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与病例介绍探究实践

2021-03-05 03:34姚景霞
畜牧业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定期猪只猪群

孙 丽,姚景霞

(梅河口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梅河口 135000)

1 前言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生猪饲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虽不具有较大的致死率,但若生猪养殖户饲养的猪只发病,也造成群体中的流行,则会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因此,疾病的预防成为生猪养殖的关键,如何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防治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生和流行,如何对发病猪群进行鉴别与治疗,成为避免生猪养殖损失扩大的关键。

2 猪流行性感冒简要介绍

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包括A、C两种类型,引发猪流感的主要是A型病毒。该病毒抗逆性强,在干燥、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耐热性差,60℃、20min即可失去活性,对消毒药敏感,大部分消毒药均可致死,尤其是碘溶液或蒸气。该病对各个生长阶段的猪均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患病猪只咳嗽、打喷嚏,造成空气中病毒散播,健康猪只呼吸后即可感染。此外,接触传播也是该病的传播方式之一,健康猪只通过接触患病猪只使用过的工具,如料槽、饮水器等感染。猪舍通风状况不佳,更易出现疾病的蔓延。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导致发病的因素之一,若昼夜温差高于10℃,则猪群更易发病,传播速度快,不易被控制。猪群饲养管理不当更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潮湿阴暗的猪舍环境,饲养密度过大,营养缺乏,感染寄生虫等,都可诱发该病。

猪只患病后,体温2~3d内升高至约41℃,精神不佳、少食、呼吸困难、拒绝站立、活动减少,眼、鼻中有黏性液体外流,部分猪只甚至哮喘、咳嗽。若未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呼吸道炎症,提升死亡率。患病猪只会在整个病程中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猪只,促使其他猪只挤卧,导致被传染,从而发生移动困难、肌肉僵硬等系列症状。膘情较好猪只患病后表现更严重,出现继发感染后会加重病情。妊娠母猪发病会导致流产,未流产的母猪其所哺乳仔猪易患病,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采取措施的猪只,可在一周左右恢复健康。该病可通过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诊断,但与其他类型的呼吸道疾病不易区分,确诊应采取实验室的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抗体、病毒抗原和RNA检测等诊断措施确诊。

3 疾病防控措施

3.1 疾病处理与治疗

生猪饲养过程中,应定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对于表现出可疑症状的猪只,立刻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彻底消毒猪舍,避免疾病在猪群中的扩散,也防止病情恶化。对于确诊的猪只,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迅速控制疫情,对病死猪只采取消毒、深埋、无害化处理等方式,确保病毒不在猪群中蔓延。易发生疾病流行的季节或区域,应加强管理,接种疫苗,降低疾病感染率。猪流感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采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如注射板蓝根20~40mL每次、每天,连用2d后减半,再连用2d。若持续高烧,可肌注30%安乃近3~5mL,2次每天,连用2d,同时用强力红霉素拌料饲喂,添加量为150~200mg/kg,连用一周左右,饮用水中添加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及电解多维,避免交叉感染,且降低死亡率。

3.2 疾病预防

该病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在易发病季节可全群接种疫苗。对于疾病非流行区域,可采用灭活苗,疾病流行的区域可使用弱毒苗。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猪场应做好全群的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要严格按照猪场的规章制度执行,确保栏舍干燥、整洁、通风、卫生,猪群饲养密度合理。给猪群提供全面的营养配合饲料,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猪场饲养采取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方式,避免引种带来的疾病风险,确需引种时,应严格按照隔离制度执行种猪隔离,并对隔离种猪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健康安全后再混群饲养。猪场应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消毒猪舍和猪群,定期驱虫,切断传播源,有效抑制病原。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猪场消毒与管理制度,定期对猪舍、场周边及饲养工具消毒,来往猪场的车辆严格清洗消毒,禁止非本场人员进入场区。定期对全场进行全面消毒,每周1~2次带猪消毒。猪舍及场区周边可选用复合醛类消毒剂,场内道路可选用生石灰。

4 结语

总之,我国是生猪养殖与消费大国,生猪饲养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重大,只有制定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执行严格的猪场管理制度,采用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才能将疾病拒之门外,为猪场带来安全、健康的饲养环境,为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定期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