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设计

2021-03-03 14:39戚久琳
人民黄河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库景观设计黄河

本书编写委员会 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定价:98.00元

水管体制的改革使得水利工程景观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中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随着黄河系统水管体制改革的完成,国家投入巨大的经费也在水利工程管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黄河防洪工程绿化的水准已然成了水管单位治理水平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更是对周边环境改善和增加黄河风貌的重要举措。《中小型水库加固及生态景观设计实例》一书针对中小型水库加固与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针对中小型水库的加固特点、加固内容、加固工程组织设计、生态景观设计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小型水库加固与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该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论述了中型水库的加固措施特点,中型水库的洪水标准,中型水库的工程布置,中型水库的施工、水土环境生态景观设计,小型水库的加固措施特点,小型水库的洪水标准、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措施研究与处理。其中“水土环境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当前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华文明最为重要的发源地。对黄河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进一步对黄河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同时要对黄河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在此基础上使黄河文化得到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历史文脉得到延续。《中小型水库加固及生态景观设计实例》一书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水利工程不仅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更包含了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属性。做好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设计不但是水利部门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带动黄河沿岸经济增长。通过一系列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的美化,可以使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发挥出黄河的自然属性,将河务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因此,要在现阶段黄河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更高标准的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

《中小型水库加固及生态景观设计实例》一书认为,水利工程景区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拥有一定规模的资源环境,能够进行观光、娱乐、休闲等社会活动的区域。水利工程景区不但能够起到对工程安全进行维护、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够美化居住环境、拉动周边经济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黄河水利工程景区不但承担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增长和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往的黄河水利风景区景观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在设计上融入文化内涵,将传统景观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第一,缺少展现黄河水利工程文化的景观。黄河水利工程景区应该承担起优秀水文化推广者的作用,进一步开发出黄河工程景区的文化属性,无论是景观的选址定位还是造型设计都要做到确保景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发挥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文化特色,赋予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的“黄河魂”。自大禹治水以来,历代管理者的重点都在黄河洪涝的疏导和防治。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黄河的治理力度,每年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在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上。随着不断地投入,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能够很好地抵御洪涝灾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上,但是其重心是河流治理,在黄河水利工程的文化挖掘方面仍然欠缺力度,没有进一步地挖掘出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亮点与特色,缺乏优秀的景观设计。第二,景观设计与当地乡土民俗文化缺乏融合。黄河有非常广阔的流经地域,在不同地域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各地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黄河水利工程景區景观设计方面仍然局限于生态旅游这一理念,在消遣娱乐设施方面投入巨大,忽视了黄河流域各地乡土民俗文化,没有结合这些文化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景观,造成了黄河水利工程景区之间的同质化,使得黄河仅仅成为所有景区的一个“大招牌”,在招牌之下却失去了内涵与文化特色。第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是在黄河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风景观光带,在起到防汛抗洪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旅游价值。但是,目前不少景区在规划与景观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如景区的安全标识在事故多发区域设置得混乱,在设计风格上和设计规范上缺乏统一标准,无法起到标识应有的作用。此外,不少景观建设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由于后期维护不完善,使得一些景区植被、建筑等景观受到损坏。

结合《中小型水库加固及生态景观设计实例》一书,笔者认为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自然与景观的和谐。黄河水利工程景观风格要尽可能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多采用一些绿色的建筑或植物等硬质景观,结合周边土壤环境选取的植物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还要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除此之外,景观的设计和选取不仅要有观赏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设计上要充分与现有的地貌进行结合,让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破坏黄河工程景区的整体性,体现出工程景区景观的个性化与特色。景观与建筑物也要充分保持和谐统一,要将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景观与水利工程视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做好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整体美感。在设计景观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保持整体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感和变化特征,过于单调的风格也容易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降低景观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景观要拥有不同的层次感,但是景观的质地、形式、色彩、结构也要随之变化,这样才能打造出既有整体美感又具有层次感的优秀水利工程景区景观。在水利工程景区景观的设计上要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景观进行全新的升级和改造。确保自然景观能够与人造建筑相辅相成,拥有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第二,注重水利景区景观文化内涵的提升。任何没有文化底蕴的产品是没有办法发挥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功能的,所以在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景观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恰当处理,需要将黄河的历史文化进行提炼,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入黄河水利风景区的景观当中;同时,也要对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和突破,深入挖掘黄河沿岸的特色,确保每个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景观设计能拥有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出来的景观形象要能够承载当地文化元素,充分展现出黄河文化的精神理念,让黄河文化发扬光大。第三,注重景观规划设计和经济的科学合理性。在景观设计方面,除了要对建筑的观赏与文化属性多加考虑以外,还需要充分地考虑到景观建设的投资以及日后维护的费用,同时还要对黄河沿岸的气候和当地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最大程度保障景观的视觉效果。在雕塑及建筑等设计方面,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除此之外,黄河工程景区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规划的合理性,在不妨碍抗洪抢险交通的基础上,将景区景观尽可能地设置到黄河主河道旁,从设计上自然过渡到黄河岸边,让景观充分地融入自然环境当中。

结合当前黄河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水利工程景观设计要求,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设以黄河为主题的广场。要确保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景观建设以具有人文或纪念意义的元素为主题,如济南九烈士雕塑主题广场和德州纪念放淤固堤主题广场。这类饱含人文及纪念意义的主题广场,对于黄河水利工程景区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广场的规模不需要太大,但必须具有相应的人文或纪念价值,以实现黄河文化与景区的统一。如果没有建设主题广场的规划,那么可以适度增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亭台、怪石等人文景点。第二,以水为景。河流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就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水景,如何做到水与景互相结合、浑然一体,是景观设计的重点。不少黄河水利工程景区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游人接触到黄河水流,因此也就无法直接将黄河水流作为景观。在水景设计方面可以考虑将水引入景区,利用黄河岸边风力资源设计引流装置,在风力合适的情况下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引水上坝,成为水利工程景区特色景观。同时,引流上来的水还可以用作浇灌植物、养殖水生观赏性动物,还可以结合黄河工程临高背低的特点,利用截雨渠引导雨水顺着地势流淌,最后汇入景观的水系统当中。第三,植被的选择与规划。作为景区最为重要的绿色景观,植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黄河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根据河流走向,科学规划常绿树、落叶树和灌木的园林效果设计,各组团中单组不少于8株;其次,垂直河流方向的植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设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最后,尽可能保留原有成树,保证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持黄河水利风景区的整体景观特色。同时,要结合当地乡土树种进行种植,确保选取的树種能够抵御恶劣气候,拥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为了保持景区的美观程度,也需要栽种一些名贵树种作为点缀,种植在较为显眼的位置;要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色彩搭配,让人能够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草皮则选择一些抗旱免修剪的草种,同时结合小灌木体现植物的多样性。第四,设立标志性建筑。通过标志性建筑能够直接提升景区的品位。标志性建筑往往能够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譬如上海东方明珠塔、北京故宫、深圳之星等建筑,都让人们对城市和景区产生了特别深刻的记忆。在具体建设中,不少景区采用塔楼雕塑作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在黄河水利景区景观设计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思路,但是尽可能地做出创新,结合黄河文化特色去设计。

综上所述,水利旅游是现阶段水利行业发展的新风向,黄河沿岸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风景资源,要在现阶段文化兴国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进一步合理规划设计水利景观,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将黄河打造成人民的幸福河。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淇县中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设计风格的创新运用研究”(2020-ZZJH-055);202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文化旅游村建筑改造对策研究”(SKL-2020-1590)

作者简介:戚久琳(1986—),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水库景观设计黄河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道不尽的水库钓鱼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黄河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