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掀开大青山生态建设新篇章

2021-03-03 10:52
内蒙古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青山生态旅游辖区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立已十余载,生态建设取得了瞩目成绩,保护区生态功能得到更好发挥。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工矿企业被依法清理,林草植被大幅改善;保护区管理日趋专业,防火禁牧成效斐然,森林火灾发生率大幅下降,散放偷牧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管理机构职能得到重新调整和规范,保护区生态建设掀开新篇章。

十余年磨一剑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保护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初,满目疮痍,包头辖区沿山地区采石采沙等工矿企业多达166 家。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持续监管和多轮清理,到2020年底,已完成165 家工矿企业的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上级部门已开始验收销号;剩余石拐区的北镁科技拟调出保护区,目前经自治区政府研究通过,已将《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方案》上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待审批。大青山沿山上百年的采石采沙历史被终结,保护区林草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大青山生态修复全面开展。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3.32 亿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617.3 亩,其中矿坑修复投资2.22 亿元,完成面积2820.6 亩;生态脆弱区修复投资1.10 亿元,完成面积2796.7 亩。所有清理的工矿企业已基本完成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组建成立监管队伍,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和多年实践磨炼,监管人员具有了较强的工作素养。目前,包头辖区已构建形成6 个管理站、202 人的管理队伍,临时聘用人员147 人。

多年来,保护区致力于资源管护,已建立良好的工作模式,防火禁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散放偷牧行为得到强力遏制,火灾发生率大幅降低。一是加强巡护,严厉处罚,广泛实施清牧圈养行动,使偷牧夜牧和转场放牧数量大幅减少。二是落实防火督查责任制,严格实施24 小时防火值班制度。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配齐基层防扑火装备,开展主要防火道路维护,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大力推行树葬、公祭台祭祀、鲜花代替烧纸等环保殡葬祭祀方式;在清明节等重点防火期,对重点防火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由专人值守,协调联动,多措并举,做到了防火无死角、扑火齐发力。

为了推进大青山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保护区包头分局突出地域特征,落实生态旅游规划。一是坚持做优五当召、九峰山、马鞍山生态旅游“老三篇”,不断促进乡土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二是结合生态治理,吸引民间资本,采取政府引进、社企共建的新举措,打造大青山生态旅游新格局,不断促进生态旅游与当地经济融合发展。目前,包头辖区生态旅游业基本成型,正在按规划有序开展。

创新管理模式,在保护区包头辖区实施“山长制”。2018年12月,包头市人民政府通过《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头辖区山长制实施方案》,标志着包头市全面推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山长制。截至2020年底,已经建成市、旗县(区)、乡镇(苏木)、村(嘎查)四级山长制组织体系,成立市、旗县(区)、乡镇(苏木)山长制办公室,设立四级山长64 人,其中市级总山长1 人,副总山长1 人,市级山长3 人;旗县(区)级山长5 人;乡镇(苏木)级山长9 人;村(嘎查)级山长46 人。保护区包头辖区四级山长制体系全面建立,资源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保护区一期基础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管理机构各级办公场所(分局、站、点)、防火道路、防火瞭望塔、防火监控系统、生态旅游设施等均按规划有序推进,初步形成监管网络,为后期有效开展监管服务奠定基础。

通过多年的广泛调研,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条例》;包头市出台实施了《包头市禁牧休牧条例》;保护区已形成管理站巡查管护、分局督查监管、自治区抽查管理、森林公安执法查办的管理体系。多年来,保护区初步形成了法制体系和框架,积累了丰富的管护执法经验,一些违法案件被依法查办,有力震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深化改革迎来大青山发展新机遇

保护区在十年的艰难奋斗中取得了明显成绩,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事业单位改革为保护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是困扰保护区多年的管理体制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大青山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改革后,保护区将调整管理机构职能,按照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二是大青山生态建设将融入全区生态建设总框架和沿黄生态建设总规划,保护区生态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

三是大青山生态建设进入专业化发展的新时期。生态监测、野生动植物调查、科学研究等工作将大量开展。

四是保护区监管队伍将得到更多的业务指导和交流培训,保护区监管水平和协调程度将由此进一步提升。

跨区域一体化发展书写保护区建设新篇章

机构改革后,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将由协调管理模式向服务监管模式转变。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思想,在大青山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下一步,保护区将在优化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生态功能科学利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保护区生态旅游未来建设方向将向跨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构建大青山生态旅游统一格局,也有利于形成生态旅游的最佳路线图,发挥其整体效应,从而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资金将依法得到更有力的保障,项目资金将大幅增加,这将为保护区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和生态功能有效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保护区法治建设将进一步突显,执法协调能力将明显增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交换执法将逐步开展,保护区法治建设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保护区的宣传工作将从整体上有计划地开展,宣传视角将从保护区全局考虑,有目标地增加对外宣传。大青山生态建设影响力将不断提升,并逐步发展成为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新名片、新品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机构的重新组合,更多的是未来事业的蓬勃发展。保护区未来十年生态建设将会妙笔书写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新篇章。

马鞍山生态旅游区初冬 摄影/何秀峰

猜你喜欢
大青山生态旅游辖区
井陉苍岩山派出所积极排查辖区流动人口
巍巍大青山
大青山颂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大青山虎榛子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