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与策略研究

2021-03-08 12:49邢战雷孙艳蕾
河南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

邢战雷 孙艳蕾

摘 要: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我国二十多年的高校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大大推动了高校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国高校科研能力跨越式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学术界蔓延,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科研的健康环境,成为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建设的极大阻碍。本文从我国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入手,结合目前我国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国家政策文件,运用“三螺旋理论”,厘清政府、高校、第三方机构三者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建立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模型,为预防学术腐败、科研不端,建立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健康的科研学术氛围提出对策与相关建议。

关键词:协同治理;科研诚信;三螺旋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6-0153-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in Xi'an Based on Collaborative Theory

XING Zhanlei    SUN Yanlei

(Economic & Management College i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is the cornerston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n the one hand,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0 years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capac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On the other hand,it has also brought some inevitable problems.The atmosphere of "utilitarianism" and "money worship" has spread in the academic circles,resulting in misconduct in scientific research,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environ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has also become a great obstac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and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policy docu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and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this paper uses the "three helix theory" to clarify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overnment,universities and third-party institutions,and establish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in Xi'an, so as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systematize scientific and healthy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atmosphere.

Keywords:collaborative governance;research integrity; triple helix theory

1 問题提出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研工作时,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科研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有关监督机构和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所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可信性保证,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整体上仍存在短板,违背科研诚信的事件仍然存在[1-2]。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都围绕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西安市高校众多,作为一个科研学术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是中西部地区学术科研的重要平台。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风气在学术界蔓延,高校不再是象牙塔,科研诚信不端行为污染了这片“净土”。科研人员受价值、利益的驱使,特别是高校教师、学生追求“短、平、快”的研究过程,跟风式搞科研,研究过程逐利性强,甚至出现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套作等行为,从而引起学术腐败。另一方面,科研监管主体在政策执行中因各种不当原因降低科研评价标准,导致政策执行产生偏差,难以达到政策效果。基于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现状,探索性研究科研诚信建设策略,研究分析其他国家和国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落地政策,总结经验教训,为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近年来,出现学者大面积被撤稿事件反映出我国目前科研诚信环境的恶劣,存在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难以常规化、治理规范可操作程度不足、治理主体失责、缺乏联合治理机制等问题,这样的现状要求加紧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正确认识科研诚信的相关概念。

2.1.1 科研诚信。“科研诚信”是一个组合词,“科研”即科学研究,“诚信”则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通常被理解为诚实、讲信用。科研诚信是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4]。它包括诚实守信及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科研过程中应采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被验证过的真实科研数据,应该遵守的科研规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科研人员应该具有的普世的科研道德和准则。

2.1.2 协同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和社会科学的治理论,具有兼二者之长的优势。协同治理理论试图在开放的系统中寻求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研究有效治理的结构范式,即用协同论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论研究达成有效治理的途径[5]。

2.1.3 “三螺旋”理论及适用性分析。“三螺旋理论”概念以政府、产业、高校为主体,把知识的流动性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内部流动,即政府、高校、产业内部的自我流动;第二种是双向流动,政府和高校,高校和产业,政府和产业,由一方传输到另一方;第三种是双方交互作用,产生一种重叠模式(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创新结构理论,“三螺旋理论”旨在探求政府、产业、高校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实现互惠共赢,达到1+1+1>3的目的。

科研诚信涉及的三个主体在科研诚信建设中都承担了不同的功能,由任何一方单独管理都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各方主体互相补充。“三螺旋理论”作为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多主体结构理论,强调政府、高校、产业三者的动态合作,三者具有主体的平等性,没有上下之分,共同参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三者都可以成为领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以知识成果的生产、转化、升级、产出为主要目的,通過三者相互协调与动态合作实现系统的升级。“三螺旋理论”弱化了公共和私立、科学和技术、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边界,更强调三者的共同利益,突出其合作创造的社会价值[6]。

