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2021-03-07 08:17王丽娟
家长 2021年34期
关键词:口诀语言思维

□王丽娟

数学思考关乎学生思维的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因此,教学中要把数学思考贯穿课的始终,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良性的数学思考循环圈,这样,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习数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数学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课标提出的四大目标之一,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如果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没有数学思考,就谈不上数学学习,如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那么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本应是数学教学的职责,但是对数学思考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落实,明显的表现是重结果轻过程、重表层轻实质,这些无不折射出数学思考的培养明显是缺失的。面对此现状,笔者不禁反思,在课堂教学或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时,我们应如何培养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呢?

还给学生阅读的权利,以读蓄思

数学思考的产生源于一定的情境,数学文本中的每一个情节、每道题其实都是情境,这些情节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方法、原理、问题。如何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思考呢?自我阅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我阅读文本,读懂文本的条件与问题,为数学思考积蓄能量。因此,我们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题目让学生自己读,要求让学生自己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开始时,教师或家长可示范读,学生跟着读,读出重点,读出关键;之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采用指读法,指着题目中的字一个一个地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圈读法,边读边圈出关键的字、词,并重点读出来;画读法,遇到条件抽象、问题难懂的,把题目的意思用示意图画出来;复述法,有经验的教师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抓住重点复述。自我阅读的过程,就是信息不断清晰的过程,也是蓄积数学思考的过程。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问激思

数学思考需要问题的引领、推进,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需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说白了就是问题的教学,一节数学课就是由多个问题串联成的。因此,我们要注重核心问题的设计,以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的数学思考由浅层走向深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提炼,跟进问题的设计,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或以辅助性问题提示学生。例如,在教除数和被除数末尾有0 的除法时,设计“为什么要划0算?划0 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划0 简算要注意什么?”三个问题,引领学生的数学思考,明晰划0 算的目的、原理、注意点,既懂方法又明道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迷茫走向清晰,从表层走向深层。我们还要抓住结课或复习的契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这道题为什么做错了?我是怎样获取新知识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我从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反思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遇到的困难、他人的帮助等,帮助学生打通浅表性思考的关卡,向着深度思考进军。

精心设计多样练习,以练促思

练习不仅仅是巩固知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载体,以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有经验教师教学的法宝。有人说,数学是在练中感悟会的。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思维的不可替代品,练习对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练习的精心设计,设计能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相关习题,让学生在条件多余、条件变式、条件隐蔽的情境中根据问题导向合理选择条件、转化条件、勾联条件,打开思维的重重通道,向着思维的深邃处进发。例如,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后,设计根据“三四十二”这句口诀,完成下列问题:

1.摆一摆,用小棒摆出这个口诀的意思。2.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这个口诀的意思。3.说一说,根据这句口诀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

此题以开放的形式评价学生对“三四十二”这句口诀的理解水平,从摆到画到说,从不同层次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题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操作经验和图形表象。题2有利于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思考能力。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创设写的平台,以写逼思

以写作来倒逼学生的数学思考。写是书面表达,写能逼着学生把思考的过程外化,逼着学生调整语言表述,逼着学生思考清楚,逼着学生表达清楚,逼着学生深入地多角度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的条理性和全面性。因此,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写,写错题分析,反思思维的错误点,增强思维免疫力;写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结构思维;写说理题,明晰知识背后的道理、方法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思维品质;写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针对某道一题多解的问题,布置学生不仅把每种解法用算式写出来,还要求学生写出每种算法的思维过程,甚至把图形画出来,做到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结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要把题目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又把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再把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这三种语言的自然互译,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规范使用。沟通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严谨论证的逻辑推理能力,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

增设挑战性问题,以难延思

数学思考是需要时间的,甚至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为了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问题的意识,老师或家长可设计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稍难问题,留给学生课外思考,把思考从课内延至课外,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冥思苦想,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查找资料,思维激荡,有利于打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有利于重组信息,茅塞顿开,有利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教师或家长还要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思维探险题,让学生在迷茫、惊喜、发现、顿悟中收获思维的甘甜。

例如,学习了梯形面积公式后,设计思维探险题,1+2+3+4+……+50=?要求结合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并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请说明理由。让学生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来算并不难,难的是要说清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理由。在说理的过程中倒逼着学生把算式转化成梯形,通过数形结合来阐述理由。这样的问题只要给足时间,学生是会还你惊喜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自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自我思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教学的愿景,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首要是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信任你、尊重你,教师的教学才有效。由此,教师要把握先关系后教学的顺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赢得学生的喜欢,由喜欢教师的人到喜欢教师的课,教学已成功一半;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上出有趣有味的数学课。兴趣一来,学生思考的自觉性也就来了,自我思考的意识就增强了。

总之,数学思考关乎学生思维的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因此,教学中要把数学思考贯穿课的始终,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良性的数学思考循环圈,这样,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口诀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口诀与加法
语言是刀
口诀中的规律
怎样熟记口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巧记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