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2021-03-02 01:18朱少芬
关键词:科研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朱少芬

【摘  要】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财政补贴”的科研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已经面向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的科研事业单位最终将推行“自收自支”模式。随着中央财政补助收入的逐年削减,以及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的推进,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单位不可避免地面临重组或剥离,根本无法生存。因此,怎样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进行精准管控成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课题。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financial support obtained by the original "financial subsid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carried out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market will eventually implement the "self-supporting" mode. With the reduction of central financial subsidy revenue year by year, and the promotion of market access policy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fac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more intense, and the units that can not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inevitably face restructuring or stripping, and can not survive at all. Therefore, how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nd precise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關键词】预算管理;科研;事业单位

【Keywords】budget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1-0005-02

1 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年来,科研事业单位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急需寻找一种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先进而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管理经验,很多单位选择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管理同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业务范围全面覆盖、体系完善、功能强大、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综合管理系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从本身功能来看是综合全面的,但在实际运行中,真正能将预算管控落到实处,全面上线的却屈指可数,更多的单位还仅局限在科目预算上,预算过程控制中所需实时监控的数据源系统,如会计核算系统、财务报销系统、人力资源、销售采购等业务系统并未与预算系统对接,实现共享互通,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二字大打折扣,预算系统沦为信息孤岛。那么其中真正的问题,除了信息技术水平是否能科学合理地满足信息化系统的要求,更为关键的是领导的信心、魄力和决心,对全面预算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是否将全面预算信息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2 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意义

伴随着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生产活动不断增长,各项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与科研生产相适应的全面预算信息化系统是科学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保障全面预算的顺利实施,提高内部控制和运行效率的有效工具。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目标进行固化量化,搭建覆盖所有业务范围的预算体系,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实行全过程管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不断完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的动态机制,保障预算目标落到实处。

3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任务

3.1 致力深化改革,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以“深化改革、稳定增长、增强能力、提质增效、精益管理”为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密围绕深化改革。全面预算管理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强化优势领域、填补短板领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大预算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真正发展成为资源、业务、管控到位的经营核心载体,不断强化预算的战略引领、价值导向、资源配置和经营管控功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依据全面预算的全过程监测控制,提高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战略,保障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施。

3.2 坚持全过程控制,提升信息化水平

无法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普遍难点,事前控制在理论上效果甚佳,但在实际执行中,对每一笔业务进行事前对照预算,而后决策是否执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也容易造成预算与执行表里不一的情况。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打破预算沦为信息孤岛的尴尬境地,将采购系统、科研生产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系统集成,在各业务系统中预置预算预警值,预算管理系统实时归集预算项目的在预算期内的实际发生数,实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当某个项目超出预算预警值时自动进行提醒,当内外部环境的确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预算,防范经营风险,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不仅强化了预算的刚性和对业务执行的实时控制能力,也发挥了预算管理在落实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营运绩效、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3 持续提质增效,提高发展质量

合理配置预算资源,加强质量预算与效益预算的平衡与统筹。

①在质量预算安排方面:一是提高供给质量。预算安排要以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产品档次、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二是强化成本管控质量。不断完善成本费用预算管控体系,做精做细成本费用预算安排,提高综合成本费用利润率,尤其是要安排预算逐步推进分层分级集中采购平台建设,降低采购成本;从严控制“两金”预算规模,持续优化“两金”周转指标,减少资金成本,提高经营收现质量。三是提升融资预算质量。融资预算安排要以优化融资结构为目标,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综合利用债券融资、重组上市、市值管理、引入战投、发展混合所有制等途径,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创新融资工具,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要充分利用财务公司等内部金融平台,扩大资金集中范围,提高资金集中度,并积极运用产业链金融服务,以融促产、产融结合,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四是提升投资预算质量。要继续坚持投资预算效益优先和资金保障原则,新增投资项目要严格边际效益贡献约束,充分考虑单位财务承受能力、自有资金保障水平、投资经济价值和潜在风险,增强投资回报质量。

②在效益预算安排方面:一是突出预算配置资源的经济效益。坚持以价值创造水平作为预算分配资源的依据,完善投入产出回报机制,加强对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EVA)、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关键效益指标的分析论证和预算约束,促进单位效益稳定增长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二是增强预算配置资源的社会效益。在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加大在国家发展薄弱领域和战略新兴领域建设的预算安排,发挥科研事业单位在政治、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推动与国家发展同步,努力解决制约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的短板弱项,有力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3.4 加强预算分析,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提高预算分析频率,并细化损益、成本费用、投融资等内容,优化预算分析模板,建立预算执行跟蹤机制,有效跟踪应对预算执行中的重要风险事项,形成预算闭环管理。加强预算与执行与编制的有效衔接,将预算目标落到实处,严控预算外项目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定期分析机制,加强与各预算执行部门的沟通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预算考评制度,明确考核程序,加强对预算管理过程与结果的考核,探索建立预算执行内部审计机制。

4 结语

虽然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科研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支出等与一般企业不同之处,适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非企业会计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普适性。未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全面预算信息化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合理运用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发挥全面预算在加快战略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风险管控方面的作用。全面预算理念强调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更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求单位上至负责人,下至各岗位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打造责权清晰、协同高效的预算工作机制,推进“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核心、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信息化集成管控为平台”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涛.基于信息化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文静.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20(14):79-80.

【3】张景锋.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应对[J].财会学习,2020(12):82-84.

【4】史晓欣.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市场,2018(25):135-136.

猜你喜欢
科研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