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游击战中的张大林

2021-03-05 11:30燕达养老企划部供稿
福利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游击战游击张大

• 燕达养老企划部 供稿

张大林老人

1929年出生在大连市庄河县的张大林,从小看到了东北如何被侵华日军蹂躏,幼时的他悲愤却无力。住进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经鲐背之年的张大林老人讲起投身革命的往事,依然刻骨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军队经过8年奋战,迫使日本于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那时他还是一名中学生、在国民高等学校读书,虽然没有机会参加抗日战争,却对带领全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充满了向往。当年12月23日,刚满16岁的张大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不久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并于1946年6月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

至今,张大林都清楚地记得,庄河县沦陷的日子为1946年10月23日。“来到东北的是国民党的新一军、新六军,是从缅甸回来的远征军。除了人是中国人,武器装备、衣服,吃的罐头,全都是美式。”国民党占领东北后,为了与之抗衡,在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年仅17岁的共产党员张大林成为一名游击队员,担任了侦察工作。

张大林(右二)和他的战友们

县城被国民党占领后,县游击大队就撤回了山中。张大林公开身份是国高的一名学生,他在长岭村附近,侦察收集情报,在国民党正规军行军路旁观看,通过最高长官的军衔,判断部队的规模,是团还是营,将情报送交游击队领导。

适时,国民党在占领东北后,就派兵到各个区、县、乡围捕中共党员,试图瓦解中共在东北的组织力量。而中共则在敌后发起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南满根据地上的辽南游击队赫赫有名,而张大林所在的县游击队就是辽南游击队旗下的一支小队,主要在庄河县附近打游击作战。他所在的游击队,按上级指示,把沿途公路全都破坏掉,减缓国民党的行军速度,并不断扰乱敌军后方,拽住敌军北上的“尾巴”。

庄河县临海,再往里走是丘陵,再往北走就是高山。“我们从县城撤到高山,利用山势险要,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张大林回忆道。县游击队的队长是县长,队员都是本地人,对周边环境十分熟悉。

在一年的游击战争中,张大林经历了34次战斗。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被包围,山沟旁边的玉米地是游击队员唯一的出路,“我们就只有往前冲,敌人就在后面朝我们开枪。”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只能往前跑,冲出包围进山。

国民党军队多次来到山中围剿游击大队,张大林所在的县游击大队接到任务,牵制新六军,绝对不能让他们撤离庄河县。从1946年10月至1947年10月,国民党的军队被游击队伍绊住了脚,迟迟无法北上。张大林在辽南游击战中锻炼成长,东北解放之后他更明白自己投身革命的重大意义。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南满根据地军的辽南游击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有效地消灭、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进行。在当时,陈云前往辽东时,曾经形象的描述:国民党就像一头牛,它的头在长春,马上就要占领哈尔滨,而南满根据地的军民却狠狠的拽住了这头牛的“牛尾巴”。

猜你喜欢
游击战游击张大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张大林美术作品欣赏
刘伯承首译“游击战”
网络娱乐配音:另类声音的文本“游击”与文化表达
张大勤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红军建设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