。其中穴位埋线对比针灸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穴位埋线总有效率高于针灸[OR=3.53,95%CI(1.82,6.83),Z=3.75,P=0.000 2];穴位埋线对比西药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穴位埋线总有效率与西药相当[OR=0.94,95%CI(0.58,1.53),Z=0.25,P=0.80];穴位埋线+西药对比西药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穴位埋线+西药总有效率高于西药[OR=5.63,95%CI(2.03,15.63),Z=3.32,P=0.000 9]。具体见图5。

图5 两组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5.2 安全性分析 纳入文献中有7[13-18,21]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仅有1[18]项为穴位埋线与单纯针刺对比,两组各30例,穴位埋线组出现1例血肿,2例红肿疼痛,8例硬结,单纯针灸组未见报道。其余6[13-17,23]项是穴位埋线与西药对比,其中穴位埋线共228例,11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埋线部位肿胀、疼痛、瘢痕及出现皮下硬结等;西药共225例,其中24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肌肉酸痛和胃肠不适等。结果显示: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低于口服西药[OR=0.44,95%CI(0.22,0.90),Z=2.24,P=0.03]。具体见图6。

图6 穴位埋线与西药的安全性分析

2.6 发表偏倚检测

采用Egger检验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显示P=0.043<0.05,提示存在发表偏倚,主要考虑为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充分纳入未发表的阴性结果以及阳性结果易发表所致。具体见图7。

图7 Egger检验法回归图

2.7 敏感性分析

为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无论剔除哪项研究,所有效应量均在95%CI内,不会对现有结果造成影响,提示结果稳定性好、可信度高。具体见图8。

图8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纳入文献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高脂血症在中医无正式命名,相当于中医的“痰浊”“血瘀”“肥胖”等病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可见到与“膏”“脂”有关的论述。中医学认为HLP的发病分为内因及外因,内因与肝、脾和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因与嗜食肥甘厚腻、情志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失调所致[24]。其病理机制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为虚,以痰浊、瘀血为实[25]。《灵枢·终始》提出:“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这一理论正是穴位埋线疗法提出的依据,将可吸收羊肠线或外科缝合线植入穴位皮下肌层,通过不断刺激穴位达到长期针灸的效果,从而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26]。近些年来,多数医家将穴位埋线疗法应用于降脂方面,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因此该法广泛受到各医家的关注[27]。

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穴位埋线总有效率高于针刺,与口服西药相当,可认为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优势。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方面穴位埋线发生率要低于西药,可认为穴位埋线的安全性较高,尽管穴位埋线易出现疼痛、皮下血肿和硬结等现象,但合理操作以及处理及时能明显缓解该类不良反应,相较于西药类的不良反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紧张过度或医者操作不当有关。因此,在穴位埋线操作进行前,医者应充分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在操作过程中,医者应熟练操作方法,减少意外发生;在操作过程后,医者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本篇Meta分析的异质性来源主要考虑:①纳入各项研究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发病病程和体质量等存在差异;②穴位埋线选取的穴位差异,有辨证选穴、俞募配穴和局部选穴等差异,选取穴位的数量也不尽相同;③穴位埋线选取的线的材料有差异,有PGLA可吸收缝合线及羊肠蛋白线之分。基于以上各种差异,未能详尽地进行亚组分析。

本篇Meta分析存在的局限性:①纳入文献随机序列产生有部分研究不合理,仅7篇描述随机方法,6篇无具体描述,1篇使用就诊顺序分组法;②仅有2项研究使用不透明信封隐藏分配,1项仅提及分配隐藏;③纳入研究均未提及是否使用盲法,这可能与穴位埋线的特殊性有关;④缺失远期随访数据,无法对穴位埋线治疗HLP的远期疗效判定;⑤纳入文献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未统一,且诊断标准有1篇无具体参照说明,疗效标准有1篇无具体参照说明;⑥穴位埋线疗法存在选取穴位、疗程、医者操作手法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⑦部分研究缺乏对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评估。综合以上因素,可对研究间的同质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本次研究结果可信度。建议今后的研究应考虑穴位埋线疗法的特殊性,合理地设置盲法,完善实验设计,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以促进试验方案更合理的研究报告出现。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本次研究结果仅供参考,今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多样本、大中心临床随机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支持,为临床推广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提供更真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西药异质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