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遗址博物馆:再现吴越古貌

2021-03-04 07:31钦若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2期
关键词:吴越琉璃墓葬

钦若

远离无锡市区的新吴区鸿山街道在二十年前还分属于后宅镇和鸿声镇。原本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应有一座国际家具城建在那里,却不曾想在2003年年初,家具城动土之时,一片沉睡了数千年的墓葬群被惊动了。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立刻对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于两年内发掘出邱承墩、老虎墩、万家坟等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七座,并在邱承墩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居住遗迹。这里被统称为鸿山遗址,跻身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名录。这是继绍兴印山越王陵、苏州真山大墓发掘之后,吴越地区又一有关春秋战国大墓的重大考古发现。一座匠心设计的鸿山遗址博物馆就落地于此,它护守着古老的墓葬,再现着古雅的吴越风貌。

依墓而建的博物馆

在鸿山遗址上所发掘的七座越国贵族墓中,邱承墩是唯一一座特大型墓葬,其墓坑平面呈“中”字形,长56.7米,宽6.3米,深3米,分为墓道、墓室和后室,墓室内用木板隔成主室和南、北侧室,墓道南壁有长圆形壁龛,墓道底部和后室后部有排水沟。整个墓葬形制讲究、规格高端,是目前已知的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第二大吴越贵族墓,其出土文物达1100余件,占据鸿山遗址全部出土文物的一半,且多有精美绝伦甚至可以填补历史空白的器物。虽然此墓主人的身份尚无从考证,但从墓地的规模、位置,随葬品的等级、数量等方面可推测墓主人必为地位仅次于越王的越国大夫。

鸿山遗址博物馆依托这座特大型墓葬及其周围土墩建造。馆体的形态和走向直接脱胎于邱承墩的外形特点,狭长的“中”字形建筑巧妙地勾勒出墓葬的布局。一纵坡面斜顶被一排立柱架于墓坑之上,使得博物馆从正面看像是用泥墩、木桩、人字斜顶搭成的古朴的草棚式建筑,暗合着邱承墩上的先民遗迹,但从侧面看,它又是一座线条极其利落、构造十分简约的现代主义建筑。

馆内主墙体与墓坑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一方面尽可能减弱对遗址本体的干扰,另一方面使得建筑墙体与墓坑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参观。邱承墩墓原址两侧另设有两个展区,分别是鸿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和吴地历史文化主题展,通过极具特色的展示方式对出土的精品文物进行全方位展览,并辅以历史人文背景的诠释。游客置身馆中,一边是古老的越国大墓,一边是陈列出的墓葬文物,在对照与呼应间细数着岁月的遗存。

见证古雅吴越的出土文物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这是千年前李白的怅叹,他借早在唐代就鲜有人通晓的吴越曲调抒发知音难觅的感慨,却也让人不禁好奇这吴越古曲该是怎样的声韵。

如今在鸿山遗址博物馆里,数百件吴越时期的乐器穿过两千多年的光阴呈现在后人的眼前,其种类与数量都堪与曾侯乙墓相媲美。虽是随葬的仿青铜制乐器,本就无法演奏,但完备的品类、古朴的式样与雅洁的构造还是引人遥想那些散入岁月里的歌谣。在这些乐器里最精美的还数出土于邱承墩的青瓷仿铜乐器,其器形既有吴越地区的句鑃、錞于、丁宁、铎,也有中原地区的编钟、编镈、编磬,更是出土了以往从未确认的缶。看着这些乐器,我仿佛能想象出中国古乐在独奏时的高雅与和鸣时的磅礴。

除了乐器,鸿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与琉璃器同样令人惊叹流连,独具历史价值。其中玉器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涤荡依然形态完整、纹理清晰,有圆润光洁的玉管,有色泽鲜亮的玉璧,有玲珑剔透的玉飞凤,而雕工繁复、纹饰秀美的玉璜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珮饰。相比于玉器,琉璃器有着更加沁人心脾的晶莹感,湖蓝色的琉璃珠与琉璃管泛着异域的光彩。而琉璃釉盘蛇玲珑球更是馆中至宝,它是泥质灰白陶镂空球状器物,其球身由八条蛇组成,或一蛇的口衔另一蛇尾、身,或蛇头上扬、圆目、口微张,蛇头和蛇身以红彩描绘,并装饰着点状的蓝色琉璃,不仅造型奇特别致,色彩醒目斑斓,更是研究玻璃起源和中外文化交流难得的物品。

匠心设计的古物展览

鸿山遗址墓群出土文物的形制与功用都远离当下现实,为了让参观者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馆采用多种现代技术进行全面而多维的文物展示。比如用墙面放大投影结合文物动态虚拟影像,来展示玉飞凤这类体型偏小但雕琢精湛的微雕杰作,不仅不遗巨细地展现出文物的精美,更是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过目难忘。3D动画技术的运用更使得凝固的文物有了生动形象的注解:青瓷温酒器的3D动画让人一目了然这一吴越古器的内部构造和使用方法,瞬间就拉近了古今之间的文化距离;镇馆之宝琉璃釉盘蛇玲珑球的3D动画,通过八条红身蓝纹的神蛇在空中盘舞的动作解释了玲珑球的构造,并以动画中诡谲的形象和幽深的氛围将人们的思绪引向远古的神话。

在用现代技术丰富展览效果的同时,博物馆也十分注重对吴越古韵的还原。馆内随处可见木质廊柱和人字坡顶,着以暗红色漆面,古拙朴质,正是印山越王陵的装饰风格;青铜冶铸展区的过道以云雷纹、蟠虺纹、凤鸟纹等纹饰铺底,这些蕴含了远古巫神色彩的青铜纹饰烘托着整个展区古雅肃穆的氛围。而仿青铜的陶瓷编钟虽为明器,不能演奏,却依然按大小成套排列好后,在钟腔内用外裹海绵的有机架作支托,上用棕绳悬挂,使钟体受力于支架,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参观者展示了编钟的组合与使用。看着这些成编成套的甬钟悬在眼前,耳边似乎真的响起了厚重深远的礼乐,它从岁月深处传来,凝聚成历史,凝结出文化。

猜你喜欢
吴越琉璃墓葬
临安举办首届吴越文化节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我最喜欢的玩具
流光溢彩,淬琉璃七彩之花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琉璃的精工之美
等月亮
碎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