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电子化下行业变革与发展对策分析

2021-03-02 01:07张文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张文玉

摘 要: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行业为了应对时代的发展浪潮,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展开了金融行业的一次变革。金融行业需要摆脱传统理念和系统,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子化信息系统。本文就金融电子化如何展开变革展开阐述,然后就电子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探究,简要分析金融电子化建设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行业变革;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9.004

金融电子化主要是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加以利用来开展金融活动的一个综合系统,在达到处理业务自动化、信息化的同时,实现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它是迅速发展的电子科学和金融行业所融合的产物。金融电子化系统的严格要求体现在方方面面,因此在软件开发和创新上都面临巨大的挑战。金融業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银行业务处理,保证业务处理快捷、实时、严密、安全,面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快速精准的从中整理出有效的信息至关重要,因此金融业应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信息的筛选和处理加工。金融电子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金融行业,它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不在衣食住行上影响着我们,金融电子化带来的便捷让我们在无形之中感受它的魅力。

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伴随着这个年代开始的,还有迅速发展的科技,金融围绕着科技展开了一场革命,这是一部传奇的金融创新史。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金融这一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使得我国从原始的柜台交易发展成为无纸化的网上交易,这无疑是金融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金融行业也需要适时做出改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升温发酵,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替代手工操作成了市场主导趋势,单靠手工操作的银行业已经无法得到满足,金融电子化的渐渐成熟使得银行业做出变革,在经过金融产品的一系列创新之后相继推出了自动取款机,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手工操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金融电子化使得业务处理效率得到提升,成本大大降低,拓宽了发展道路,应对时代的发展浪潮,将金融和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了必要之举,金融电子化成了必经之路。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这段时间里,我国就已经应用计算机技术着手将金融业务向着电子化、自动化迈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主要的变革。

1 金融信息系统的转变

当时利用人工来进行业务操作、信息流通的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业务需求,各大专业银行之间也陆陆续续出现弊端,许多资金没有办法及时结清,暴露出了这种手工联行结算方式的效率低下以及手续繁琐的特点,大量人员加班加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业务上面的差错。例如1983年就发生了这样的漏洞,银行历时19个月才完成联行账目,这让许多犯罪分子乘虚而入,加大了业务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当时急需一个稳定、快速、便捷的金融系统,电子联行系统这个概念应运而生,我国对于电子联行的探索也就此展开。在技术条件落后、不标准的环境下科技人员奋发图强,从不放弃,1988年8月,联行计算机网络试点项目终于宣布完成,这一试点项目也终于有了技术上的突破。通过在陕西省分行、咸阳、汉中、宝鸡、西安、铜川6地的试点运行,实现了当天完成对账和汇兑的任务,这给我国科技创新人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之后该系统也被称作电子联行系统。为了完成在全国上线推广的目标,科技人员对系统经过不断的修改优化,终于在1991年实现。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的建成和推广在金融电子化建程中被称为飞跃式的进步,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建立降低了结算的风险,资金的在途时间也大大减少,为业务提供了一个稳健又高效的平台。

2 操作的转变

早期较手工操作,运用计算机的运算辅助在处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作为最早一批迈入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行业之一,我国开始了在电子化领域的探险。不得不提电子支付的产生和发展,让人印象深刻。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依赖于电子支付其发展空间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电子银行的规模发展建立起一个稳固安全的大平台。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离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近,国际互联网也逐渐普及开来,因特网的使用也大大推动了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在这一潮流之下,电子支付随之发展起来。当时国有的商业银行拥有完备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集中存储系统,因此在证券交易和管理方面出现电子化处理的趋势。电子支付发展下金融电子化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安全技术并不完善,存在病毒攻击和某些网络诈骗的风险,用户的支付环境并不安全,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电子支付容易对客户造成威胁;当时关于电子平台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同时颁布的法律条文的针对性较差,在面对纠纷时也很难提供支持,无法很好的保障其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电子支付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便捷性和创新性是推动金融电子化的一大重要因素,大大的促进了金融创新,推动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支付效率,金融服务对象也因此逐渐扩大。电子支付多样化的特点,降低了管理成本,强有力的促进我国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

