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文化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以安康汉调二黄文化为例

2021-03-07 19:37潘淑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安康人文精神人文

潘淑芳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这里的“立德”,就是要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个人价值、个人尊严的人,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的人。但是,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高职学生为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将技术技能的掌握作为学业的重点。教师会时常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将人文精神的培养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学校开设有提升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其地位也无法与专业课相提并论。如此,便难以培养出精神品格完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者[1]。

地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从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利资源,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载体。安康汉调二黄文化是汉水流域特色地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培养了汉水流域一带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性格秉性、审美情趣和价值理想,培养了安康区域人们共同的气度与风骨,品格与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以汉调二黄文化为载体,从中提炼优秀因子、积极因素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汉调二黄文化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

(1)以二黄文化为载体,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自信做如是阐述。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的强大动力,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等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缺乏认识,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文化践行自觉性差等文化缺失现象。

汉调二黄渊源于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内涵丰富,一代又一代汉剧艺人在原始生活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打磨,作为古老的经典剧种保存下来。陕西专家根据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二黄戏的声腔元素可追溯到唐代,与唐代长安的宫廷音乐有重要的渊源关系。安康汉调二黄文化具有浓郁的汉水文化特色,且其在我国戏曲之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和发展培养人才,其生源也大多来自于本区域。教师以二黄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种悠久的本土文化,使得学生逐渐对家乡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引发敬仰之情,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感筑牢坚实根基。如汉调二黄文化中有许多表现华夏民族在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戏目,如《杨门女将》《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这些优秀的二黄剧目,剧中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充满慨然正气,表现出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学生看了这些优秀剧目,也会被人物可贵的爱国情结,舍身为国的人格品质所感染[3]。

(2)以二黄文化为载体,培育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

现如今,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同时不同文化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冲击性,保持文化主体意识至关重要。可以说,缺乏文化主体意识或者文化主体意识淡薄,其本土文化地位就有可能被另一种文化吞噬或取代。这是一个非常严峻,待解决的问题。且现今的高职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技术性知识,但这些技能性的知识却没有转变为其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的能力,以致成为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阻碍。

在汉调二黄文化剧目中,有一些表现忠奸斗争、褒扬忠臣廉相、贬斥奸佞谄臣的戏目,如《赵氏孤儿》《清风亭》《四进士》等情节曲折且矛盾冲突十分强烈的戏目,学生在品戏的过程中,产生忠廉孝义必将战胜奸佞邪恶的心理期盼,从而教化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人生观、美丑价值观。汉调二黄文化中还有一些宣扬仁、义、礼、智、信的戏目,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改变和塑造着他们的行为活动,对培育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以二黄文化为载体,重视学生审美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的教育形式。本质上而言,它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生命感发,一种生命教育,一种生命塑造。作用上而言,它可以激发想象,获得美感,发现潜能,挖掘智慧,对人生具有润物无声般的化育。其核心是培养生命意识,了解生命价值。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看来,身体能力之获得靠的是体育,精神上真善美“三德”之获得,则离不开智育、德育和美育。我们通过重视汉调二黄文化的美育功用,可将其作为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汉调二黄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之美,把表演艺术、舞台艺术、化妆造型艺术高度综合在一起,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熔铸于一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争奇斗妍。且汉调二黄文化经过长期积累和精炼加工,形成净、末、生、旦、丑等10 种角色,唱、念、做、打、舞5 种表演手段,脸谱、服装、化妆、音乐等也都有别于其他戏曲,使汉调二黄文化的程式和造型艺术具有别具一格的美学品位和艺术价值。”[4]如汉调二黄的化妆和服装都很注重装饰。脸谱是图案化的性格化妆,化妆虽然不用图案花纹,但其描眉画眼、抹粉涂朱也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再如旦角的帖片子,是对妇女额发、鬓发的一种图案化处理,可以起到勾清面部轮廓和美化脸型的作用。还有汉调二黄唱腔以西皮腔和二黄腔各种板式为主要唱腔,其他昆曲、吹腔、杂腔小调为辅助腔,其唱腔曲牌丰富多彩,与当地的方言俚语,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风土情趣,欣赏习惯等,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地方戏曲唱腔的特点。教师以二黄文化为载体,渗透汉调二黄文化的美学内涵,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以二黄文化为载体,激发学生创新理念,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使命感紧密相关。可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高职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化,这使得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教师可以二黄文化为载体,逐渐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

