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助力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几个维度

2021-03-05 02:46谢向阳淦家辉胡恒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兴旺农业产业现代化

谢向阳,淦家辉,胡恒钊

(1.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37;2.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南昌 330022;3.江西农业大学 政治学院,南昌 330045)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人力资源在产业兴旺中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产业兴旺,需要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将传统农业转变成高生产率的现代农业,需要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品质,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融合一二三产业,将产业延伸到乡村,由一业兴而带动百业旺,由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农村产业。农业农村产业全方位的改造、提升,掌握现代技能的专业农民和其他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长期以来,中国农民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指出乡村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息息相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2];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3]。当前,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不足,这一基本特点没有发生变化,并仍将长期存在。乡村人力资源丰富,2019年乡村就业人员为3亿322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2.89%①,但乡村就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职业年龄较大、专业劳动技能水平不高[4]。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农村产业的发展。为突破这一严重制约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障碍,《意见》及《规划》都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了专门要求,强调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及人才开发在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各地也出台了培育乡村人才的政策,以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正确把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方向,为农村人力资源这一最具活性的力量定准位,为解决当前农业农村产业片面注重规模、数量而轻忽产业品质,产业全而不精、经济效益不高,产品市场不广、不畅等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人才支持。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以目标为导向

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就难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也难以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最为薄弱、发展明显滞后,首先体现的就是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落后,短板明显。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自其提出之时起,以农业农村产业兴旺为重点,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短板,由此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农村能否追赶上其他领域,在跳跃性发展中实现发展的平衡、充分。为此,一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案及措施,都要紧紧围绕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展开,而以农村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与以往有所区别,在促进农业农村提质增量、在农业农村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产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人格品质和职业技能品质,使之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匹配,成为有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力量。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保基本、抓重点

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面积少,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2016年,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亿3492万公顷(折合20亿2381万亩),分别占当年实际经营林地、牧地面积的66.4%、60.1%[5];按照《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2016年中国人口总数已达13亿8271万人,2019年末则增长到14亿5万人②。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是中国农业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在长时间内中国农业的基本任务仍是,在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高粮食和棉花、蔬菜等基本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保障人们生活需求,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棉花、蔬菜等基本农产品的自给。鉴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以及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民以食为天”传统的特殊意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兴旺的助力,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保基本、抓重点。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基本、抓重点,就是保障涉及国计民生的基本农业产业,抓好各地区重点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具体来说,就是着力于在粮食和棉花、蔬菜等基本产品产业领域培养出素质高、技能高、效率高的现代职业农民,依靠现代职业农民,提高粮食和棉花、蔬菜等基本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保障中国人能够立足于自己,解决好穿衣吃饭这一基本问题。乡村要振兴,重点在产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所确定的重点农业产业,为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规划》的要求,结合各地区的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例如东北的粮肉奶产品,华北的粮油蔬菜及畜产品,长江中下游的粮油、生猪与水产,华南的畜禽水产和特色园艺产品,以及西北、西南等地区的重点农业产业,培养各地区重点农业产业的带头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基本、抓重点,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就是不能不顾粮食和棉花、蔬菜等基本农产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特殊意义,不能不考虑各地区重点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而遍地开花、面面俱到,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的降低,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果的浪费。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建体系、提品质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惟有农业农村产业兴旺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条件。农业农村产业要兴旺,一是在市场导向的基础建立产业,体现市场需求;二是农业农村产业的价值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三是农业农村产业能够创造出高于工业产业的价值,这就要在农业农村产业中开发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业,在乡村中建立建设以农业为基础、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的产业体系,即包含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及附加服务、餐饮等等各环节的产业体系。把产业体系建在乡村,在乡村中留住产业体系,这就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为农业农村产业体系在乡村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培养出足够的人才。或者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按照农业农村产业体系建立建设、发展的规律,按照产业体系各分支的人才需求,为产业体系的各分支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科技服务、餐饮等等产业领域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的带领与推动下,农业农村产业由一业而成百业,由一业兴旺而推动百业兴旺。

