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授课探究

2021-03-07 07:13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赏析意境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品鉴能力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意境”主题的美术欣赏课程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实现该目标。本文以高中美术“意境”主题欣赏课程为研究内容,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通过哪些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意境赏析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注重文化知识积累夯实美术欣赏基础

对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授课来说,教师不仅需要从美术教学的角度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需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积累各科文化知识,如此才能更加深厚地夯实美术鉴赏能力基础。要知道,对于美术作品意境的欣赏,单纯依靠技能技巧是无法实现的,同时,也绝不是懂得绘画技法,便懂得对作品意境进行赏析。可以说“意境”是美术作品的灵魂,而技巧只是美术作品的躯干。想要实现对美术作品意境做到准确而恰当的赏析,则必须使自身保持对美术作品背后历史人文知识的熟知。

例如,对于“历史画”或“生活画”为主题的意境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作为教师需要拥有庞大的历史人文知识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对画中的生活意象和作者的意图进行详细的理解。作为学生亦是如此,想要自身具备一定的美术意境鉴赏能力,则务必从历史人文知识的日常积累做起,逐渐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如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意境鉴赏来说,就需要学生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基础,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对该幅美术作品的欣赏之处,才能确保自身有能力对该幅作品给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抽象意境转化

对于中国的传统美术作品来说,大多数作品都是强调“意象”,这种在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意象是存在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一种写意性表现手段。通过赏析美术作品,鉴赏者可以看到美术作品本身所呈现的内容,即具象,但对于美术作品的意境来说,这种具象往往只是作者所借助的一种工具,在具象的下面往往还隐藏着一层抽象的内涵。齐白石先生曾提出“似与不似之间”的作画理论,说的就是这种具象与抽象相互统一。这与西方的思维方法不同,西方对于抽象绘画的理解主要是得益于逻辑分析,而中国传统绘画更加注重对于绘画作品的整体感知,这种整体感知既包括对作品本身的直观感受,又包括对作品意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为此,教师需要借助多种课堂授课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学会透过意象本身参透作品意境实质。

例如,对于《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等美术作品的意境赏析,它所反应的是美术与道德的完美结合。道德是人们根据所处环境而形成的一定的社会规范,它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指导,同时也能对艺术家的思想意识予以影响。这两幅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代表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倾向,同时也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指导他们进行创作。反过来讲,美术作品也在传递着某种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宗教意境主题、哲学意境主题、政治意境主题等美术鉴赏课程,从而锻炼学生的全面能力。

三、恰当创建意境主题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对于高中美术课堂授课来说,在整体过程的推进当中,无论是美术欣赏还是创造都是美术作品在发挥价值的过程。欣赏活动的前提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能得到不断地再创造与延伸需要艺术欣赏活动的支持。二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艺术或者美术作品才能获得无限的挖掘与创造。所以,对于学生的意境主题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课程需要,以及学生个人成长和兴趣爱好的需求进行美术意境主题的恰当创建,从而吸引学生更踊跃地参与美术欣赏课程,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美术作品内容层面为依据进行意境欣赏主题的创建。这种内容层面是指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表现主题。它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化写实和形象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可以说是美术作品的文学特征。如表现作者政治观点的主题意境美术作品赏析、表现作者宗教信仰的主题意境美术作品赏析、表现作者哲学思想的主题意境美术作品赏析等等。如对于敦煌壁画的意境赏析,教师就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从关于敦煌的传说讲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再结合敦煌壁画的表现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意境赏析。同时让学生透过宗教信仰本身,体会敦煌壁画想向人们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和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和主题设置,学生在通过长期的鉴赏训练,一定能实现个人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开展视听感受教学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高中美术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动手的技艺,也是让学生学会观看和感知美术,可以通过某一美术作品全面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和信息,从而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之产生共鸣,甚至达到与美术作品及作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的状态。这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授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为了让高中生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提升自身的意境鉴赏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新媒体或网络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审美体验。如对于中国山水画主题意境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室内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山水鸟鸣的自然画面,从而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听到虫鸣鸟叫时,脑海中能浮现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例如,以“花鸟画”为主题的意境鉴赏来说,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美术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高雅美、韵致美、动感美、姿态美等都是西方美术所不具备的。教师需要逐一向学生阐明鉴赏花与鸟的方法,并配合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中国花鸟画的意境之美的视频和音频。如对于赏花的高雅美时,除了需要观看画花的颜色、姿态、线条等,还需要从整体上观察是否具有神韵,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某些思想和情感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性认知,最终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意境鉴赏过程。

五、结语

总而言之,“意境”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术标签,同时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意境”主题欣赏课时,应努力将每一个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向学生阐明清楚。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积累意识和对意境转化的能力,即不仅要学会对美术作品本身的领悟和感知,更要具有能将抽象的“意境”进行阐释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充分、更彻底地理解和感悟美术当中的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赏析意境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美术作品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