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分析探讨

2021-03-07 00:46石建志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教练员院校

石建志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不断的培养和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锻炼的乐趣、增强体制、健全人格、锤炼个人的意志。”这就要求不管是教育的哪一个阶段都必须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通过自主的体育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的理念。

经过研究表明田径运动训练,对锻炼者个体、所处的群体及社会都有极高的价值。从个体而言,参加田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形体结构、调整个人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充分挖掘个体的潜力并充分锤炼个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从所处的群体而言,田径运动训练能够培养训练者良好的集体意识,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增加群体的凝聚力;从对国家、民族的社会价值而言,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田径运动能够有效的改善国民整体素质丰富、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在田径运动竞技中增加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环,适当增加学生田径运动训练,选拔优秀的训练专业人才,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充足后备力量;同时开设常规的田径运动训练课程教会学生必要的田径运动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健康生活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1、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

田径运动虽具有极高的价值,但许多的学生并为未理解其价值所在。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很少的学生主动选择田径运动训练课程,让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决定逐步减少田径运动训练的课程学时,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直接取消了田径运动训练课程。学校训练制度的不健全,训练模式的陈旧加上训练人才的缺乏,致使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发展逐步的走入了困境中。

1.1、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教育标准中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要开设足够的体育课程,但更多的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业为主,还未真正建立起田径运动训练相关的制度。

按照国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学时为112学时,其中理论为16学时,时限为96学时。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课程的开设学时最多的学校有20学时,最少的仅为6学时。学校层面没有建立起田径运动相关的教学制度,致使田径运动训练课时在总学识中占比较少,课时少,学生参与度地那么让一些具有田径运动训练能力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挖掘,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1.2、训练模式陈旧

由于高职院校领导学校对田径运动训练作用的重视不够,学多学校还没能将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作为院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学校没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支撑。学校的训练模式只能沿袭原有的训练模式,内容陈旧并且教学缺乏创新能力。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的许多教练员的训练方法都是从自身的传统经验和临场指导出发,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年龄、身份素质以及不同的体育运动基础开展灵活有效的训练,反而更多的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方法。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执教多年的教练员也很少有形成一套能够真正为本校学生所用的科学、行之有效并且方式灵活的训练模式。

1.3、训练内容缺乏系统

田径运动是跑、竞走、跳跃、投掷等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统称,项目多。不同训练项目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但都必须与科学的训练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的训练,这样才能保障训练成果的凸显。从运动员的选材、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计划的安排到运动恢复项目的确定都需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系统的训练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的训练项目多数以比赛项目为主,训练内容依赛而定。这种没有系统的训练内容,会让一部分具有良好运动天赋的人才,没能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能,造成运动人才的浪费。

1.4、训练人才缺乏

在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体系中,很少有将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专门的学习专业进行开设。多数的职业原先都是将体育运动训练作为公共必修课程进行开设。这就让很多高职院校对体育训练的教练员要求不高,并且在后期的培养中忽视了高职院校训练员的发展和继续教育。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训练缺乏专业的、职业化的运动训练教练队伍也是高职院校田径运动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其次,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更多的专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而很少有将精力放之于体育运动训练中。众所周知田径运动训练周期单调、体力消耗大,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选择球类运动而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训练中。这就让一部分具有田径运动天赋的学生却没能有效的发挥其潜力的机会,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运动训练道路。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运动天赋的浪费。

2、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策略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突破高职院校目前田径运动训练的困境,必须从学校、体育运动课程,教练员、学生等不同角度进行突围。

2.1、学校层面

学校总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因素,要促进国家要求的田径运动训练在学校落地、得到有效的贯彻,首先要学校层面重视并认可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为田径运动训练提供足够的保障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进行有效的田径田径运动训练。

首先,学校领导层要重视田径运动训练,将田径运动训练视作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养成终身锻炼的生活方式能够健康长久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力是高职院校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领导层要看到田径运动训练,对学生个人、对学校管理、对社会的价值所在,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重视田径运动训练。只有学校领导层重视田径运动训练,才能有效的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学校要为田径运动训练提供足够的保障。田径运动训练从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而后成为国立、私立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之,学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宣传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促进田径运动训练要求在高职院校的有效落地,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层面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效的支撑,保障田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开展。我们本次研究中发现,很多的高职院校还没能建立起标准的运动训练场所,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训练的热情。高职院校要充分的为田径运动训练提供场地,引进有效提升训练的设施、器械,同时给予田径运动训练以时间保障。学校给予田径运动训练从物质基础到训练时间足够的保障,才能有效推动学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开展;