2.2 文献综述及对比分析

2.2.1 国内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对于“科研诚信”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在CNKI数据库检索查找、发现,以1964—2020年为时间跨度,以“科研诚信”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到论文共计5 388篇。从各类研究文献来看,关于科研诚信的初步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科研诚信相关主题文章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科研诚信、科研不端行为、科研诚信教育等。研究整理发现,我国目前对于科研诚信缺失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科研诚信问题界定和具体表现、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建立科研诚信的具体措施,同时很多学者也对不同国家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刘军仪等把科研诚信看作主动遵守负责任研究行为要求的道德原则和职业标准,分析了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于防范和规避科研不端行为的作用[7];张宏丽等从我国科研诚信建设问题出发,追溯造成现状的治理主体、管理机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8];王飞在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我国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对于科研诚信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深层次地研究分析了如何调动高校和教师开课积极性等问题,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教育部分提供了具体且有建设性的建议[9]。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对于解决西安市科技监督与诚信体系的建设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帮助。史兆新主张建立科学开放、程序公正的学术评价和监督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科研诚信氛围,在机制各运行要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实现科研诚信的机制建立[10]。向荣艳等主张建立良性有序的科研信用制度、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规范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特别是发挥科研学术机构的作用和建立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惩戒机制[11]。目前,我国对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诚信相关概念界定、科研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科研诚信体系的策略研究、科研体系建设等方面。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针对科研诚信建设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政策与制度层面,仍然缺乏刑事立法方面防控。例如,一些中介公司从事论文代写、代发活动,严重扰乱了学术出版秩序,污染了学术研究的健康环境,但也只能按照行政法规进行处罚,力度小,威慑力有限。随着我国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科技领域的失范、失控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与危害也在与日俱增。关于建立诚信体系的研究必须进一步寻找程序正义理论与查处程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视当前我国科研行为查处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属于中国特色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构建的基本思路、重点内容和配套机制。

2.2.2 国外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维护科研诚信,防治科研不端行为,不仅仅对我国,对很多国家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巴尔的摩事件”,到2006年韩国“黄禹锡事件”,发现无论国家科研水平的高低,都面对着科研诚信问题。归纳总结之后可以看到,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科研诚信基本理论的研究,如科研诚信的概念、科研人员的责任与伦理道德等。Khanyile T D等从教育和发展的角度对科研诚信和科研不端的定义作出区分[12]。二是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科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弊端的剖析以及伪造、剽窃他人成果的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成因等进行了探讨。Dhakal R K通过分析研究科研诚信与出版道德的内容进行评议[13]。三是根据本国国情,对实现科研诚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如何在科研规范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督等层面上预防、惩治科研不端行为。Levine Felice J等基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科研诚信建设时指出,科研能力是影响科研人员诚信行为的关键原因[14]。

2.2.3 国内外文献对比分析。从研究进展来看,国内科研进展落后于国外。这种滞后不仅表现在起步晚,更多的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落后,我国科研诚信的研究还处于对于学术道德的理论性研究,研究数量少且更多的是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批判和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

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国内学者从宏观上概括性地谈科研规范、科研失信问题、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历程、科研不端行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较多,但缺乏专门针对某一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做研究,在某个领域里的科研诚信体系实现机制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也缺少从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角度出发研究科研诚信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缺乏对于科研诚信体系机制的实证性研究,在综合分析和理论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目前,国内有关科研诚信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有关科研诚信的基础理论与实现机制问题的系统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研究方法上都存在不足,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3 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状况分析

近年来,为加强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建设,从中央到地方都围绕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19年12月,西安市科技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陕西省修订的《陕西省科技管理违法失信“黑名单”和诚实守信“红名单”惩戒激励机制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出台了《西安市科技计划诚信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计划诚信的目的与意义、管理与内容、评价与奖惩、调整与监督等内容。

西安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落实了一系列措施,将科技专项工作全业务、全流程纳入了管理范围之中,实现了科技创新工作的信用监督全覆盖,不断完善科研诚信制度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科技计划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科研项目申报、科技评估评审咨询活动、承担科技管理服务事项、评奖评优等方面加强对准入信用的评级和信用等级限制,如图2所示。

3.1 政府治理不到位

3.1.1 科研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目前,西安市虽然逐步实现了全市科研诚信信息与“全国科研诚信信息系统”“信用中国(陕西西安)”等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相关部门科研诚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但是数据来源不明确、科研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平台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都会成为“信用西安”工程在推进过程中的阻力,根本上体现的是西安市基础信息建设和能力不足。当前,西安市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缺乏完善的科研诚信信息共享机制。由于不同的科研人员或科研团队隶属于不同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而各科研主管部门仅掌握各自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的相关诚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各科研主管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致使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时,难以做出及时的诚信监督和惩处。再加上科学研究过程的复杂性,科研活动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有时很难界定[15]。

