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方能亲慈子孝

2021-03-07 08:17王莉
家长 2021年34期
关键词:买单规则意识

□王莉

在一个家庭中,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家庭气氛宽松和谐,亲子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同时,孩子们遵守规则,边界感明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担,对父母尊重而不过分依赖,信任而不畏惧……看到这里,有家长朋友要感慨了:“这真是一幅理想的画卷,真是‘别人家的氛围’。”其实,这样的状态也并非高不可攀和遥不可及,在孩子幸福感较强的家庭里,一般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氛围。那么,这样的氛围是如何营造出来的呢?

宽松的氛围

家长要善于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里感觉比较放松、自在,没有恐惧感和心理负担。如何才能创造出宽松的家庭氛围呢?这就需要家长做到——尊重孩子。

教育学者张文质在其《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一书中,用无限诚恳的话语写道:“父母应该以一种‘无限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注意了,张先生在“尊重”两个字前面加了个词——“无限”。笔者将其理解为,再怎么尊重孩子都不为过,至少要像我们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大人之间这样的对话:“你耍我啊,当我是三岁小孩啊!”

小孩就能耍吗?小孩就可以随便哄骗吗?小孩就不应该被尊重吗?不,儿童是应该被尊重的。只有当家长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这样的陪伴才会平等,才有力量。只有当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尊重,才能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才能学会爱与被爱,才有安全感和亲密感。

尊重孩子有很多方面:不欺骗孩子,对孩子说话算数,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强迫孩子打招呼,而是引导、示范和等待孩子愿意主动打招呼;尊重孩子的朋友,不要小瞧孩子间的友谊;珍视孩子的情感,不要嘲笑或不屑……当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中做到这些方面,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时,就是在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较少受到家长制的“高压”,较少觉得家长居高临下、高高在上,而是能够与家长平等相处、和谐融洽。孩子也会更加尊重父母,因为他自己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尊重。亲慈子孝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后,这样的家庭里有爱、有温暖,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

宽广的视野

当家长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一些,把对孩子的期待看得远一些,在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曲折时有一个比较宽广视野的时候,家长的心态就能放轻松、少焦虑,就能让家庭氛围不那么紧张、局促,也能让孩子更加从容地成长,成长得更加全面、健康。

笔者非常欣赏作家周国平在其《真爱孩子,就给孩子幸福童年》中的一席话:“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具体怎么做,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周国平先生这段话就是在提醒家长,把视野放宽一些,切莫盯紧应试不放松,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有些家长为什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如此焦虑?无非就是觉得,孩子如果考不上好大学,这一辈子就完了。似乎人的一辈子过得好不好完全由前面十八年来决定的。前面十八年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一辈子就一定好;如果前面十八年落后于人,没考上好大学,一辈子就永不得翻身。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中国古代,科举失败却有所作为的人才不胜枚举;在现代社会,高考失意却不失志、最终有所建树者也大有人在。生命的河流很长,家长一定要目光长远,不要只看到孩子的前面十八年,不要狭隘地认为“高考定终身”。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道路,是不是在十八岁之后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要只看到孩子的前面十八年,不要紧盯着孩子的分数,而要在这十八年里向孩子的生命灌输一些能让他一生受用的精神营养。这些营养能让孩子内心强大,足以勇敢地去面对未知的人生风雨。这样的孩子可能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却赢得了整个人生!

严格的规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只有宽松的氛围和宽广的视野也不行,还离不开一个“严”字。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尽早和孩子确立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然后严格执行到位,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遵守规则、有分寸感、有契约精神的人。

当下,一些家长很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恨不得让孩子练就十八般武艺,成为样样精通的所谓“精英”,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规则意识。难怪有些孩子虽然才艺出众,却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欢迎和认可,无法与小伙伴们愉快相处,因为这样的孩子缺少最基本的公德意识、规则意识,一些语言和行为总让人感到讨厌。这样的人,走入社会后怎么算成功?

一个从小就有公德意识、规则意识和有教养的孩子,长大了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之后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无论到什么国家、城市,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与人和谐共处,这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因为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小抓起,从孩子幼年时就开始向孩子的心灵灌注“善根”。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完整的、德才兼备的人。

规则的执行一定要严格、到位。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每次过马路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斑马线”等是过马路的规则。然后带着孩子一起观察红绿灯,一起等待绿灯亮了再从斑马线规范地通过。不管多么着急,绿灯没亮就一定不能过马路;也不管旁边有多少人闯红灯,家长坚持带着孩子做不闯红灯的人。其他规则意识可以由交通规则辐射开来,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只要家长坚持做,带着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一定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严肃的态度

一旦孩子犯错误了,家长不能姑息,不能心慈手软。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要态度严肃,要切切实实地让孩子知道:“犯错误就要受到惩罚,自己的错误自己买单,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来。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误后态度暧昧,舍不得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最多嘴上说几句,而没有实际行动,所以孩子毫无感觉。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没有任何效果,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他要承担的责任。所以,要有具体的、细化的赔偿、惩罚措施,让孩子从实际行动中尝到为错误买单的滋味才行。

有一次在郊区的河边,我们停下车来欣赏风景。这是远郊的一处河道,旁边没有其他人,我们确认安全后允许我的孩子玩向河里扔小石子的游戏。可是玩的过程中他们不小心把小石子砸到我们的车玻璃上,玻璃碎了。我明白孩子不是故意的,但是我明确告诉他,你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我带孩子们去保险公司修车,花了好几千元钱换玻璃,并且被告知明年的保费会因此提高。我让孩子参与修车的全过程,让他知道因为自己的行为,家庭要多支出许多费用。然后,我和孩子商量,这多支出的费用要怎么办。最后达成一致,从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里扣除一部分拿来贴补修车费用。这个行为持续了12个月,孩子每个月的零花钱少了许多,他真实地感受到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代价。

宽严相济方能亲慈子孝,家长朋友不妨试着做起来。

猜你喜欢
买单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我要试一试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