乡村要振兴,农业产业的品质要提高。乡村长期缺少高品质农业产业,这是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这种良性改变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农民打工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基础上[6],2014年至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6%、40.3%、40.6%、40.9%及41.0%;同一时期内,农村居民经营农业产业(含农林牧渔)的人均收入则分别为在其可支配收入的28.6%、27.6%、26.4%、25.2%和23.9%[7]。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含农林牧渔类)经营净收入的比重则逐年下降。根据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中国的农业产业,从其本质而言,仍然是生存型产业,它能够带动农村经济一定程度的增长,能够解决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难以成为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着力于为农业农村产业建体系、提品质,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主要包括:要培养出对农业农村产业的内涵及品质有高度敏锐性、能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带头人和实干家;要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基础,融合一二三产业,开展“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式的经营,根据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要求培养专业人才;要培养出能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知识,能研究开发、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农民科学家和职业农民。

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通市场

农业农村产业兴旺,需要畅通的城乡市场。当前,农村市场发展不充分,农业农村产业不能充分对接城市市场,产品供给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市场需求,造成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问题。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销售渠道不通畅,农村缺少专业营销人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培养一批既懂城市又懂乡村、特别是懂城市市场的专业人才,依靠这样一批能够融通城乡的专业人才,不断开发、扩大各类市场,做到市场需求和产品供应的无缝隙对接,解决好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这样严重影响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难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特别培养好农民工这支庞大的建设力量,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农民工被迫滞留乡村的情况下,化危为机,通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提升农民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使农民工成为既懂乡村又懂城市特别是懂城市市场,能够搭建、运用电子商务等新平台,融通城乡、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阶段性、过程性、层递性

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多个重要数据来看,当前中国农业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者中,规模农业经营户仅为1.7%,普通农户则高达98.3%;产业经营的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不充分,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仅4.9%的村开展农村旅游服务,30%的村的餐馆有营业执照,在89.9%的村已通宽带互联网的情况下,仅25.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点;专业人才短缺,高达92.9%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从事种植业,仅有0.6%的人员从事与农林牧渔有关的服务业;劳动力学历层次低,且出现老龄化趋向,全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中,小学、初中学历的高达85.4%,高中以上学历年龄的仅为8.3%,年龄55岁及以上的已达33.6%,见表1与表2[5]:

表1 2016年全国规模农业经营户及乡镇、村市场 单位:%

表2 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 单位:%

这些情况也表明:中国农业农村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弱,农业农村现代化尚处在初期阶段。在客观认识当前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中央在《意见》和《规划》中对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作出安排,指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经过三个阶段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2035年基本建成社主义现代化阶段和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2-3];在时间跨度上,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之时起,到2050年,历时三十余年。这三个阶段,是乡村振兴由取得阶段性成果,到取得决定性进展,再到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每一前阶段都构成后阶段的发展基础,每一后阶段都对前阶段有质的提高。三个阶段连结为一体,以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农村产业体系的建立、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水平,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农村产业品质,同时也彰显出了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阶段性、过程性和层递性。

乡村振兴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按照《规划》要求,“保持历史耐心,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则要充分把握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阶段性、过程性、层递性,根据农业农村产业兴旺在各个阶段的人才需求重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补旧账,打实基础,抓住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在产业创新、产业规划与建设、产业经营、产业融合等领域多方着力,提品质建体系,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高标准、高效率地培养出农业农村产业兴旺所需的专业人才。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2019年乡村就业人员”.参见:htt p://www.st ats.gov.cn/t j sj/ndsj/2020/ind‐exch.htm.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2019年人口数及构成”.参见:htt p://www.st ats.gov.cn/t j sj/ndsj/2020/ind‐exch.ht m.

猜你喜欢
兴旺农业产业现代化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