汉调二黄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安康地域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如今,随着文化元素的多样化,随着人们审美方式的改变和审美趣味的转移,汉调二黄文化艺术渐趋陷入困境,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传承、发扬。教师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之根与进步之魂,且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安康高校立足汉调二黄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分析

汉调二黄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康高校也投入了较多精力将汉调二黄文化融进校园。2013年起,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与汉调二黄文化研究院合作开设汉剧班,以促进汉调二黄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尚需提升汉调二黄文化进校效果,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调二黄文化进校覆盖面较低。

仅汉剧班较为深入地了解、 表演、 演唱汉调二黄,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无涉及,这就导致诸多大学生对二黄文化的特征、内涵不理解。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连“二黄文化”这个名称都没听过。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汉调二黄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2)汉调二黄文化进校形式较为单一。

除汉剧班外,其他专业仅开设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课程设置上地域文化占比较小,且安康汉调二黄文化还需教师补充讲解。教师通过自学,仅能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如二黄基本常识,二黄唱腔特点,对于表演、演唱,以及学生切身实践缺乏指导,学生只能简单理解理论知识,对二黄文化的魅力与艺术精髓知之甚少。

(3)教师本身缺乏汉调二黄文化相关素养。

大多数教师缺乏汉调二黄文化相关知识内容储备,缺乏表演、演唱技能,更缺乏相关的学术研究,这就势必造成教师的理论讲解与时代相脱节,未能把最新的时尚元素融进自己的课程讲解中。由此,学生对这种本身就与自己有距离感的文化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

3 汉调二黄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分析

高职学生弘扬、 传播汉调二黄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分析,可从以下路径达到通过汉调二黄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1)加大汉调二黄文化在人文素养课程中的比例。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高校开设一系列的人文素养课程及相关实践课程。将汉调二黄文化融入高职人文素养课程中,并合理地分配比例与权重。不能为传播地域文化盲目加大比例,也不能因学生不感兴趣或教师缺乏相关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储备而不开设此地域文化课程。如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中,将汉调二黄文化的权重设置为30%,或以50%的比例设置在素质拓展模块和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两种方式加以考核。理论考核侧重于对汉调二黄文化常识内容的把握,实践操作侧重于学生的演唱、表演和自己有创意的创作。也可以是以二黄文化为载体开设的一些主题活动,如二黄文化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优秀剧目推荐会、剧目创作改变会等。

(2)丰富汉调二黄文化在人文素养课程中的学习方式。

对于二黄文化艺术的传播,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如教师可在对二黄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开设专题活动。二黄文化的内涵中渗透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启迪心智的文学意蕴”“忠廉孝义的道德观念”“冲破世俗的变革精神”。教师可以每一个内涵作为一个专题类型,引导学生以此为专题开展个人创作、小组合作,研究二黄文化艺术文本内容、唱腔特点、舞台特色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汉调二黄文化的熏陶。

(3)教师深入钻研学习二黄文化。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导者,教师首先必须对汉调二黄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对二黄文化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课前,教师要详细的搜集资料,做到点、线、面全方位、全覆盖备课,由点及面,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二黄文化,进而使学生深刻领悟二黄文化的魅力。

鉴于安康大多数高校承担文化素养课程的教师缺乏对二黄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难以做到对二黄文华的深刻解读,这就需要政府、学院的支持,给教师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进行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充。如鼓励教师到汉调二黄研究院进行深入学习,学习演唱技法,学习表演技能等。

汉调二黄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内涵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康人格具重要意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有句名言:“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我们职业学院的教育不仅是传授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让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完善、人格健康、向善、向美、向好的人[6]。高职教育应站在全球竞争、民族振兴的高度,用超时空的眼光来审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地域文化的建设性影响和有益因素。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顺应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合格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安康人文精神人文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