3.1.2 “重处理、轻预防”,监管体制不完善。2020年5月,西安市科技局出台了《西安市科技计划诚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方案,方案中基于西安市目前的科研建设环境,坚持统筹部署、分级实施、环节把控,突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抓好科技计划诚信主体责任落实,将诚信管理融入科技计划实施全过程,通过构建“全流程管控模式”,在项目实施的七个阶段进行了一定监管,主要是依托西安市科技局三个部门进行监管,涉及流程相对广泛但是监管单位职责相对弱化。

西安市目前的管控流程中更多地集中于流程的中后期,将重点放在科研不端行为发生后的后期处理上,呈现出“重处理、轻预防”的状况。西安市现行的监管机制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有利于监管部门负责任地开展监管工作。然而,层级分明的垂直“束状”结构,存在权力集中、监督链长、灵活性低等问题,不利于科研管理与信息流通。

3.1.3 科研不端惩戒机制不健全。针对科研不端行为,西安市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机构都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但由于实施难度大,缺乏法律方面的支持,很多惩戒措施逐渐流于形式,成为条例,束之高阁。对于学术不端现象的惩戒必须将制定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予以实施,如果长期处于不完善、不系统的状态,所谓的惩戒措施也只能一直流于表面而不能落地,這样将导致学术不端现象的整治工作将长期处于无法推进的状态。

3.2 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教育缺乏

3.2.1 高校考核指标片面,缺乏正确引导。众多科技创新工作没有被纳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核心考核指标中,这种状况致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只注重论文数量,不注重论文质量。抄袭剽窃他人已有成果、论文重复发表、一稿多发、友情署名、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变得有所猖獗。加上科研大环境不好、科研人员生存压力大、监督防范措施不力等诸多因素,一些科研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科研诚信问题,自身科研道德意识淡化,以至于在科研利益的驱使下走上学术不端的歧途。

3.2.2 科研诚信文化建设缺乏,科研氛围不足。西安市科研诚信文化建设的工作长期处于艰难的上坡期中,在科研诚信文化的培育、宣传、引导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思路和培育体系。高校作为主要的科研院所,在此方面的建树也是少之又少,西安市高校众多,但众多的科研院校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高校“内卷化”,一些研究人员,特别是一部分学生为了达到更理想的研究效果,伪造实验或研究数据,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整个西安市高校内的科研氛围进一步恶化。

3.2.3 科研机构对科研诚信的重视不足。科研机构作为重要的科研诚信建设的参与者,在很多时候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了科研诚信的建设,具体体现在组织道德规范不健全。作为调节成员利益关系的重要标准,组织道德规范成为影响一个组织优秀与否的关键。它通常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产生,引导成员在一定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的价值选择。然而,作为道德规则,它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只能够起到部分的引导作用,这就需要道德规范发挥其外在效应,使科研人员产生道德感知。而现状是,部分科研组织的道德规范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科研机构出现科研不端行为时,很多科研人员处于默认状态,久而久之,不良之风蔓延,甚至会变成组织间的既定文化,影响整个科研界。

4 基于协同治理下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于协同治理下西安市科研诚信建设的研究,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三螺旋治理模型(见图3)。

基于我国宏观政策的指导以及我国各地市普遍实行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建立西安市“三螺旋治理模式”,不能照搬、照抄三螺旋理论,所以设计研究该模式还是基于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政府管理或监管高校、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又监督政府的治理有无越界;同时,高校、科研机构相互作用,高校为科研机构提供人才支持,科研机构为高校提供资金扶持,三者在相对平衡的模式下实现对科研诚信的协调治理。

4.1 政府层面

4.1.1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共建共用。基于科研信息平台,以“信用陕西”为主要平台,将科研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诚信状况监控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工作的信用监督全覆盖。项目实施前期对参与主体进行“事前审核”,及时掌握科研主体的科研状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状况及时上传,一旦发现科研失信行为,要及时通过“信用陕西”平台发布分享、共享,从而保证各地市区的单位及时掌握信息。

