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的生猪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

2021-03-05 03:34陈恩保
畜牧业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口蹄疫养殖业猪瘟

陈恩保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齐河 251100)

1 前言

从全国范围来分析,我国部分生猪养殖业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病害现象,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说,“环境因素”“饲料因素”“管理因素”“人为因素”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常见病害,相关产业要积极寻求原因,并认真落实防治对策,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业的安全防范等级。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要主动从传统养殖思维中走出来,秉持“绿色化”“科技化”“可持续化”养殖理念,进行规范化养殖,竭力避免我国生猪养殖业遭遇重大病害危机。

2 畜牧养殖中的生猪常见病害类型

2.1 猪瘟

在生猪常见病害中,“猪瘟”是一种比较普遍,且严重的病害。在临床上,猪瘟通常分为几种不同程度。(1)急性猪瘟。生猪没有表现出明显病症,会直接死亡。这个时候,生猪最明显的变化是“体温”,一般会达到40℃以上。与此同时,生猪还会出现轻度咳嗽、食欲下降等表现;(2)亚急性猪瘟。生猪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病症,例如:表皮变色、口腔黏膜变色、血状斑点等。这个时候,养殖人员可以很好地判断病情;(3)慢性猪瘟。从表面上观察,生猪会日益消瘦,并经常呈现“弓背”状态。解剖之后,肾脏会表现出明显异常,带有一些出血斑点。同时,淋巴结也会有出血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猪被解剖后,会有多发性内出血。

2.2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指的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主要表现在生猪的四肢部位、口腔部位。比较常见的症状是,生猪的四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并伴随红肿、水泡、烂斑等。一般情况下,如果生猪的生活环境比较脏,或者存在一些带有污染性质的药物、化学物时,生猪很容易患猪口蹄疫。一旦生猪感染这类病害,会出现多种不良后果:(1)感染猪口蹄疫后,生猪的活动能力普遍会下降,影响生猪健康;(2)猪口蹄疫具有一定传染性,容易影响其它生猪的养殖,阻碍正常的养殖工作;(3)猪口蹄疫的出现,还会诱发其它类型的病害。

2.3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也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病害,通常分为不同疾病程度。具体来说:(1)最急性非洲猪瘟。生猪会突然间死亡,并没有任何异常症状,养殖人员很难防范;(2)急性非洲猪瘟。这个时候,生猪会出现“昏迷”现象,体温也会快速上升,可达40度以上。在临死之前,生猪还会呼吸困难,表皮伴随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3)亚急性非洲猪瘟。生猪的精神状态会明显下降,表现出四肢无力感,经常咳嗽。尤其在眼鼻等部位,生猪会出现异常分泌物;(4)慢性非洲猪瘟。感染慢性非洲猪瘟后,母猪会有明显症状,比如说,突发性流产、呕吐等。除此之外,在生猪的日常粪便中,还会出现粘液、血迹。如果对这个时期的生猪进行解剖,相关人员可以发现一系列慢性症状,例如“异样出血点”。

3 畜牧养殖中生猪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

3.1 饲料供给

在饲料供给环节,容易引发生猪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有些养殖人员不注重科学养殖,为了在短期内获利,给生猪喂食一些快速增肥的饲料,导致生猪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感染病害;另一方面,在生猪进食的饲料中,有些饲料含植酸磷、氮元素、氨基酸等,这些物质很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如果生猪进食饲料后,相关养殖人员没有及时打扫卫生,剩余的饲料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猪处于有污染性的环境里,也很容易感染病害。这种感染可以称之为“药物感染”、“化学物质感染”,需要引起养殖人员高度重视。

