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1-03-07 00:46刘宏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刘宏伟

(锦州市第四中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前言

对于青少年而言,应该使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体魄的未来接班人。良好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是成才和实现伟大理想抱负的前提,这应该引起教育界、社会人士以及家长的重视。但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不断下降,免疫力越来越低,这样多数人为之担忧。因此要大力推动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1、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相关概念

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一直被体育界和教育界所关注,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习惯的概念界定也一直留有讨论的空间,但总体来说,它就是对一个或多个动作的反复练习的行为,体育锻炼习惯是体育行为的一种,它具有自觉性、长期性、主动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并可以慢慢演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但到达炉火纯青的层次时,也可以不需要意志的支撑就可以完成。由此可见,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自主阶段,通过个体的主动性建立起来,并不断对个体产生各种正面影响。那么关于健康、正确的体育锻炼行为又有何衡量标准呢?时间、强度、频率,例如每周锻炼保持在3次以上,每次至少40分钟,强度保持在中等程度,初次开始时要保持半年时间不间断的锻炼,后面才能慢慢形成规律的锻炼习惯。

2、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特征

2.1、自主性

从空间上来说,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不受空间限制,它可以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进行,也没有年龄的划分,每个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自主进行体育运动,不受场合和地点的束缚;其次,体育锻炼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还能自主安排运动的时间和场所;第三,就是体育知识的学习也不用只能通过老师的传授,手机、电脑、刊物、图书等渠道都能为体育锻炼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支撑。

2.2、终生性

我们提倡不能错过青少年强化体育锻炼的黄金阶段,但并不是单单强调这个年龄段,其实终生性运动观才是当下最为推崇的一种运动意识,我们不能将体育教育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领地,而是应该把它贯穿在人的一生当中,成为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持之以恒的道理,让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益终生。

2.3、稳定性

习惯的养成需要长久时间的累积,但是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面对艰难困阻的勇气,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得出,一个人重复做一件事情三周以上就能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因此稳定性也是体育锻炼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青少年接触体育锻炼的频率会很高,如果配合学校的体育课程的话,运动频率可以高达85%,这对于养成稳定的运动习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关于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意义

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接班人,也是全民健身和大型赛事夺胜的基础性环节,提升青少年身体体质就相当于提升了全民体质,良好的运动习惯代代相传,为更好更快实现“体育强国”贡献一份力。关注青少年身体活动习惯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长大成人后的体质会更加强壮。而要实现体质的提升,体育锻炼则是必要手段。

据相关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成长阶段中会经历他律阶段,也就是学校的管束,而在离开学校后就进入自律阶段,虽然这些阶段与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在一生中都很难被改变,因此,青少年阶段是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它能让青少年慢慢转变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智力水平、社交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也在同步变好,青少年阶段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对今后形成健康的运动理念和态度都十分有利。

4、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4.1、青少年本人的因素

(1)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每个人趋向某种事物或活动的稳定内在倾向,想要让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从培养兴趣开始,学生自己越主动,养成运动的习惯就会更容易。因此学生参加身体活动的冬季是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前提。体育老师要在平时多对学生进行体育单恋的兴趣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感,同时还要提高他们自身心理抗击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增强自信心。

(2)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能力。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提高身体素养的基础,如果青少年没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么今后在其他体力运动方面就会跟不上节奏。如果再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方式进行训练达到掌握标准的运动技能,对于今后的身体运动也会带来很大帮助,因此要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认知。

体育锻炼意义的认知对青少年是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着很大影响,有些人参加体育活动可能是出自对某个明星的崇拜、或者是为了健身塑型、或者是展现自己的优点,可见青少年并没有树立正确的运动观,而且在参与体育行为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失败、出丑而受人嘲笑,不敢克服困难,常常半途而废,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和认知上的的不足是阻碍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应该耐心指导青少年投入到体育互动中,让他们逐渐感知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自发性去探索体育锻炼的意义。

