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有关梅庵屋的记忆

2021-03-04 07:31肖溪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2期
关键词:东南大学古琴学堂

肖溪

一個午后,我来到东南大学西北角,伫立在一棵有1500 多年历史的“六朝松”古树旁,树干深处,映掩着一幢民国风格的建筑,房屋正面悬挂的匾额上赫然可见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题写的“梅庵”二字。

梅庵屋四周古木森森,修竹滴翠,曲径花坛,错落有致,显出梅庵的幽静、古朴、典雅,时光不会忘记这里曾在中国青年革命运动史上留下的一页荣光。

为纪念老校长所建

梅庵始建于1915 年,是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校长江谦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前身)校长、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而于此筑茅屋三间。因李瑞清字梅庵,故取屋名为“梅庵”。

李瑞清系江西临川人,生于1862 年。辛亥革命前夕,南京的清朝官员闻风而逃,江宁布政使樊增祥也携官印弃职逃走。李瑞清以江宁提学使代理江宁布政使,帮助守城,同时继续带领学堂师生上课。

那时的梅庵门口常挂着李瑞清书写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八个大字成为当时学堂的校训,梁启超、胡适曾在此开讲论学。1932 年梅庵茅屋被拆除,次年改建为黄墙灰瓦、中西合璧的砖混结构平房。

早期南京共青团诞生地 

历史这样承载着梅庵的记忆。

1922 年5 月5 日下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吴肃、侯曜在内的24 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正式通过《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成立南京团地方委员会。他们的身份各异,有的是知识分子,有的是工人,相同的是,他们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当时中国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从此南京青年的热血在这里沸腾,青年革命运动开始蓬勃兴起,风起云涌。

1923年3月,日本政府无理拒绝取消“二十一条”,拒绝交还旅大(1950年由大连市与旅顺合并改设,1981年改名为大连市)。消息传到南京,群情激愤,南京团地方委员会迅速行动,联合各进步团体,领导南京各界人民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外交大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大”,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5月9 日,在南京团组织领导下,5000 余名学生再次走上街头,他们举着小纸旗,上面写着“卧薪尝胆”“酣狮起舞”“毋忘此日”“坚持到底”等誓言。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许多优秀团员快速成长起来,谢远定、吴肃、宛希俨等团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 年8 月,梅庵再次迎来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梅庵召开。瞿秋白、邓中夏、林育南、恽代英等30 余人代表全国16 个省30 余个地方团组织的2000 余名团员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青年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一系列决议案,明确了共青团在政治上必须完全服从党的领导。同年10月11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南京的5名党员编为第六组,组长为谢远定。

1924年1月13日,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在梅庵成立。该会以读书报告、演讲辩论等形式发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改造中国的问题。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梅庵还曾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李瑞清就开始设立图画手工科,开我国现代艺术教育之先河,先后有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戏曲研究和教育家吴梅,美学大师宗白华,绘画大师张大千、徐悲鸿、吕凤子、陈之佛、傅抱石、吴作人、黄君璧等在此执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17年,古琴大师王燕卿也曾在此传授古琴,开启了古琴进入高等学府的先河,梅庵琴派在此孕育成熟。

星转斗移,岁月如歌。如今的梅庵,已成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东南大学法国哲学研究所所在地。2019 年12 月14 日,东南大学古琴文化传承基地正式在梅庵揭牌,成为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隐身于东南大学校园一角的梅庵,在中国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它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红色传统,让新一代年轻人在时代的潮流中搏浪淘沙,在开拓进取中守正创新,成就他们灿烂的青春梦想。

猜你喜欢
东南大学古琴学堂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东南大学迷惑招生行为:学弟学妹们!等你们来报到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从市场营销视角优化大学品牌形象研究
古琴艺术的发展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