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03-05 01:03
畜禽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猪病耳病猪舍

林 冲

(仪陇县三蛟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仪陇 63761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对养殖场来说,猪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养殖场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后续的生产、治疗等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因此,养殖场管理者需做好对猪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减少猪病的发生,并降低猪病造成的影响,从而推动我国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

1 猪病混合感染的原因

1.1 生猪免疫力较低

从20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类养猪场的不断兴起。各养猪从业人员只注重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少关注生猪的生长状况,导致生猪的生长受到了影响[1]。其具体表现为:①规模化养猪模式的应用使得生猪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因生猪缺乏足够的运动,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②缺乏良好的设施保障。由于部分养殖场主对生猪养殖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建造猪舍过程中没有做好猪舍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猪舍内常有通风不良、温湿度较大等问题发生。在这种恶劣生长环境下,猪体长时间受到强烈的刺激,必然会导致其免疫力下降,使得其受到各类病原体的侵害概率提高。

1.2 疫病的种类不断增多

我国生猪的患病种类多以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等疫病为主,处理方法已逐渐成熟,形成了规范化的治疗及防治流程[2]。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兴起,优良种猪的引入使得新的疾病也逐渐被发现,如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等,在多个省市的养猪区域流传广泛。同时,在部分地区,还有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如猪流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使得猪病的流行愈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患有疾病的生猪会不断向外界散播病原,使更多的生猪被感染,进而造成严重的疫病流行[3]。猪病混合感染的形式主要有2种,一是发病前不同带毒猪间进行的相互感染;二是发病后的继发感染,这2种形式均会导致2种病原以上的混合感染。

1.3 免疫抑制性疾病广泛流行

目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使得混合感染问题逐渐加剧。能够引发这类流行性疾病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原因为病原体生物在猪体内占主导地位。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肺炎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进入猪体内,对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损坏。同时,部分侵入机体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等,也会使机体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机体生病,造成与其他病原并发的混合感染,不利于生猪的健康成长。此外,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在目前的养殖行业中流行最为广泛,造成的影响也最大,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1.4 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生物安全措施指在疾病防治过程中,能够防止病原体进入猪场的各类措施,且包括能够避免病原体在猪场中永久存在的措施。然而,目前大部分养猪相对缺乏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技术保障力度不足,导致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到位,提高了病原的传播风险。其具体表现为:①消毒设备配备不足、致使设备、人员在工作开始前得不到良好的消毒处理,且猪舍内部的消毒效果无法达到应用的标准。②隔离设施供应不足。当生猪发生传染病时,养殖者仅是将病猪从一个围栏移动到另一个围栏,没有真正达成隔离的目标要求。③在引进新品种的生猪时,养殖场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且存在较严重的混群饲养、盲目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猪体内细菌的抗药性大大提高,大肠杆菌、链球菌等耐药菌株的生长十分普遍,并不断向外界传播,进而引发猪病的混合感染。

2 猪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

2.1 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当养殖场发现生病猪时,需及时将其隔离,再邀请专业的兽医观察该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并通过实验室手段诊断其具体的病因。若确诊其为猪病混合感染,则需立即根据相关规定展开防治工作,如对养殖场进行封锁、彻底扑杀病猪等。同时,养殖场还需划分感染区域,对生猪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强控制,避免患病生猪流出养殖场。随后,对患病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从源头上消除病猪造成的影响。此外,养殖场还需做好对周边道路的安全管制,并做好对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且对于受到疫病威胁的生猪,需及时进行疫苗接种等。另外,养殖场还需按规定处理病死猪的尸体、粪便等,避免造成二次感染。

2.2 加强对生猪的预防及免疫接种

1)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其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需做到自繁自养,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免疫措施,构建严格的消毒制度,使环境卫生得到保障,并加强对厂内病死猪、废弃物等的无害化处理,尽可能降低猪病混合感染事故的发生。

2)做好猪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对厂内非猪病发生区域,管理者需做好猪瘟、蓝耳病的疫苗接种工作。目前针对猪瘟的免疫往往通过接种猪瘟脾淋苗、猪瘟组织苗等,这是加强对疫病的控制效果,保证生猪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实践结果来看,猪瘟疫苗与其他疫苗相比具有性能稳定、免疫原性强等优势,在对强毒进行处理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干扰作用,使其免疫保护力得以提高。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养殖场可根据以下流程展开检测工作:①在安全地区,当仔猪断奶时进行1次疫苗注射对即可。②对环境相对恶劣的养殖场,需在仔猪20日龄及60日龄时分别进行疫苗免疫。③对受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可采用超前免疫。此外,养殖场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疫苗免疫后的检测工作,当群体免疫保护率在70%以下时,需及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错误部位,并采取适宜的措施加强免疫效果,以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2.3 加强对患病猪的对症治疗

当发现患病后,工作人员需观察其临床症状,再在实验室中分析其病理变化,以对患病猪进行确诊。在确诊完毕后,便可以根据确诊结果采用对应的治疗方式。如当确诊其为猪瘟及蓝耳病时,便可根据预先制定的处理流程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干扰素治疗。先每隔一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5 d。此外,若选择注射式治疗方式时,治疗人员应当注意注射器的更换,做到一猪一针,避免针头交叉使用造成新的混合感染。

3 结语

在养殖场经营过程中,管理者需加强对疾病防治措施的重视,以切实降低猪病混合感染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由此,本文对猪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对猪病混合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应急处理、加强对生猪的预防及免疫接种、加强对患病猪的对症治疗等措施,以提高对猪病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猪病耳病猪舍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2019猪病净化技术高峰论坛”聚焦区域净化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