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成绩遮望眼培养阅读是关键

2021-03-07 08:17徐继军
家长 2021年34期
关键词:西西贝贝注意力

□徐继军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毕业前至少要有145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发与挖掘儿童各项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在小学时期把培养孩子的重心只放在提升学习成绩上,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扼杀孩子的一些天赋和创造力。

从长远发展看,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应当培养的是良好的学习能力。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对另一种能力的开发进行培养,那就是阅读能力。然而,有些家长往往忽视阅读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其实,从某一角度说,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写作能力,甚至提升孩子的气质。因此,家长与老师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助力孩子的成长。

忽视阅读易导致“短暂高分”

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心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每天花几个小时补习数学、英语,而自己家的孩子却把时间花费在看课外书上,认为孩子看闲书是不务正业,甚至为此感到焦虑。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厚积薄发,因为它带给孩子的进步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显现的。有些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向常常容易“走偏”,拔苗助长,只在乎提高语数外成绩,而忽视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课本知识的浅显性使得小学阶段的考试成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如果孩子把全部课余时间都投入到做书面作业、刷题和补习班中,自然而然地就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了。这样一来,孩子在小学阶段即使考试成绩非常光鲜,但因为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孩子升入初中、高中后,其短板就会显现,甚至会极大影响到之后的学业。

笔者所教的两个学生——西西和乐乐,他们就是典型的例子。两个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表现都比较出色。西西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的前三名。而乐乐的成绩远不如西西,但他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在学校是小主持人,并且担任广播站的播报员。西西的母亲从小就给西西报满了辅导班,每周六、日都往来于辅导班之间,虽然花销不菲,大人孩子也心力交瘁,但因为亮眼的成绩,还是让西西和父母乐不可支。而乐乐的家庭却采取的是“放养”模式,乐乐的父母并不太在意乐乐的考试成绩,而是非常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天晚上妈妈都会和乐乐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进行亲子阅读,周末或寒暑假,一家三口经常会在图书馆待上一天。

后来,西西和乐乐都去了市里一所有名的初中。升入初中后,西西的成绩再也没有小学阶段那么光鲜了,即使每门主科父母都给他报了辅导班,但效果不佳。用西西的话说,就是“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了”。而乐乐升入初中后,凭借在小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广泛阅读,知识丰富、眼界开阔的他成绩上升迅速,在学习上很快就超越了西西。可以说,西西其实就是很多中学老师口中“短暂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的代表。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切莫一味地让孩子刷题和死记硬背地追求考试分数的光鲜,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尤其是要抓住孩子阅读的黄金阶段,让孩子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这样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且孩子日后的学业才能更有后劲。

培养阅读习惯需打“持久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认为:考察一个孩子的成才,是与孩子的语文能力密切相关的。“不学好语文,缺乏广泛的阅读,即使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想成就大事,往往很难实现目标。”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曹文轩提醒广大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首先要端正心态。

要想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把书籍当成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这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培养。由于培养阅读习惯需要持续性和连贯性,因此,作为家长,在敦促孩子阅读的时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每天都要给孩子规定固定的阅读时间,而不是今天不想读了就不读,明天想读了就继续。阅读持续性和连贯性的培养,不仅能让孩子把阅读作为一生的习惯,而且还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与学习效率。笔者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贝贝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聪明伶俐的他唯一的不足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他听课只能集中注意力十分钟左右,然后就会被窗外的鸟鸣、走廊里的脚步声吸引,他的语文课外阅读作业总是一塌糊涂,因为“静不下心来看完整篇文章”。

贝贝的父母为此十分头疼,但一次机缘巧合却帮贝贝改变了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毛病。我们班在上个学期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贝贝的父母踊跃参与、积极配合,每天晚上都要求贝贝阅读一个小时的课外书。一开始,贝贝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看十分钟的书就跑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贝贝的母亲也不斥责,总是轻轻把他拉过来坐下,再把书递到他的手里,甚至在贝贝说实在不想读的时候,母亲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读给贝贝听。久而久之,贝贝从一开始的十分钟都难以坚持,到现在可以独自阅读一个小时了,随着阅读的中外名著越来越多,贝贝的写作和语文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听课效率也明显得到了改善。

除了亲子共读以外,家长也需要监督孩子的阅读成果,读书不可以半途而废,遇见自己不喜欢的情节就选择弃书而去,这种做法在培养阅读习惯方面是不可取的。总之,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阅读习惯养成,量变才可质变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应该达到多少阅读量才符合课标要求。关于这个问题,上海市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是: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9 年间,要达到4000 万字的阅读量。4000万字相当于在9年的时间里要阅读400本每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平均一年要读45 本,即大约一周就要读1本。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毕业前至少要有145 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为什么阅读量如此重要呢?很多家长都不理解。其实,只有博览群书海量地阅读经典名著,广泛涉猎各种百科知识,才能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转化为一种强大的能力。

海量阅读可以使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与飞跃,对于日后学习的帮助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海量阅读给了孩子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给孩子带来了智慧源泉和精神力量,并可以让孩子在少年时期便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成长的过程中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西西贝贝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贝贝失踪了
种子西西的烦恼
冬天来了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愚蠢的代价
误会了怎么办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