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引入民俗体育项目的可行性探析
——以天水旋鼓舞为例

2021-03-06 13:54刘九七刘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天水体育项目民俗

刘九七 刘睿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民俗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得以运用。民俗体育项目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得高校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体育院校当中,相继引入舞龙舞狮、龙舟以及其他民俗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虽然民俗体育项目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大部分民俗项目只是在区域内持续发展,并未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质性的传播载体,致使一些优秀民俗体育项目知名度不高,制约了民俗体育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如果高校能够成功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将会丰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体系,给民俗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天水旋鼓舞概述

旋鼓舞又称“羊皮鼓舞”或“扇鼓舞”,是流传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一带的地方民间舞蹈,是天水农村特有的一种地方民俗体育项目。旋鼓舞的主要特点为粗犷豪放、威武雄壮、气势磅礴而又华丽多姿、潇洒流畅、风格多变、协调统一;天水旋鼓舞以真实淳朴的情感、生动剽悍的舞姿、浓厚热烈的山野风格体现了浓郁的西北舞蹈风情。天水旋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农牧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蹈、祭祀活动为主要载体,含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由于是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风俗活动,鲜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一直在民间传承发展,积淀了非常深厚的历史和地域信息。

2、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民俗体育项目的可行性

2.1、增添高校体育教学项目

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项目以现代流行体育项目为主,足篮排、乒网羽、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啦啦操等传统项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极限飞盘、橄榄球、棒球以及高尔夫球等新兴项目也逐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高校将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将会进一步增添体育项目,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区域民俗项目的发展,对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将旋鼓舞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顺应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2.2、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都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引入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改革的案例还不多见,需要高校进一步探索、实践。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俗体育项目多样,并且部分民俗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天水旋鼓舞作为西北地区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表现形式华丽多姿、潇洒流畅、风格多变,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演练。高校应根据体育课程目标,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高校学生学习旋鼓舞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树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3、保护区域民俗特色项目

随着民俗文化的多元发展和跨区域融合,天水旋鼓舞的受众群体也逐渐减少,本地习练旋鼓舞的人群也越来越少,旋鼓舞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天水市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旋鼓舞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变迁,天水旋鼓舞民俗体育出现文化认同弱化、活动主体萎缩等现象。因而,加强民俗体育文化的拯救与保护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开展旋鼓舞可以传播区域民俗文化,扩大旋鼓舞的受众群体,有效保护区域民俗体育项目。

2.4、传承民俗体育文化

旋鼓舞不同于其他的民俗体项目,分布区域较为广泛,受众群体基数比较庞大;旋鼓舞仅在武山县一带流传,并且有多个旋鼓舞派系分支,传承派系比较复杂,并非一脉相承。据考察,在众多的派系当中,有三支主要的派系传承者,其中最年轻的主要传承者也有五十多岁,这给旋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在高校积极开展以旋鼓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课程内容、校园广播、文娱活动以及开展相关比赛等形式在高校进行推广、运用,强化旋鼓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以民俗体育为主,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传承和保护民俗体育文化。

3、高校引入民俗体育项目的思考

3.1、引入民俗项目带来的机遇

(1)满足高校教改多元需求。

在学校教学大改革、高校体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科都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教学改革。国际流行的运动项目、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国内复杂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各高校也都紧锣密鼓的筹备各项改革措施。旋鼓舞作为地域特色显著的民俗体育项目,在西北地区独树一帜,便于在甘肃等省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以满足西北地区高校教学改革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之路。

(2)丰富学生课余体育生活。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高校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旋鼓舞作为西北地区知名民俗体育项目,动作流畅、潇洒、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在高校推广,尤其是旋鼓舞绚丽多姿、飘逸流畅、灵动多变、协调统一的风格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相辉映。不论是大学生单独习练还是群体演出,都会给高校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乐趣,拓宽了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渠道,同时也丰富了高校学生的校园文化,对高校课余体育发展以及师生休闲娱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3)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其校园文化氛围是不一样的。以天水旋鼓舞为载体,通过体育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对旋鼓舞的推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课余体育活动、校园文艺演出等平台都可以强化对旋鼓舞的宣传力度,逐渐使旋鼓舞文化深入人心,既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当然,如果能利用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为平台,积极推广、宣传旋鼓舞,将会营造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2、引入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挑战

(1)专项师资力量欠缺。

高校体育教师通常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是高校体育教学必不可缺的条件。由于旋鼓舞在高校开展的案例较少,大多数体育教师并没有接触过旋鼓舞,不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依照旋鼓舞的特点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的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专项教师的缺乏不利于旋鼓舞的运用与发展,这对旋鼓舞在高校开展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又加上旋鼓舞属于民俗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专项师资力量欠缺就成为旋鼓舞在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校认同感不强。

高等院校都有相当完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并且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院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天水旋鼓舞作为一项民俗体育项目,并非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或者选修项目,只是众多民俗体育项目中的一种;尽管旋鼓舞的性质、特点以及发展前景比较适合在高校推广、开展,但是与其他必修体育项目还有着本质区别;又加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的投入不到位,宣传渠道的单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器材设施的不完善,专业教师的欠缺,致使旋鼓舞在高校的认同感不强。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旋鼓舞来说,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3)社会影响力有限。

天水旋鼓舞这一民俗体育项目在天水市武山县一带较为盛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来说,影响力相对较弱。纵观全国知名度较高的民俗体育活动都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桂林舞龙舞狮、毛南族分龙节、婺源板龙灯、稷山高跷走兽、壮族“蚂拐舞”以及海岛跳蚤舞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天水旋鼓舞应该积极借鉴知名民俗体育的成功案例,结合本土实际以及自身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旋鼓舞发展的“高校教学+民俗体育”的融合发展道路,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以推动旋鼓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民俗体育项目(旋鼓舞),是传承区域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次变革,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旋鼓舞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丰富了高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高校校园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就旋鼓舞的规模以及知名度来说,与国内知名民俗体育项目还有较大差距;总体来说,旋鼓舞的被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是民俗文化传承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变革,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天水体育项目民俗
冬季民俗节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民俗中的“牛”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