再者,学校加大田径运动训练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田径运动所带来的价值,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训练中。在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是将专业宣传摆在首位,很少有将田径运动这样的选修课程进行宣传,这就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了解田径运动,也不愿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学校增加对田径运动的宣传,为后期的科学选材奠定基础,这也是保障学院田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常规开展的重要途径;

最后,学校要建立健全田径运动训练奖励考核机制。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视程度一般,已经建立了教练员的训练奖励、考评、约束机制的更是少之又少。良好的考评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教练员的训练热情与训练动力,从而提升训练效果。

2.2、田径运动训练理念与课程更新

田径运动训练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的重要一环,虽然翻历史发展悠久,但其训练理论与项目课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更新训练理念、优化训练模式、创新训练课程才能有效提升运动训练成效,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练员要不断的更新训练理念。没有一种理念是一成不变的,田径运动训练是人类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随着各种环境的变换,人的生理极限也在不断的变化,研究者们根据人类的心理极限的不断变化,研究了新的训练方法,更新了新的训练理念。高职院校的教练员平均具有8年以上的教龄,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紧跟时代的变化来更新个人的训练理念、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个人训练特色、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

其次,教练员需要不断优化训练模式,以适应当代的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状态的方法来进行符合训练要求的训练,最终达到训练目的。一方面,教练员要不断学习科学的运动理论知识,掌握科学选材的方法,进行适量的负荷训练安排,根据周期训练理论对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保障训练效果的提升。同时在训练后,增强对学生运动恢复技能的教授,让学生能够合理的完成运动训练的要求。另一方面,教练员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有效沟通的方法,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运动训练中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以此来加强对学生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研究,努力寻找突破方向。在训练中实行科学、系统且高效规范的训练模式,形成个人的训练特色,提升训练效果;

最后,不断研习新的训练方法,创新训练课程。在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教练员通常采用练习法、动作示范和错误纠正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一成不变的训练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的研究新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游戏法、比赛法等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运动训练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到运动训练的乐趣,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训练中。

此外,教练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创新训练课程,有效区分专业运动员与业余爱好的不同需求、不同的身体素质基础,从而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针对专业的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能基础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制定符合他个人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提高对学生训练过程的跟踪,及时根据问题进行反馈并进行正确的示范引导,以此培养专业的运动员。针对业余爱好者,结合本校拥有的校本资源,开发趣味性的训练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训练课程,提高业余爱好者的运动训练兴趣。

2.3、打造专业化的训练队伍

专业的训练队伍是保障训练成效的重要基础。学校要打造专业的训练队伍,一方面要不断的提升教练员的训练水准,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运动员的选材,二者相互促进,提升田径运动训练成效。

打造专业化的训练队伍,首先要引进专业的教练员,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练员大多来自于各大体育学院的毕业生,拥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和研究能力。为促使学校的训练队伍能够更有效的为田径运动训练服务,还需要不惜血本的引进专业的训练人才。可以是科班出身的体育训练研究人员,也可以是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扩充教练员人才队伍。组成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训练方法创新的田径运动训练教练员队伍;

其次,要定期组织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先进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有许多的教练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奔波于各项工作事务而缺少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学校要看到教练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教练员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让教练员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自己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情况加强运动训练方法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最后,教练员要坚持分层指导,科学指导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的训练内容。正确、科学的选择具有体育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培养后备运动竞技力量和运动员运动潜力开发的基础。教练员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天赋等综合性的考量学生的训练需求。在高职院校的广大学生群体中可以充分利用军训、校运会、校际间的竞技比赛等方式,发掘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他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进行分层指导。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潜力、训练刻苦的田径运动员队伍。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在近年的新课改的趋势下,田径运动训练已经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来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训练中。学校在做好宣传的同时,提升本校教练员的专业能力和不断改善学校训练条件也是突破当前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课程减少并消失困境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教练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