3.2 粪便处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何科学处理粪便,是关键问题。处理生猪粪便时,常见困难主要有:(1)生猪养殖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粪便越多,相关养殖人员的工作也越复杂;(2)生猪粪便中含有多种污染物,不仅容易污染环境,还容易危及生猪健康,诱发一些严重病害;(3)部分生猪养殖业不注重粪便处理,采取“粪便转移”的方式,将污染物转移到其它场地,这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4)有些养殖人员缺乏粪便处理方面的成熟经验,不知道如何进行“绿色处理”、“可持续性处理”,阻碍生猪养殖业正常运行。

3.3 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也是引起生猪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第一,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清理环境,比如说,生猪居住区、生猪排粪区、生猪进食区、生猪活动区等,都需要进行专业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使用一些洗涤产品、消毒产品,这些产品使用过后,如果不清理干净,就会存在化学残留,对生猪健康造成影响;第二,养殖人员需要定期给生猪注射疫苗。这是一个保护生猪健康的环节,也是一个可能会带来污染的环节。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相关耗材中可能会存在可挥发性药物,这些药物挥发后,只要达到一定量,就会对养殖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继而影响生猪健康。

4 关于畜牧养殖中生猪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4.1 饲料配置

针对饲料配制环节存在的问题,生猪养殖业要积极改进:一方面,养殖人员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可持续性发展视角,合理配制饲料,注重营养均衡,切勿给生猪喂食大量快速增肥的饲料。生猪吃的越健康,身体就会越健康,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另一方面,由于生猪饲料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植酸磷、氮元素、氨基酸等,养殖人员要妥善处理饲料残留,避免给养殖环境造成污染。比如说,生猪每一次进食之后,养殖人员要及时打扫卫生,确保进食区无化学物质残留。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可以采用专门的测量设备,评估生猪进食区的卫生情况,随时进行整改。

4.2 疫苗接种

在生猪疫苗接种环节,养殖人员要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第一,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生猪养殖产业要制定严格的“疫苗接种制度”,督促养殖人员科学使用相关耗材,重视疫苗接种正规流程,避免疫苗相关药物残留、泄露;第二,在疫苗接种之后,根据“疫苗接种制度”细则,相关养殖人员要进行“药物检查”、“环境测量”等工作,避免留下安全隐患。而且,针对每一次疫苗接种情况,养殖人员要建立详细档案,记录生猪“体征”、“反映”、“变化”等,便于开展后续疫苗接种工作。

4.3 环境清理

为了进行环境清理,生猪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1)日常清理。养殖人员需要将清理工作落实到日常,比如说,生猪居住区、生猪排粪区、生猪进食区、生猪活动区等,都是重点清理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养殖人员既要追求“干净整洁”,还要秉持“绿色环保”,不能使用污染性较大的消毒产品,也不能残留较多洗涤成分的化学物质;(2)粪便处理。养殖人员不能采取“粪便转移”的方式,随意扩散污染源,要规划出特定区域,专门用来处理生猪粪便。在处理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做到“及时”、“环保”、“科学”,不能盲目行事。

4.4 人员培训

加强生猪养殖业人员培训,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养殖流程,提前防治生猪病害。具体来说,首先,技术性培训。如何科学喂食饲料?如何科学处理粪便?如何科学接种疫苗?如何科学使用现代化养殖设备?这些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技术性培训,养殖人员可以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从“尝试性养殖”走向“规范化养殖”,进一步降低生猪病害发生率;其次,病害防治培训。比如说,如何预防生猪病害?如何反馈生猪病害?如何处理生猪病害?这些都是养殖人员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生猪养殖产业要建立系统化“生猪病害疾控制度”,便于养殖人员有计划、有方法地应对生猪病害相关问题。

5 结语

有些生猪养殖业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尤其对于大规模的生猪养殖业来说,不能再搞“特殊化”、“亲戚关系”,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未来,在积极构建生猪养殖业管理体系时,相关产业还要努力加强“文化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由内而外地激发养殖人员工作热情,让新时期畜牧行业工作者意识到养殖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愿意配合管理政策,并认真落实管理措施,主动为生猪养殖业的规范化运作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口蹄疫养殖业猪瘟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