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域下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性别角色差异化分析

2021-03-07 00:46赵欠杰王丹肖孟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男性化女性化性别角色

赵欠杰 王丹 肖孟龙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 肇庆 526060)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而体育锻炼在大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生活化,日常化和个性化。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大学生教育活动中要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性别倾向化十分明显。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在健身房里大部分男生选择的是器械训练,而参加器械运动的女生数目相对较少,大部分的女生更偏向于瑜伽,有氧操等相应的体育项目,参加瑜伽有氧操的男生数目相对较少。就广东省大学生体育课程自主选课的实际状况来看,大部分男生更加偏向于足球篮球等对抗性的项目,而女生的选课更加倾向于健美操形体训练等非对抗性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开展综合性的体育项目能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实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良性发展。出现体育生活方式特征性别角色差异的因素有很多种,而社会性别视域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性别角色差异化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还受到角色期望、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媒介传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性别差异,使得体育锻炼呈现性别化的状态。

1、社会性别视域概述

由于受到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对自身的性别认定被成为社会性别。该认定过程受到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可以将社会性别作为个体人基本的社会属性。根据两性关系,可以将社会性别理论分为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其转变为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分析工具。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产物,社会性别理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影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带来重大影响,同时加强生产实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当代妇女论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又具有一定的差异,社会性别中又包含了女权主义学说的中心内容,通过社会性的方式来构建社会身份和期待。因而社会性别中又包含了两性中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其中又包含了性别成见和性别差异等两方面的内容,由于受到社会性别的影响,我国的女性始终处于弱势社会地位,在家庭中被差别对待,同时还饱受偏见,受到社会的歧视。而出现该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则是女性的生育价值和女性自身的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除了受到性别歧视之外,在社会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原因则是企业在用人的过程中所需要负担的女性就业成本要高于男性。

2、性别角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

性别角色是受到生理因素影响,并以生理因素为基础的先赋角色,同时也受到后天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构建的社会性别。性别角色包含了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期望以及规范等相应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人格特征,社会行为和态度等相应的模式。而性别角色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的普遍影响,男性往往被赋予了独立自主,坚强等特质,并将其称其为男子气概。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爱动感情,缺乏独立性和竞争性,性格较为软弱等特质,并将其称为女性气质。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影响,从而出现了性别角色,这一概念使得男性和女性被区别对待。

在现代体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暴力和冲突,具有很强的竞技性,使得体育运动和大多数社会对男性气质的要求相匹配,在体育运动中男性会结合相应的体育运动展示自己,凸显自己的男子气概,使得体育生活方式特征产生了性别角色差异。在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体育高度商业化的影响,体育运动为男性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气质的机会。再加上体育运动中需要展现个人的竞技特质,这与男性的发展相契合,与女性的特质相反,使得体育运动出现了性别角色差异。就男性和女性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目标来看,综合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形象,加强体育运动能够帮助男性塑造肌肉,使得女性的身体更加的纤瘦,这也充分展现了体育运动所引起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异。因而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运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综合社会性别视域的影响,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体育运动。通过符合社会文化期许的体育运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而针对部分体育技能较差,且缺乏积极性的学生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开展符合学生学习特质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3、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本次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就选用广东省高校大学生252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开展之前,先对这2520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有1260名,女生有1260名,在本次实验开展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520份,经筛选回收得到有效问卷25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5%。为了保障本次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在实验开展过程中要加强探究社会赞许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程度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即体育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而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将参与本次实验的2500名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种不同的性别角色类型。其中,男性化指的是具有典型的男性特征的学生;女性化指的是具有典型的女性化特征的学生;双性化是指既包含有典型男性化特征的学生又包含典型女性化特征的学生;未分化指的是部分既不具有典型男性化特征,也不具有典型女性化特征的部分学生。与其他三类学生相比,双性化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在体育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广东省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以及体育运动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4、实验结果和分析

4.1、广东省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

在社会性别视域的影响下,可以将广东省大学生得性别角色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等4种不同的性别角色类型。在1250名男生中,男性化的学生有250名,女性化的学生有133名 而双性化的学生有558名,其中未分化的学生有309名。在1250名女生中,男性化的学生有124名,女性化的学生有226名,双性化的学生有600名,未分化的学生有300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这2500名的大学生中,双性化性别比例占据最大,而排在第2位的则是未分化的的学生,典型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学生数目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结合本次的实验结果来看,在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性别角色类型总体较为理想,不同的性别特质在男女生中普遍存在。

4.2、性别角色与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联系

在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表现更好,未分化的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表现最差。与双性化学生相比,男性化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要更高一些。而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男性化的学生更喜欢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水平和能力。而双性化的学生更注重在愉悦型,社会型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有效满足自身社会交往的需求,从而达到改善心情的目的。相对于未分化和双性化群体来说,男性化和女性化对体育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健美,在提升其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同时,充分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而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特质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实现良性发展。男性化群体在体育锻炼中更加注重力量型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更喜欢更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针对男性化特质的大学生,不论男女,都喜欢紧张刺激,且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而参加这类体育活动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独立竞争和坚强特质与其典型男性化特征相吻合。而具有典型女性化特质的大学生,无论男女,都缺乏对紧张刺激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

4.3、不同类型大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性别差异

针对力量型的体育运动,在男生内部,男性化群体要更加优于女性化群体,并且明显高于双性化及未分化的群体,而在女生内部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对男女生性别角色期望,以及学生个体在性别角色社会化中所形成的性别角色认同程度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的男生都具有男性化的典型特质,且符合社会文化对男性性别角色的期望,使得大部分男生更希望能够通过相应的体育运动,充分展现自身的男子气概,因而更加偏向于参加一些挑战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而针对双性化,未分化和女性化特质的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社会性别视域的影响,对自身角色的认同程度和性别分化程度有着相应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男生和女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而针对女生来说,由于传统社会文化不注重对女生挑战性特质的培养,而这种性别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内化,使得大部分女生已经接受并认同了性别角色期望,因而在具体的体育运动活动中难以突破典型女性特征的影响。由于受到女性化特质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是不符合标准的,需要通过有效的体育运动来改造。而体育锻炼中部分具有修塑形体可有助于展现身体线条功能的体育运动受到了典型女性特征的喜爱。在健美型的体育运动中,女性化和未分化女生更喜欢这类的体育运动,喜爱程度明显高于未分化男生。而出现该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女性化和未分化女性受到社会文明规定性别角色标准的影响,并且高度认同。

5、结论与建议

由于受到性别角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东省体育教学活动的难度,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又具有一定的差异。在现阶段体育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综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合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考虑到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选择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有效的展现自己,充分突出学生的性别特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正视学生群体性别即角色差异,通过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社会性别视域的影响,淡化性别属性。而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以有效突破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综合大学生的不同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实现个性化的指导,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带领学生加强自我的认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实现学生性别角色分化。

猜你喜欢
男性化女性化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对《消失的地平线》中布琳克洛小姐矛盾的人物性格的探讨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体育活动提高男生基本特质与作用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