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了糕

2021-03-02 07:51李时芳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两口子铺子街角

李时芳

“凉了!”

西南边儿有个小镇,镇上有家铺子,卖的是白花花、软糯糯的凉了(liǎo)糕。每天清晨,凉叔和凉姨轮流吆喝着叫卖,“卖凉了糕嘞!”

凌晨四点,窗外黑漆漆的,偶有几声虫鸣。凉叔摸索着插上电灯,院子里顿时明晃晃一片。随后凉叔把食材装上车,催促着老伴儿去了镇上的铺子。

铺面不大,里面刚好能挤下老两口。好在铺子处于镇中心的街角口,车水马龙的,人多。来来往往的人多了,总有几个人要停下来看看,买买东西。老两口子年近三十岁才有了个男娃,叫小凉,现在正在省城里头读重点大学嘞!他俩得卖糕挣钱供小凉读书。

两口子正忙活间,一个小伙子嚷了声:“凉叔!凉姨!”

凉姨一瞅,哎哟,这不是村儿里的高材生小赵娃吗?

凉叔把身子往前一探,顿时一乐,“赵娃子,你们放寒假喽?”

“哎!是!小凉估计这几天也要回来了。对喽,凉叔,给我拿十块钱的凉了糕,别的地方都没见有的卖,这回我要吃个够!”

凉叔一边拿白色塑料袋给赵娃装凉了糕,一边笑着说,“好!好!糕买回去了别急着吃啊,等凉了再吃!”

小伙儿咧嘴一笑:“记得的!凉了糕就是要凉了才好吃嘛!凉叔,凉了糕名气越来越大喽!”

小伙此言不虚,凉叔凉姨的凉了糕在省城上过电视,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叔是指定的传承人。

小凉回家的那天下了大雨,刚迈进屋的时候,凉叔正挽着袖子在帮凉姨拌盐菜。

凉姨瞧见孩子拖着行李箱独自淋雨回来,连忙嗔怪道:“哎呀,小凉你回来了,咋不叫我和你爸去接你呀!这么大的雨,衣服都湿透了,来来来,先去洗个热水澡,我去给你弄吃的。”

凉叔取下被辣椒染得通红的白色橡胶手套,起身接过小凉的行李箱去了二楼儿子的房间。

两口子都各自忙去了,小凉闲来无事打开了电视,坐在沙发上消磨时间。

小凉往屋内四下看了看,屋顶的墙角结了些蛛网,电视机上也积了些灰尘,沙发的坐垫偶有几处破了洞。门框边还留着些刀痕,是以前量身高的时候留下的。

晚上,饭桌前。

“来,小凉吃这个,在学校肯定没吃好吧,你快尝尝看!”凉姨夹了几块盐菜五花肉放到儿子的碗里。

小凉看了看手里堆成小山的饭碗,欲言又止。

吃完饭,小凉放下碗筷,“爸,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见儿子有话说,凉叔也放下了手里的碗筷,抬头看向小凉。

小凉咽了咽口水,最终开口道:“爸,我争取到毕业留校资格了,我想留在学校那边几年。”

凉叔脸上顿时没了笑,眼里映着儿子的人影,“留几年是几年?”

小凉低下头,咬牙抿唇不作声。

“你老实说,几年?”凉叔冷着一张脸。

凉姨见两人的气氛冷到了极点,赶忙打岔说:“小凉,灶屋里头还炖了汤,你快去看看好了没!”

小凉坐在桌前不动身,眼见着凉叔要发脾气了,凉姨赶紧去拽儿子的衣服,“还愣着干啥子,快去看看汤好没!搞快点儿!”

小凉被凉姨推搡着,沉默了许久,抬起头。

“爸,我想在那边安家,到时候再把你们接过去住。”

凉叔脸涨得通红,“你!你再说一遍!你要待多久?”

“爸,我说我想在那边安家。”

“好哇,老子花钱供你读书,你心气儿高了,看不起这个小地方了是不是?那你还回来做啥子?你滚!迈出这个家门就别回来了!”话还没说完,凉叔眼前一黑,连人带桌地栽向地板。

“爸!”

“老头子!”

等安顿好老凉在市医院的一切事情,小凉让母亲守在病房,自己回了一趟村里拿医保。

在镇上搭公交去市里的时候,小凉遇到了几个住在镇上的老顾客。

“哎,这不是小凉嘛,你家鋪子这几天咋没开?家里人想吃糕,我去了几回都没买着。”

小凉有些不知所措,假装翻包找东西,“哦,那个,最近爸妈出去耍了,过几天就回来。”

市医院。

凉叔咽气前一刻,紧紧攥着小凉的手,“凉了,爸爸不行了。爸爸这辈子没得啥子出息,好歹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咱们家的糕还得卖,咱们不卖的话,这糕就真的凉喽,你记到起……”

几天后,小凉带着凉叔的遗骨回了家。

按照乡里的习俗,凉家要安排坐夜。

有人说,老凉凉了,凉了糕真的凉了。

几年后,人们依旧到镇中心的街角买糕。只不过店面扩大了,还有了店牌——“凉了糕”。来的顾客多是游客,买了一两袋还不够,还得自己带个大袋子继续装,大都是当作特产带回家。

“凉了!前边儿没糕了,拿些糕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朝厨房喊了声。

在后厨间的小凉应声,“哎!凉了糕来喽!”

(作者系武昌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2018级写作班学生,指导老师:钱鹏喜)

猜你喜欢
两口子铺子街角
良品铺子包装受众消极感知因素的挖掘与修正
街角有“海绵”
街角窗口
那老两口子
《老街角》
爱看热闹
葛优两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