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1-03-07 07:13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第一小学李彩云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周长正方形创造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第一小学 李彩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能不拘书本,不依常规,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方法。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育工作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工作对象都是一个个具有情感、思想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紧张情绪的产生,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低姿态,不要给学生过多压力与束缚,可以用启发鼓励的口吻与学生交谈。

例如,“谁愿意说说你对这道题的看法?”“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老师非常期待。”等。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以“真高兴,我和你的看法相同。”“你真厉害,想出了老师都没想出的方法。”等口吻激励学生,切忌用命令、打击、嘲讽的口吻跟学生讨论问题,要让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有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能自由表达,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具有个性化、主动性与活泼性。”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前提,打开学生的思路,不能按部就班地为完成教材内容而教学,也不能单纯地为追求教学成绩而教学。在实际教学环节,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完成问题设计,并使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积极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不同角度的创造性解答。

例如,教学“口算乘法12x3=?”时,教师对学生说,“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有的说可以摆小棒数一数,数出来就是36;有的说可以看成加法计算12+12+12=36;也有的说12x3可以看作3个12,先算出10 个3 是30,2 个3 是6,即30+6=36。通过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使其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培养。

三、优化解题思路,寻求最简捷方法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规模相对较少,而想象力则十分丰富。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最优最简的解题思路,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上一层楼的举措。寻求最优算法,提高了解题速度,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例如,“用9 张边长是10 厘米的正方形纸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学生经过动手拼、摆的实践活动,找出了两种方法。可以把9 个小正方形摆成一排,也可以一行摆3 个,摆3 行。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再画出图形,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再通过计算比较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最短。这两种方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都有点复杂,教师趁机鼓励学生有没有别的思路可以判断得又快又准确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细心的学生很快就发现用乘法就能简化拼摆复杂的问题。9=1x9=3x3 正好是拼图的这两种情况,这样能省去拼摆的随机性,使这道题有规律可循。教师此时可以问:“不通过计算怎样找出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学生在仔细观察图形后,又发现小正方形露在外面的边长越少,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就越短,更有学生发现当拼成图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小,这个图形的周长就越短。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激励,特别要对他们的独特思维能力进行保护,不要用固化的思维束缚学生,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四、探究求新,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探究式学习,就是不能受到其他主体的约制,要给学生一定的开放空间。教师要突出教材中的思考与开放属性,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并为其提供思维空间。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就能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片进行展示,进而让学生阐述后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判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借助逐步发展的模式,能让学生构建空间观念,还能让他们获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通过实践活动排疑解难,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这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用正方形纸、圆、长方形纸创造出它们的四分之一,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动手操作找出了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提出疑问:这些图形的四分之一是一样大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比比画画最后得出:相同图形的四分之一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但他们的大小都相同;不同图形的四分之一大小是不相同的。鼓励学生在活动操作中用分数表达,让学生独立尝试、合作探讨,借鉴前面学习的经验表达,引导学生与“四分之一”的分数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用心看、动手做、认真想、动口说,操作实践活动与思维发展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结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数学的重要性显然十分突出,它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以训练,并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思维方法。教师还要持续改善教法,积极创新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周长正方形创造性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圆的周长
剪正方形
周长与面积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