3 标准的统一和管理制度的转变

金融业在电子化的推动下走向创新,金融业更新换代,但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各个系统独自运行,互不相通,出现了资源浪费和信息不流通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88年8月,由国务院批准同意的,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中国金融电脑公司(后期正式改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成立初期是希望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协调金融电子化的工作,以达到制度的统一以及规划、管理的统一。公司成立后,我国的电子化建设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各项工作的成绩可观。最标准的案例就是银行卡的统一,1979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在拿到东美信用卡的业务代理资格后,标志着信用卡开始正式进入中国。1985年,我国的第一张信用卡终于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开始发行,中银卡的诞生象征着我国在信用卡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87年在珠海推出ATM机服务,这一举措打破了当时只能在银行柜台办理取款的单一模式。信用卡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一卡一机的办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各家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共享,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金卡工程”这个想法,有望看到市场、资源以及设备的共享这一和平发展的局面,达成银行卡联合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卡环境。2002年正式成立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金卡工程”的效果显著,银行卡的便捷性和普遍性也推动着我国银行卡的不断发展创新,我国用卡环境不断提升,统一的标准体系也保障了我国银行卡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培养金融人才的转变

在2001年我国宣布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行业和金融人才之间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改革也处于不断深化中,如何去培养一批高质量的金融人才成了重中之重。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早在前期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改革,如大力推动金融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机制体系的建立,保障金融方面人才的高质量、高水平;积极与国外金融行业人才进行技术上的交流,感受国外优秀文化思想,与世界接轨,使我国金融行业努力迈向世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重视金融人才素养方面的培养,努力拓宽专业知识并加以吸收。但其中依然存在问题,仍然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一是复合型金融人才的缺乏。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由于大量新理论和新思维的涌入,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更加需要那些具备各方面能力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浪潮,我国需要采取全方面知识培养的应对方式,既要注重金融知识的专业学习又要加强法律、科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建立一个厚实的基础,应对金融业对复合型人才的供求,为将来从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二是金融人才全球化意识的薄弱。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可以融入世界经济中去,同时加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和文化交流,也导致了金融人才可能流失。这要求我国金融行业应该建立起全球化金融人才的观点,积极利用这一条件去引用国外的金融人才为我国所用。三是對培养创新型思想的忽视。金融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的特点,使得对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可以灵活运用所学,还需要结合实践学会变通和创新。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出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为了逆转这个局面,需要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入新技术,采用新策略,鼓励各个阶段的金融人才参与金融创新。金融行业与时俱进,金融人才队伍也应加快脚步,为促进我国金融业竞争能力水平而奋斗。

回顾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创新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各金融机构争先恐后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来挣脱传统模式的枷锁,力求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从1970-1980年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开始,到银行的联网互通、建立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和手机银行的普及等都为金融电子化建设添砖加瓦。我国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17年末我国主要银行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账户数总量已达到32.8亿户之多,其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已达到79.6%,其中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占主要电子交易笔数的三分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性网点总量约达22.8万个之多,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也已达到96.0%,接近全覆盖。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金融业也即将进入一个新里程。但与我国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金融创新改革的目标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策:一是从整体上来看,结合我国发展现况,我国金融电子信息系统还需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协调各大银行之间业务的平衡,加强标准化的建设,全面规划金融电子化建设;二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管理数据,努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运作能力,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三是努力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管,金融监管当局积极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法,保障金融电子化的良好运行;四是积极培育复合型金融人才,建立一个拥有较强金融业务处理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创新使我国金融行业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金融机构都应该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施慧洪.我国金融电子化自主创新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万建华.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帅青红,张宽海.金融电子化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何诚颖.智能金融变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5]杨金.从零开始学江恩理论:短线操作、盘口分析与A股买卖点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