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育策略

2021-03-08 14:27蒋萍梁小芳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证书育人人才

蒋萍 梁小芳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内涵,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所必备的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素养,即社会反哺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并通过“课程思政+三全育人”“自我审视+榜样育人”“课证融通+专项育人”“就业指导+实践育人”等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BIM人才 职业规划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 综合能力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134-03

2019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能力。“1+X”证书制度侧重于育才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等。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只有将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聚焦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育,才能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不断衍生,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形态,正成为建筑业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驱动力。BIM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中国许多重点项目中得到体现和运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西相关重点建设单位已有90%的项目使用BIM技术。可见,BIM技术已成为建筑类人才培育中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

纵观当前职业教育形势,“1+X”证书制度下关于建筑BIM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内涵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中师资队伍力量不足、课程体系的设计不科学、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平台的校企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培育针对性不强。因此,建筑BIM人才综合能力素养培育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BIM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019年5月,“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说明会明确指出,中国广大建筑企业主要需要四类BIM技术人才,即基本建模人员、复合技能人员、顾问级人才、BIM科研人员,对应的恰好是“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类专业开设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课程为专业限选课,注重学生BIM技术技能知识和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了解BIM知识,使学生具备使用主要的BIM平台软件(Autodesk Revit)进行BIM正向设计建模的能力,以增加就业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内涵

为适应职教改革下“1+X”证书制度的推行,结合BIM人才目标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学生所必备的综合能力素养应包含社会反哺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社会反哺能力为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承担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为根据自身特点和综合分析,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目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赋予时间期限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为显性能力,主要指从事某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主要指获取和维持工作、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发展新职业的能力,如完成本职工作、提升业务水平、开创适合发展的新职业等。

三、“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育策略

(一)“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提升学生社会反哺思想素养

“1+X”证书制度下,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德、技、才三者缺一不可。品德、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考量标准。因此,职业院校需将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注重道德修养、职业品德的培养,让广大青年学生明白新时代赋予其的民族复兴责任,增强责任感、荣誉感。

专业教学中,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转变专任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教学的观念。专业授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将职业精神、操守、规划、伦理、奉献等思想融入课程体系,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同时专任教师通过培训、讲学、示范、交流等形式夯实自身理论知识,加强课程思政融合能力,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另外,教学授课中可通过翻转课堂、榜样人物学习、企业文化学习等具体案例教学方式,激发课程思政活力。在课程考核中也应增加思政考核模块,如加大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的考核权重等,强调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建筑BIM人才培育还需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仅靠专任教师教学是不够的,还需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行业等各主体的教育教学作用,同频共振、全员育人,切实助力学生成才。根据学生成才的过程特点进行综合全面的设计,如价值观形成、道德素养培育、专业学识掌握、各项技能提升、健康体质锻炼、实践工作历练等,统筹兼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二)“自我审视+榜样育人”,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1+X”证书制度的试行本意是为鼓励学生明晰自身的职业规划路径,掌握多种就业本领,缓解社会结构性就业矛盾。但高职院校学生因兴趣爱好不明朗、定位不清楚、对社会环境把握不准确导致职业规划能力较差,不明晰自身毕业后的职业道路,所以,很多学生在针对“X”职业技能获取时无从下手抑或跟风而至。可见,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性。

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及相关课程教学时,应切实引导学生通过自评法、360度测评、SWOT分析法、工具测评法等进行全面的自我剖析,利用性格、兴趣、价值观的探索,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明晰实现职业目标的路径和各阶段需完成的任务。认真探索职业目标可行性、人职匹配性等,结合环境分析适时进行反馈和调整。同时,利用信息化环境,学校可构建职业资源库,引导学生进行目标工作的相关内容探索,如工作要求与职责、行业环境等,根據内容进行自我审视,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在学业中提升所需的专业职业技能。

重视榜样力量,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确立阶段性的职业目标人物,让学生通过人物访谈、讲座、先进事迹学习等形式,了解目标人物职业发展历程、所需能力和品性等,检验和印证相关信息,如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和成长过程等,使自己避免盲目择业和就业错位,启迪自身思考职业人生。

(三)“课证融通+专项育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毋庸置疑是建筑BIM人才的核心能力,主要指从事某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高职院校教学情况看,还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科学、师资队伍不充足、实践教学基地紧缺等问题。为此,提出通过“课证融通+专项育人”模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养。

1.三教改革,课证融通

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对建筑设计行业及市场对BIM人才的需求进行综合调研,邀请相关专业名师、专家及建筑相关行业岗位一线人员参与讨论和分析,提出适合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高职学生学情的课程教学资料建设要求。明确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1+X”建筑信息模型证书的要求,以“课证融合”的方式强化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包括采用证书官方教材,根据考纲调整课程内容,根据考试真题进行讲解及强化练习。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所有反馈意见将通过在线教学系统传输到学生端,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学习反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特点及反馈建议及时调整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过程。

2.校企融合,专项育人

教学过程中,深入推进校企产教融合,采用参与式、交互式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实践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项目设计和建模本领,通过项目、任务驱动进行真题真做,锻炼学生提出、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全过程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及时提出反馈意见。教学全过程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养。

(四)“就业指导+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建筑BIM人才真正在社会发挥其实用价值,还需要其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和实践。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注重学生求职过程即个人简历、面试应对、职场适应等的教学,创新创业模块内容较少。随着社会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学校更需专注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育。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推进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保障。首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提高创业内容模块比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与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财会类等专业理论知识可适当增加,完善课程体系。其次,相对应地建立一支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十分必要,通过校内专任与校外行业专家相结合,理论贯穿实践,创业带动就业,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成果、新技术,将前言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中,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其在未来职业过程中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2.实践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完善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建设,推进就业创业实训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和企业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业技能。以赛促学,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素养。        (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35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任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养,才能实现育人质量提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苏秋香.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J].儿童发展研究,2019(3).

[2]刘海燕.1+X证书制度下高職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3).

[3]吴玉程.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

[4]何春雷,林秀丽,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9.

注: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紧缺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群)为例”(GXGZJG2019A014)

【作者简介】蒋 萍(1966— ),女,广西柳城人,壮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梁小芳(1985— ),女,广西桂林人,汉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证书育人人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WJCI 收录证书
人才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