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莫德的合成工艺改进

2021-03-06 04:24王栋陆俊钟健龙玺国徐琳寓王崇益马玉恒马文静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酰化艾拉莫德

王栋,陆俊,钟健,龙玺国,徐琳寓,王崇益,马玉恒,马文静

(1.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2.江苏润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江苏淮安223001)

艾拉莫德化学名为N⁃[3⁃(甲酰胺基)⁃4⁃氧⁃6⁃苯氧基⁃4H⁃1⁃苯并吡喃⁃7⁃基]⁃甲烷磺酰胺,是一种新的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关节炎、免疫调节作用[1⁃2]。2012年,先声药业率先于中国批准上市,商品名为艾得辛;同年6月,日本PMDA批准日本富山与卫材制药公司上市该药品,商品名为Kolbet Tablets以及Careram[3⁃4]。

目前,文献报道的艾拉莫德合成路线主要有3条,路线最短、工艺相对比较成熟的是以4⁃氯⁃3⁃硝基苯甲醚为原料,先后经过醚化、硝基还原、甲磺酰化、盖特曼科赫、甲酰化、甲氧基水解和环合共7步反应制得艾拉莫德[5⁃7]。以上合成路线中胺基甲酰化的方法均是以混合酸酐为甲酰化试剂,主要有以下2种:第一种是甲酸乙酸混合酸酐法,Mealy等[8]采用N⁃(4⁃氧代⁃6⁃苯氧并吡喃⁃7⁃基)甲磺酰胺经溴代、胺化后,再与甲酸在醋酐条件下进行酰化反应得到艾拉莫德(合成路线见图1),该路线中使用的Br2活性高,操作难度大,NaN3易爆炸,危险性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而且酰化步骤同样有发生副反应的可能性。

第二种是甲酸特戊酸混合酸酐法,Inaba等[9]采用2⁃氨基⁃1⁃(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基)乙酮盐酸盐(4)与特戊酰氯和甲酸钠进行酰化反应,再经过甲氧基水解、环合制得艾拉莫德,该路线中酰化步骤使用的HCOONa不溶于溶剂丙酮,HCOONa与特戊酰氯只能通过固液反应制备混合酸酐,反应速率慢;另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aCl会包裹在甲酸钠表面,阻碍其与特戊酰氯反应,未形成酸酐的特戊酰氯则会与(4)直接反应生成副产物特戊酰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针对上述缺点,廖凯俊等[10]对酰化步骤进行了改进,采用甲酸与新戊酰氯进行均相反应制备酸酐,再与(4)进行酰化反应得到艾拉莫德中间体(5);该方法虽提升了反应速率,但仍然使用了强卤试剂新戊酰氯,不仅腐蚀性强,而且仍有产生副产物特戊酰胺的风险。

本文参考文献[9],并对甲酰化步骤进行改进,通过活性酯法,甲酸与N,N′⁃羰基二咪唑(CDI)反应得到中间体甲酰基咪唑(3),再与(4)进行缩合,得到艾拉莫德重要中间体(5),(5)再经过水解脱甲基、环合共3步反应制得艾拉莫德(1),反应式见图2。

图1 文献[8]报道的艾拉莫德合成路线Figure 1 Iguratimod synthetic rout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8]

图2 艾拉莫德的优化合成路线Figure 2 Optimized synthetic route of Iguratimod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IKA C⁃MAC⁃HS7磁力搅拌器(艾卡(广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EYELA N⁃1300V⁃WB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Waters 2695⁃2998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沃特世);Bruker AVANCEⅢ400 M核磁共振仪(德国布鲁克);安捷伦1200 LC⁃6120BMSD质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甲酸9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N,N'⁃羰基二咪唑(苏州昊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析纯);2⁃氨基⁃1⁃(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基)乙酮盐酸盐(常州佳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工业级);二氯甲烷(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工业级);异丙醇(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工业级);乙腈(淮安瑞美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析纯);无水氯化铝(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NaI(南京聚浩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无水氯化铝(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无水亚硫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无水乙醇(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分析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南京奇可药业有限公司,工业级);N,N⁃二甲基甲酰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盐酸(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分析纯)。

1.2 甲酰胺基甲基⁃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基酮(5)的制备

将1.02 g甲酸溶于50 mL二氯甲烷中,加入至250 mL三口瓶中搅拌,温度控制在15~25℃,分批加入N,N⁃羰基二咪唑(CDI)5.28 g(1.5 mol),加完搅拌1 h,体系溶清,在15~25℃条件下,分批加入2⁃氨基⁃1⁃(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基)乙酮盐酸盐(4)8.40 g(1.0 mol),反应1~2 h,TLC监控原料反应完全,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纯化水50 mL和CH2Cl250 mL,搅拌30 min,静置分层,取下层有机相,减压浓缩至干,加入50 mL异丙醇打浆30 min,抽滤得到化合物5(7.54 g,91.7%),纯度99.95%[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色谱柱为Ultimate Polar⁃RP(250 mm×4.6 mm,5μm),SN:60191202320;流动相A为0.04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0~22 min,75%A;22~32 min,75%~55%A;32~55 min,55%A;55~56 min,55%~75%A;56~65 min,75%A);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8 nm;进样量为20μL]。1H⁃NMR(400 MHz,DMSO⁃d6)δ:3.14(s,3H),3.95(s,3H),4.47~4.48(d,2H),6.98~7.00(m,2H),7.11~7.15(m,1H),7.29~7.32(d,2H),7.37~7.41(m,2H),8.11~8.12(d,1H),8.27~8.29(t,1H),8.84(s,1H);13C⁃NMR(100 MHz,DMSO⁃d6)δ:40.65,48.56,56.27,105.23,117.87,120.12,120.52,123.31,129.88,135.80,140.35,156.13,156.94,161.36,193.02。ES⁃MS m/z:378.9[M+H]+。

