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核心素养初探

2021-03-07 00:46刘玉常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运动

刘玉常

(泰山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根本任务和实践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发展健康核心素养。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尤其是2020年岁末年初,一场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命安全和身体健是极其重要的,更加深深深地感觉到健康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此,明晰健康、核心素养、健康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培养人们的健康核心素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1、健康新概念

健康意味着一个人处于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状况。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是生命的第一财富,健康是一种精神状态。早在1950年6月,毛主席就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旭伦,提议为了尽快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所有学校都应首先注意健康,然后再学习”。传统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代的健康观讲究整体健康。现代健康学者宋义夫开创了“养生思想”的理论,表明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广泛而多样的,包括三个方面: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社会适应取决于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情绪可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否则会减少或破坏某些功能并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变化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常常使人们产生忧虑、沮丧和其他不良情绪,导致精神状态异常。

2、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包括思想修养、文化修养、专业修养等。核心素养是人们对自身各方面能力最基本的要求,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怀以及国家情感,更加重视独立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基本保障。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提高人们的能力和成就为目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为追求。

3、健康核心素养

3.1、健康核心素养内涵

健康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和日常生活过程中获得、理解、评估和应用健康信息,并逐渐形成个人适应社会健康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以及决定自身健康状况的各种能力。包括健康专业知识、身心健康技能、健康意识习惯。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健康核心素养包括三个要素: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运动能力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条件,健康的行为对改善身心状况起到关键性作用;体育道德能够促进人们对深层运动的保护。2018年,由全国学校体育联合会组织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研讨会”讨论并演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型。该模型认为健康核心素养是基于先天的遗传素质,通过环境和体育影响而获得,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与健康行为,体育健身水平,体育教育与健康技能,运动与健康素质,运动个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素养。

3.2、健康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1)健康核心素养是人类全面发展三大核心素养之一。

不管是教育还是体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核心素养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个人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个人、集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提高个人的健康核心素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它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播健康信息知识,而且还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健康知识改善个体行为。这种指导思想,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健康素养,充分发掘体育运动的独特功能,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方法,还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进行锻炼,并形成运动技能。同时把教学延伸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体育参与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价值,积极主动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道德、智力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并将其发展为可以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2)健康核心素养是生命成长的根基。

无论以前教育生态环境多么恶劣,在探索教育本质的过程中,都有许多以不惜“牺牲生命”为教育使命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克坚教授曾经说过:“如果知识没有被智慧的蜡烛所照亮,那么无论它有多大,它仅仅是一种外部影响;如果智慧中没有隐藏的生命,那么动人的智慧无非是野火的飘忽不定。”也就是说,学习和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滋润生活,而生活的成长也是为了与知识、智慧和其他要素相对应的心灵的培养和适应。在没有生命增长的情况下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破坏和伤害生命,挤压和毒害灵魂,无视和扼杀精神。当然,学校教育取决于质量,取决于成绩和进步。但是,当前的许多教育都渴望获得快速成功,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赤裸裸的“做”问题和考试。

(3)健康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实施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意见》,指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要树立核心素养系统和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被定义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三个主要领域。而健康行为是改善身心健康状况,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并逐步形成一种综合表现良好的生活方式。由此能够看到,健康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体育教师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传递,却忽略了学生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忽视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验,认为体育教育是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以“活动课”为目的,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认为体育活动比较危险,借口场地和设备不足,学生不感兴趣,随意“停止”应进行的体育运动。只关注少数优等学生,无视中等学生和待优生的体育锻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核心地位,还要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爱好、参加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意识。通过科学文明健康、丰富多彩多样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活动,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情绪,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增强对个人健康的责任感,改善健康状况,逐步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保持身心健康,为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健康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在健康核心素养体系构建中,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是构建体育课堂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应避免只进行单调重复的的练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基本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结合教师本身的能力水平,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指导学生成功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提高体育健康水平。此外,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活动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体育与健康学习,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良好的健康行为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进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确立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根据学生所具备的个人特点选择学习方案与要求,既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对抗性较强的球类比赛,又可以组织合作性的小游戏,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促使学生健康地学习,健康地生活。

体育品德是改进健康行为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有力保证,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体育品德的养成在于平时的积累,在运动技巧、心理健康知识等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体育品德的传授。良好的品德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体育健康观为指导,创建科学运动的“闭环模式”,不忘全民健康的初衷,肩负起全民健康的重任。以幸福为己任,为实现身心健康,人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运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