4.2、家长的因素

(1)父母对体育科目带有偏见。

在中国大社会的环境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非常突出,总觉得孩子只要将文化课顾好就十分难得了,体育方面是那些文化课跟不上的孩子才去干的“辛苦活”,其实这种教育理念本身就是错误和落伍的,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性格养成都处在关键期,如果天天只知道让孩子在家攻克题海,做个软弱无力的书呆子,那么将来走上社会是毫无扛打能力的,因此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锻炼,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家长体育行为不科学。

青少年对父母的模仿是非常直接和形象的,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就很容易养成不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例如,有些家长在运动前没有进行热身运动直接进入锻炼,而且不控制运动的时间、强度,那么就会让孩子也养成这些习惯;有些家长在运动中受伤也不懂得如何正确救治,更无法教给孩子更多的伤后紧急处理办法;有些父母不顾及客观原因,例如,孩子生病不舒服或者天气恶劣等,依旧坚持外出运动的,也会给孩子的体育锻炼造成阴影。

4.3、学校的因素

(1)学校的教导观念不正确。

学校虽然会响应国家号召,将“终生运动,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方针,但是过于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就让学生看清了面目,在体育课上,老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技能教授,以考核达标为主要目的,而并不重视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以及运动习惯的培养,完美的避开了“健康第一”的主要指导精神。

(2)教材缺乏吸引性。

体育教材是青少年学习体育运动的基础工具,教材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趣味性对于初步接触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生认为体育教材对于自身体育锻炼行为好物帮助,或者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那么自然就无法提升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缺乏趣味性、科学新的体育教材应该重新优化,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应该侧重娱乐性、趣味性的体育项目介绍,这样才能培养健康体育行为。

(3)教学方式不合理。

教学防范还是沿袭老传统,老师教科书式的讲解、示范,学生机械式模仿,老师过分强调统一性,扼杀了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使得整节体育课死气沉沉。其实体育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从实际情况出发,老师也要不断总结反思,探索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的教学方法。例如,开设一些有难度的体育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差距,让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得到展示和证明,但同时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不能快速达到教学要求的,老师应该及时辅助,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详细讲解并分组练习,让学生形成小组一起探讨、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气氛,也能顺便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5、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建议

5.1、增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观念

想要帮助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其中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转变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理念。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适度参与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和品质培养都有很好的作用,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走出对体育的负面看法和评价,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让孩子知道学习文化课与上好体育课同等重要,而且不能只是口头表达而已,最好是通过身体力行让青少年感受到体育锻炼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沉溺网络世界,在电子产品上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这也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对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带来巨大阻碍,因此家长和学校作为引导者,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意识,不断净化青少年的大脑和心灵,让青少年的生活变得健康和阳光。

5.2、开展体育竞赛

为了让青少年体验到体育锻炼的趣味和意义,可以都举办一些体育竞赛,但需要注意的是,竞赛的主体不再单单只有学生,还可以加入学校的老师、家长或社区的一些爱好体育运动的群众,这样一来,青少年的参赛激情就会更高,会认真做好赛前准备,也可以与各位前辈交流取经,这样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会更大,同时也能让青少年意识到“生命不止,运动不息”的意义。

5.3、体育锻炼全民化

体育锻炼不仅针对青少年,如果整体环境都在向体育运动方向转好,那么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再是难事。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大众体育和全面健身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加入到这个大队伍中,这样就能使得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鼓舞,也更得到更多肯定和支持,从而爱上了体育锻炼。

5.4、建立体育锻炼档案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每个学生的自身身体特点和认知特点都存在差别,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就会挫伤体育技能水平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体育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继续深入拓展学习。因此需要学校和家长进行配合,结合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表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个体体育锻炼暗杆,让每个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得到量化,这样就可以使教育力量结合到每个青少年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大大提升锻炼的效果。

6、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环节,让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可以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人格品质,让他们成长为更符合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因此从现在开始,全社会都要将此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