1.3 甲酰胺基甲基⁃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基酮(6)的制备

称取12.47 g乙腈加入到100 mL三口瓶中,开启搅拌,控制温度在(0±20)℃,将无水AlCl33.72 g缓慢加入三口瓶中;搅拌溶解后,依次加入2.71 g NaI、5.26 g化合物5,控制反应温度在25℃左右,反应3 h,TLC监控确认反应完毕,将53.53 g 1%Na2SO3水溶液加入反应瓶中,搅拌(10±2)min,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加入反应瓶中,加入10 g无水乙醇,打浆30 min,抽滤,得到滤饼,即为化合物6(4.54 g,89.64%),纯度99.94%[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色谱柱为Ultimate Polar⁃RP(250 mm×4.6 mm,5μm),SN:60191202320;流动相A为0.04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0~22 min,75%A;22~32 min,75%~55%A;32~55 min,55%A;55~56 min,55%~75%A;56~65 min,75%A);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8 nm;进样量为20μL]。1H⁃NMR(400 MHz,DMSO⁃d6)δ:3.10(s,3H),4.55~4.56(d,2H),6.95~6.98(m,2H),7.09~7.13(m,1H),7.26(s,1H),7.35~7.41(m,3H),8.13~8.14(m,1H),8.28~8.30(m,1H),9.83(s,1H),11.29(s,1H);13C⁃NMR(100 MHz,DMSO⁃d6)δ:40.34,47.14,108.12,116.32,117.30,120.83,122.93,129.76,136.87,138.44,156.70,157.36,161.41,194.85。ESI⁃MS m/z:365[M+H]+。

1.4 N⁃[3⁃(甲酰胺基)⁃4⁃氧⁃6⁃苯氧基⁃4H⁃1⁃苯并吡喃⁃7⁃基]⁃甲烷磺酰胺(1)的制备

向10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DMF 8.60 g、4.54 g化合物6和4.45 g 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温度控制在(20±5)℃,搅拌反应5 h之后,TLC监控确认反应完毕,向反应体系中加入DCM 30.07 g和22.19 g纯化水,搅拌5 min后加入6 mol/L HCl溶液2.77 g调节溶液pH4~5,析出固体,室温下搅拌5 min,静置分层,取二氯甲烷层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加入到15 g纯化水和15 g无水乙醇中,打浆1 h,抽滤,得到滤饼,即为化合物1(3.86 g,82.8%),纯度99.96%[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色谱柱为Ultimate Polar⁃RP(250 mm×4.6 mm,5μm),SN:60191202320;流动相A为0.04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0~22 min,75%A;22~32 min,75%~55%A;32~55 min,55%A;55~56 min,55%~75%A;56~65 min,75%A);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8 nm;进样量为20μL]。1H⁃NMR(400 MHz,DMSO⁃d6)δ:3.24(s,3H),7.16~7.18(m,2H),7.25~7.31(m,2H),7.46~7.51(m,2H),7.71(s,1H),8.32~8.33(d,1H),9.31(s,1H),9.90(s,1H),10.16(s,1H);13C⁃NMR(100 MHz,DMSO⁃d6)δ:40.63,108.81,110.96,117.60,119.64,123.20,124.68,130.26,135.35,145.60,145.72,151.44,155.49,160.46,169.78。ESI⁃MS m/z:374.9[M+H]+。

2 讨论

艾拉莫德已报道的众多合成路线中,酰化步骤均采用混合酸酐法完成,本文对胺基甲酰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活性酯法实现了甲酰胺的合成:首先向甲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分批加入N,N'⁃羰基二咪唑(CDI)并搅拌1 h,生成活性较高的中间态甲酰基咪唑(3),该过程可明显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温度需控制在15~25℃,防止反应剧烈;再向体系中加入起始原料(4)缩合得到(5)。与文献[11]比较,酰化步骤收率由67.3%提高至91.7%。另外,活性酯法未使用特戊酰氯等活泼试剂,从反应机理上避免了副产物特戊酰胺(结构式见图3)产生的可能性,同时解决了强卤试剂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化合物(5)再经过水解脱甲基和环合反应,最终制得艾拉莫德,3步反应总收率为68.1%。各步产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HPLC检测纯度均达到99%以上。

图3 特戊酰胺的结构式Figure 3 Structure of Trimethylacetamide

本文工艺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进程快、选择性高等优点,为艾拉莫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酰化艾拉莫德
蛋白质半胱氨酸棕榈酰化在食管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艾拉的任务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绿山墙的安妮(四)
内源信号肽DSE4介导头孢菌素C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