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

2021-03-05 03:34
畜牧业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养殖场防疫消毒

杨 敏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诸城 262200)

1 前言

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标准化的养殖场已经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依然问题较多,许多养殖场容易出现疾病频发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如何根据养殖场动物的疾病程度,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是未来养殖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养殖场的常见疾病分析

对于养殖场来说,动物疾病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一般只会在特定的动物种族中,比如猪瘟,禽流感,这种病毒在动物体内会产生抗体。二是由原虫,蠕虫等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例如旋毛虫、肝片吸虫病。这些寄生虫的发育期,一般来说时间较长,出现在动物体内,甚至引起动物的死亡。三是动物自身存在的一些常见疾病,时常会发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例如四肢疾病、眼疾病、胃肠疾病、分娩时难产、怀孕时流产等普通性疾病。

3 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3.1 保证养殖场的标准化

在对养殖场设计时,要注意养殖场的标准化,尤其是要重视养殖场隔离围墙的设计,一旦遇到有患疾病的禽畜,应立即对患病的动物进行隔离,防止出现疫病传播现象。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动物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每一个养殖场的规模,尽可能的降低养殖密度,加强对养殖场的科学化管理,减少养殖工作的疏漏,虽然对患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并不一定能够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但是却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养殖场的损失。不仅如此,对于养殖场的选址,也应该放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对于动物的生活活动场所要注意通风和向阳,避免动物常年不见阳光而出现普通疾病,动物养殖场要符合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后方可饲养动物。

3.2 注意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动物养殖场加强养殖技术的科普活动,尤其是在网络化的今天,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加强对动物养殖场的管理,敦促养殖场工作人员做好养殖场的清洁工作,保证每天及时的清洁养殖场,对所养殖的动物及时的进行药物预防和疫苗免疫,同时要注意避免养殖场所饲养的动物被蚊虫等有害昆虫的叮咬,防止发生疾病。为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卫生工作,养殖技术人员应定期的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并做好动物出栏后养殖场的终末消毒工作,应在养殖场的出入口和动物养殖舍出入口建立消毒池,要保证整个消毒池的卫生,并及时更换消毒池的消毒药液,也可以在饲料中适当的增加一些营养物质,促使动物拥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畜牧兽医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管,保证养殖业户能够科学、规范的养殖动物。

3.3 保证免疫工作的科学性

要想对动物饲养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加强动物的防疫工作。对于动物养殖技术人员来说,要能够掌握一年四季不同动物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及时的购买疫(菌)苗和药物,针对动物养殖场规模,按照动物免疫程序做好养殖动物的免疫工作,以防止出现动物感染问题。动物的疫(菌)苗要按照疫(菌)苗使用、保存说明书保管妥当,不可以出现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对于动物注射疫苗的针头,要进行消毒后方能使用,做到一畜一禽一个针头,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一旦发现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按照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做好隔离、消毒、销毁、免疫等防控工作,例如发现猪瘟和鸡瘟等传染性疾病,应按照猪瘟和鸡瘟的防疫技术规范,做好免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防止疫情传播。

3.4 及时做好动物隔离工作

发现动物发病时要及时隔离病患动物,并对养殖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合理的优化疫苗配制,提高动物的免疫效果。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播,要对患病的动物及时的进行诊治或淘汰,从根源上消灭病源,同时对于病死的动物也不得随意丢弃,而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动物尸体再次传染其他动物,造成疫病的蔓延传播。

4 结语

总之,养殖场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养殖业户的切身利益及我国经济的稳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动物养殖管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养殖知识的科普工作,让动物养殖场的管理和饲养人员了解动物疫病的病源、传播途径,做好疫(菌)苗免疫预防和药物治疗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动物疾病,动物养殖管理和饲养人员应采取有利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养殖场经济的损失,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好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养殖场防疫消毒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