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历史课堂教学

2021-03-05 08:47佘春晓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佘春晓

摘要:在如今信息技术特别丰富的教学大环境下,教师为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都在不断进行学习探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本文主要探究了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预”、“导”、“探”、“评”以及“固”五个教学环节,让中职学生轻松、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有所获。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历史;课堂

在当前多信息技术大环境下,传统的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比较难以营造一个中职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课堂。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多次教师培训,我们教师技术素养方面提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也不断地进行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第19课《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部分内容作为例子,分析我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来“预”

从小学生开始,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上课前要对课文进行预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了解,上课听讲时能够更加有针对性,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中职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不会特别高,真正能够课前主动预习的学生是很少的。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我会采用一些在线能够提交的小程序以及软件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在第19课《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课前,我会围绕关于在抗战期间日本发动的侵略实践设置成几个问题,并发布问卷星到班级群里,学生自行点开进行答题后实时提交。通过问卷星的运用,解决了学生不会积极主动预习的困扰,达到提前了解历史事实的目的。除了问卷星,我有时也会运用腾讯文档这类在线小程序,都可以达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预”的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来“导”

为了改变传统历史课堂上教师寥寥数语的枯燥导入环节,我会经常运用到多媒体平台中的播放歌曲或者影音材料的功能,学生带着视觉、听觉的享受进入课堂,大大提高了他们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在第19课《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上课导入环节,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五分钟的微课程,内容是关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行为。微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资料以及感性的解说,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情景导入的教学方法不但创造了一个良好课堂的开头,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来“探”

所谓的“探”,就是前面说的探究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地传授知识点比不上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学习得来的知识有效果。在历史课堂上,我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来考学生:日本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又是怎么进行反抗的?面对诸多历史问题,学生不再是等教师帮助引导解答,而是积极主动地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模式,小组成员分工查找材料,接着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并在规定时间发布到钉钉班级群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我们中职的历史课堂中经常被运用到,中职学生分工动手能力强,分组可以弥补小组个别成员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的缺点,所有成员扬长避短,使这个模式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师还没开始教之前我们学生就已经自己学了好几遍知识点,信息技术促进探究学习的作用还是非常有效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来“评”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的群体思维互补,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其中只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合作的过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学习获取知识后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环节,就是反思,这一环节我运用信息技术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们在评价的过程以及结果中可以对比总结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比如在第19课《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局部抗战阶段日军的侵略事件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行为,总结后每个小组画出思维导图。完成小组活动后,我通过腾讯在线小程序给出了一个关于小组互评以及组员自评标准的表格,每个学生都能用手机点开后进行填写,这就形成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客观快速的途径。针对学生们评价的在线表格,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建议,全班一起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相互间学习竞争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学生在下一次合作学习的进步。

五、运用信息技术来“固”

顾名思义,这个“固”就是巩固,任何学习来的知识都要通过巩固才能被我们记住并灵活自如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了相应的知识点后,我会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应用题,既是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进一步检验,也是巩固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我们中职的学生课余时间还是比较丰富的,放学后不但有打球、跳舞、散步或者学习书法的休闲时间,更有每个晚上两个小时夜修的学习时间,我会在每个班的历史课堂之外用钉钉平台或者学习通发布作业。学生只需要在空闲时间点开来完成即可,提交后我们教师也能实时批阅作业,而且还可以在线评选出最佳的几份作业出来供学生互相学习借鉴。这个“固”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学习生活,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延伸。

综上所述,本文中我以《中国历史》第19课《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课堂教学部分内容为例,充分阐释了在中职历史课堂中我是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预”、“导”、“探”、“评”以及“固”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学生参与度高、感兴趣的历史课堂。但是,我深深地明白一点,任何信息技术手段都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性手段而已,只要能正面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都是值得我去尝试的方法。我在中職历史课堂默默耕耘的这些年,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初心,探索如何营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我的历史课堂教学能力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职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在升,隋元芳.新课标下中职历史主动参与式教学刍议[J].新校园(理论版),2014,(4)10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