4.1.2 构建全链条、重预防的监管模式。坚持政府主导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控和重点监督,发挥其在确立科研诚信指导原则和政策导向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按照科研诚信贯穿于科技活动全过程的要求,科学界定诚信信息的内容,将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与人才计划实施、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科技奖励评审、企业认定备案等科技活动全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均纳入管理范围,实现科研诚信全覆盖,为科技活动全流程管理提供诚信依据。

4.1.3 扩大监管职责,监管落实全方位。除了加强对于前期的预防和宣传教育,政府对于后期的追责也不可或缺。需要加快推进实施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强化管理责任落实。科研管理部门要健全完善科技计划内部风险防控和监管体系,把科研管理和监督细化到科技项目计划各个环节,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和管理范围,严格控制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关键部门的管理权力得到制衡和监督,预防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4.2 高校层面

4.2.1 改革学术评价机制。一个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应该符合双重目标:实质合理与程序正义。学术评价机制是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对科学研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引导和定向作用[14]。高校建立评价机制时应该基于学科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因科制宜”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结合科研成果量等其他项的综合性考核标准。改革学术评价标准,必须以论文质量为导向,以科研过程为重要依据,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严格记录科研人员可能存在的科研不端行为,并将记录纳入考核标准与诚信档案。

4.2.2 营造良性科研氛围。近年来,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社会“信任危机”,这也严重干扰了社会的良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教育成了重中之重。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科技研发的摇篮,自然要在这其中承担重要作用。高校积极组织开展“科研道德”相关教育课程,对科研工作者定期进行科研道德教育,培养科研人员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推动整个西安市科研氛围的优化。

4.3 科研机构层面

4.3.1 完善科研机构自身建设。科研机构建立要规范化、程序化,落實备案政策,接受政府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诚信道德教育,完善科研共同体内部的监督制度,监督科研工作者的晋升。另外,加大对课题项目的申报、论文的评审相互监督,防止不正当的科研成果发表。科学机构内部也应该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惩罚机制,建立相关违反科研道德的惩罚制度,或者改变科研诚信的相关自我惩罚机制,减少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科研不诚信行为[16]。

4.3.2 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引导。科研诚信建设不仅仅是科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责任,也是广大非科研人员的共同责任。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进行科研诚信教育时,大力树立优秀典型,在全社会营造诚信道德的科研氛围。同时,对于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曝光,积极发挥舆论的“第三只眼”的作用。

5 结语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是引导国家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建立由政府主导,多方协商的监管制度,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科研机构、高校等三类主体对科研诚信信息记录、归集、维护、异议处理、修复以及信息安全等具有管理职责。

在面对当前高校市场化改革所加重的科研诚信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其在确立科研诚信指导原则和政策导向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明确科研诚信监管主体及监管对象,依照国家、地方政府的处理办法,倡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依据各单位不同情况,编写高校或科研单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完善各单位、各高校在科研项目全程的监管,保证监管不缺位。从而进一步完善西安市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机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西安市科研诚信体系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鞠艳凤.法律介入科研诚信规制的必要性及立法完善[J].大连大学学报,2019(5):109-112,137.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辦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J].现代养生,2021(2):9-13.

[3] 王景胜.新时代创新驱动战略及科技人才政策作用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98-102.

[4] 杨力,臧永.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失及治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6-158.

[5] 陈玢晶.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协同模式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6] 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7] 刘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10(5):35-40.

[8] 张宏丽,袁永,李妃养.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美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5):98-102.

[9] 王飞.当前我国科研诚信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性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9(1):63-71.

[10] 史兆新.科研诚信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11] 向荣艳,谭远顺.高校科研信用缺失现象浅析[J].大学教育,2015(6):52-53,56.

[12] KHANYILE T D,DUMA S,FAKUDE L,et al.Research Integrity and Misconduct:a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s[J].Curationis,2006(1):40-45.

[13] DHAKAL R K.Responsible Practice of Research:Safeguarding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ublication Ethics[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16(2):1-11.

[14] LEVINE F J,IUTCOVICH J M.Challenges in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Scientific Societies on Research Integrity[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03(2):257-268.

[15] 吴艳,杨志维.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0(2):1-4.

[16] 孙华俊.科研诚信治理体系构建[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
法治政府的权力品格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社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科学构建我国城市社区组织协同治理机制
政策协同的内涵、特点与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