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及防控

2021-03-05 01:03
畜禽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黄 芳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农业站,安徽 怀宁 246121)

0 引言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作为外来新动物疫病首次在我国新疆伊犁地区于2019年8月确诊后,2020年又扩散到多个省地确诊。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发出紧急通知,制定《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部署安排科学防控该病。为有助于认识、控制该病,本文从发生症状、病毒生物学、流行病特点等方面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特点,从宣传培训、排查监测、检疫监督和调运监管、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控措施,从而助推养牛业健康持续发展。

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特点

1.1 发生症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的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不传染人,不是人兽共患病;发病率在2%~45%,死亡率在5%~10%。临床最显著的特征性症状是皮肤出现病变结节。患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采食量下降,不愿活动;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1℃,可持续1周;皮肤、消化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出现痘样病变而可见广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及腹部、会阴等部位皮肤水肿,引起牛消瘦、公牛不育,母牛发情延期、流产、产奶量下降等症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

1.2 病毒生物学特点

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是一种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与牛痘病毒差异很大,而与绵羊痘病毒(S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相似,同属于山羊痘病毒属。LSD、SPP和GTP病毒三者间基因组同源性高达96%,在血清学上存在交叉反应和交叉免疫保护性。LSDV病毒粒子大小为260~320 nm,呈砖块状或椭圆形(副痘病毒除外)。LSDV为双链 DNA病毒,只有 1 个血清型,LSDV基因组大小为145~152 kB,遗传变异发生率极小。因为LSDV为有囊膜的病毒,所以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LSDV总体上有喜低温、干燥和怕高温强酸碱等特性;病毒粒子可在pH 6.6~8.6环境中长期存活;在阴暗环境(如牛棚舍)中可存活数月,-80℃下可在动物皮肤结节中存活10年,4℃下可在组织培养液中存活4~6个月;在风干皮革中可存活至少18 d。LSDV于 55℃下2 h或65℃下30 min可灭活;对强酸和强碱环境均很敏感,可以迅速被杀死;对次氯酸钠(2%~3%)、苯酚(2%)、乙醚(20%)、氯仿、甲醛(1%)较敏感,对阳光和含脂溶剂的去污剂也敏感。

1.3 流行病特点

1.3.1 流行分布

牛结节性皮肤病于1929年首次在非洲赞比亚发现以来,在90多年时间里分别在非洲、亚洲、欧洲多个国家地区传播流行。在2012年之前,基本上只在非洲流行,2013年传入欧亚交界处并继续在欧亚两洲扩散蔓延。2018年以来,全球疫情流行态势持续恶化,该病波及范围不断加大,与我国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等国先后报告发现该病病例。2019年该病传入我国新疆地区。2020年又扩散到全国多个地区。

1.3.2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LSDV的病牛和污染LSDV的物品。病牛恢复后可带毒3周以上,牛是该病病原的自然宿主。实验感染动物的潜伏期在4~7 d,自然感染动物的潜伏期可能长达5年,《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潜伏期规定为 28 d。

1.3.3 传播途径

LSD 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健康牛可以通过与病牛相互舔舐方式直接接触传播,也通过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和哺乳传播;另外可以直接接触污染LSDV的饲料、水和用具等物品感染传播,共用污染的针头也会引起医源性群内传播,又可以胎盘感染垂直传播;发病牛或牛产品的长距离调运也可能传播;最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以血液为食的(蚊、蝇、蠓、虻、蜱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此外,LSD的传播还与温度、降雨量、风向等季节自然因素有关。因此,本病季节差异较大,在有利于吸血类昆虫繁殖的季节发病率更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冬季也有零星发生。

1.3.4 易感动物

能感染不分年龄和性别的黄牛、奶牛、水牛等所有牛,但产奶奶牛的危险性最高。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宣传培训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2019年首次在我国确认的外来病种,而且与牛疱疹病毒病、伪牛痘、疥螨病、副痘病毒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容易混淆,鉴别诊断困难。因此,要加强对各级畜牧兽医机构从事疫病防控人员和从事牛只养殖、经营、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宣传普及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技术,学习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知晓诊断该病并熟悉该病疫情报告处置规范,增强防控意识和能力,提高防控效果。

2.2 加强日常监测排查

各地要对辖区内养殖场(户)开展全面排查并定期加强巡查工作,督促养牛户进一步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密切监视牛群健康状态,若发现疑似有LSD临床症状的牛只,应立即隔离饲养,限制病牛及同群牛移动,对牛活动场所内外环境进行消毒灭源;要及时向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有关单位接到报告后按照“可疑疫情—疑似疫情—确诊疫情”的程序认定疫情,确保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

2.3 加强检疫监督和调运监管

各地要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在产地检疫过程中若发现有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的牛只,一律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应立即上报并采集样品送检确诊,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应及时扑杀后作无害化处理;对屠宰检疫过程中发现可疑牛只,要立即停止屠宰,同时对同群牛进行隔离并按流程采样送检,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应及时扑杀后作无害化处理。加强对跨境、跨省调运活牛的检疫监督,对调入的活牛要仔细查证验物,若发现疑似病牛,应限制其移动并就近隔离饲养,按照要求逐级上报,规范处置,防止疫情扩散。严禁进口来自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国家和地区的牛只及其风险产品,严厉打击非法调运和走私牛及其产品的行为。

2.4 开展紧急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是保护易感动物和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在国外已有2种减毒活疫苗用于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而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该病的疫苗;疫情所在县和相邻县可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5倍剂量的免疫措施对牛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减少感染,建立免疫屏障。

2.5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是牛养殖、屠宰和运输流通等环节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关键措施。牛的饲养生产、屠宰经营等场所必须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一方面严格选址和布局等,加强场所疫病防控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建章立制,强化执行到位,严格人物出入管理,严格卫生消毒管理,开展灭蝇、灭蚊、灭蜱等吸血昆虫工作,定期做好全面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提高场所生物安全水平,降低养殖等环节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