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遗传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021-03-05 03:34武师良
畜牧业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母驴受孕率产奶

武师良

(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1 驴遗传育种基本概况探究

1.1 驴的生产性能探究

首先,驴依据其生产性能的差异性可以分为产肉性能和产奶性能,由于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也会在造成屠宰性能及肉质理化特点的差异性,像德州驴和疆岳驴就可以作为肉用驴,而云南驴由于产肉率不理想,则无法划入到肉用驴的范畴。针对杂交改良技术而言,技术人员通过对新疆驴和关中驴进行杂交并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良,实现了驴产肉性能的显著提升。其次,驴的产奶特性主要体现在昼夜节律性,在夜间时段驴奶的乳脂及乳糖含量能够达到峰值,其蛋白质含量则会在白天达到峰值。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乳用型驴品种要数疆岳驴,据相关统计疆岳驴在一个泌乳期时段内,则可以产出893kg的驴奶。因不同品种不同地域驴生产性能的不同,可以通过育种改良,使其优秀的产奶或产肉性能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1.2 驴遗传的多样性探究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对德州驴全线立体基本实施测序及组装,并结合分析发现德州驴的起源可以来自于非洲。此外,我国专家还运用24对微卫星标记对中国不同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采取邻接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在得出结果后发现驴群体基因多态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整体偏高,这些数据对驴遗传育种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 驴繁殖技术的具体研究

2.1 同期发情技术探究

同期发情技术在大部分繁殖领域都得到了广泛有效的运用,但是在针对驴繁殖方面的实际研究则仍然存在一定的突破空间,通过人工操作对母驴注射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之后,在与自然发情状态进行详细对比后发现,驴的发情特点以及排卵周期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此同时,PMSG的实际参与并不能令母驴出现超数排卵现象。

2.2 体外胚胎生产技术探究

结合家畜和家禽来看,驴在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方面的成果远无法超越其他畜禽类,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对驴排卵机制的深入研究,缺少实际意义的理论支持,除此之外,由于驴活体采卵和卵母细胞体外保存与培养、体外受精等相关技术仍不成熟,这也是造成驴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滞后的重要因素。在相关人员进行试验研究后指出,浓度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和冷冻载体对驴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优质冷冻保护液的同时还必须选择适宜的冷冻载体,如塑料材质细管作为冷冻载体的整体效率则明显高于普通的玻璃材质细管。

2.3 人工授精技术探究

通过对人工授精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使种公驴的利用价值以及母驴的繁殖水平均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并且还可以运用于对濒危品种的繁育研究。在进行人工授精技术之前,必须要选择品种优良的种驴,并严格遵循科学流程对种驴的精液实施采集和冷冻保存处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采集精液的频次要进行适当把握,如隔天一次或者一周三次的频率最佳。与此同时,经研究发现,甘油或者乙二醇在作为冷冻保护液的同时对精液的活力及受孕率基本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结合传统工艺而言,自动化的冷冻技术明显比传统技术要更具优势,其主要体现在精液的活力值方面。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运用较为广泛的人工授精技术有直肠引导深角授精技术以及宫腔镜深角授精技术,这两种授精技术对母驴的受孕率均无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且二者之间的受孕率数值差异性也相差无几。

3 驴遗传育种的未来展望探究

近些年,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分子遗传育种领域也获得了相应的进步。针对功能基因的深入研究,国内优秀的专家学者对家畜繁殖、抗病、产奶以及产肉等经济性能基因进行了筛选以及鉴定操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驴品种的繁育工作中仍然是选用传统的育种手段来完成的,在驴遗传育种的未来展望,传统育种方式与现代化分子育种方式的联合应用将会成为驴遗传育种研究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探索方向。

4 结语

结合以上论述可以了解到,通过对驴遗传育种基本概况的全面分析,并对其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驴遗传育种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有效结合将会是驴遗传育种未来发展的重要钻研方向,这对驴繁殖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母驴受孕率产奶
轻乐章可助母羊多产奶提高羊羔成活率
牛对蛋白质的需要
母驴流泪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其对术后患者受孕率的影响
母驴配种注意啥
40例宫角妊娠关注性刮宫和宫腔镜治疗后受孕率对比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母驴流泪
一只母驴的眼泪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干预对生育能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