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

2021-03-07 07:13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林艳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回形针指南小麦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 林艳

《指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性观察和连续性观察,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大班作为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幼儿探究活动,给予幼儿更好的科学探究指导呢?本文以大班幼儿开展小麦种植探究活动展开分析。

一、捕捉兴趣点,发现幼儿成长的需要

(一)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大班幼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走进幼儿的世界。

例如,在“秋天”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谈论到小麦,了解了小麦的用途,可是这些都只停留在知识上,实际小麦是怎么长成?有的幼儿认为我们可以试一试,有的以为我们没有办法种植小麦,不过大部分幼儿还是想试一试,对幼儿的热切愿望,教师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对种地毫无经验的教师和幼儿,首先要学习,我们邀请了有种植经验的郑院长向我们介绍种植小麦的步骤,以及需要的工具和注意事项,幼儿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准备工作。

(二)尝试发芽实验,善用记录和表征

《指南》中指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例如,小麦种植活动开始,幼儿精心挑选了种子。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小麦都能发芽呢?有的幼儿信心十足,有的幼儿表示怀疑,于是他们决定分组进行水培实验,每组50颗种子,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状态。第二天种子开始变大,第三天长出了小小的白色的芽,第四天从零星几颗到大部分,一周后种子全部发芽,幼儿将所观察到的都记录下来,最终得出结论,4组的发芽率都达到95%以上,适合播种。

二、主动探索实践,促进幼儿探究能力提升

《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一)学习种植方法,激发幼儿种植热情

通过实验,幼儿不但得到了实验结果,更激发了种植的兴趣,带着这份激动我们开始了真正的种植,首先观看了种植小麦的视频,一切准备就绪后幼儿就开始播种。与此同时,家长也在后方为幼儿的探究保驾护航,家长为幼儿准备了4个大花盆,幼儿从后花园挖土运土,将花盆装满,有的幼儿负责用锄头把泥土块敲碎,这样有利于种子扎根,泥土贮备好后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然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种好后把它们放在什么地方呢?结合之前的自然角观察经验,幼儿知道植物的生长三要素:阳光、空气、水,于是幼儿把花盆放在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的户外,静待小麦发芽。

(二)探索测量方式,幼儿科学品质形成

《指南》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能感知和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基本条件,用多种感官去探索物体。”例如,在幼儿细心照顾下,小麦终于发芽了,可是为什么四组小麦长得不一样呢?哪一组小麦长得更好?他们把数学活动中学到的测量用在测量小麦上,第一次测量,幼儿各自选择不一样的自然物,然后对比测量物:一个幼儿选择用同一个回形针测量所有小麦,第一组的小麦有4个回形针高度,第二组有2个回形针的高度,第三组的小麦生长得最慢只有1.5个回形针的高度,第四组的小麦长得最好,竟然有5个回形针那么高。为什么同一时间种下的小麦的生长速度各不相同呢?经过对比,幼儿发现:第四组小麦放的地方是阳光最充足的地方,而且光照时间最长,除此之外幼儿经常给第四组和第一组小麦浇水,而第二组和第四组幼儿缺乏管理,小麦就长得矮,通过这次分享,幼儿知道了小麦的生长和自己的照料有很大关系。除了用回形针,其他幼儿利用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等自然物来测量小麦的高度,通过自然测量使数和量密切结合,加深幼儿对量概念的理解。

(三)比较发现,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指南》中指出:“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对材料进行亲身体验,自己动手操作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良好途径。”

(四)探究过程与幼儿课程自然生成

幼儿的课程源于孩子自身需要,是灵动生长的,是随着孩子的活动自然生成而又有价值的。通过活动开展,可以促进幼儿课程自然生成。

三、收获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学习与能力发展

“生活”对个人而言是实践、是生长,对社会而言是在自我更新中不断延续。“教育”承担着促进个人生长并延续社会生活的责任。

(一)小麦变黄,帮助幼儿关注生命教育

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受到他们经验的限制,在陪伴小麦的成长中感受生命的轮回。

(二)围绕生长的问题深挖儿童课程

《指南》中指出:“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支持幼儿观察记录、交流表述、调查概括、推理论证等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和运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沉浸在生活中,通过多种感官,从兴趣到探索,从认识到行动,让课程真正“活”起来。

(三)小麦变身,帮助幼儿树立节约粮食意识

《指南》指出“爱护身边环境,注意节约资源,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经历了四个季节,这个过程承载着希望、守望和欢喜,一粒种子的成长也让幼儿的身心获得了发展。

伟大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我们用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一草一木皆课程,小麦的成长历经了四个季节,种在秋天,长在冬天,抽穗在春天,收获在夏天,幼儿从发芽实验开始,历经等待,在期盼中终于有所收获,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小麦,更是宝贵的经验:在等待中学会关注细小事物的变化,学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之间交流,探讨,分享,培养了责任心,用爱去照顾植物,学会珍惜,小小一粒米,蕴含了劳动者多少艰辛……

猜你喜欢
回形针指南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漂浮的回形针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