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早测定的地磁点之一:地磁测点碑

2021-03-03 07:43侯江
科学Fans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央研究院北碚研究所

侯江

地磁測点碑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范围内。石碑为四方体,高112厘米、宽40厘米,基座高33厘米、长120厘米、宽120厘米,碑体四面分别刻有“地磁测点经度106°25′46″0纬度29°50′07″3”“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中华民国三四年十二月”“中国西部科学院立”等字样。

抗战时期,国内顶级的研究机构纷纷内迁北碚。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辗转昆明、桂林、重庆等地,1944年年底迁至北碚,在此期间研究所偏重于理论研究,1946年回迁上海,1947年再迁至南京。丁燮林、萨本栋先后任所长。

近代由中国人进行的地磁测量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于1944年迁至北碚后,陈宗器研究员等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人员在北碚开展地磁测量工作,有多个测量点,重庆北碚是当时中国地磁测量最详细的区域。其中,1945年12月设立于中国西部博物馆内的地磁测点碑,为重庆最早测定的地磁点之一,是重庆现存唯一有实物载体的地磁测点。该地磁测点也是全国少见的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地磁测点,在研究重庆乃至全国地磁测量史和重庆抗战文化史上是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和历史文化遗存。

1945年,时值抗战胜利之年,地磁测点碑也在这一年树立起来了。历经75年风雨历程,至今保存较好,成为重要的抗战文物。

猜你喜欢
中央研究院北碚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中国新诗创研中心在重庆北碚揭牌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试析朱家骅对中央研究院的贡献
开创学术的自主空间:蔡元培与史语所
梁漱溟在重庆北碚的文化教育活动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心力衰竭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