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设计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融入与延伸

2021-03-08 06:39蔡雨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人才

蔡雨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服装设计是现代文明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艺术门类,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于服装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应当针对在校学生所开展的服装设计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并在其中融入相关思政内容,以落实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以及提升人才专业水平的目标。

一、服装设计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的背景

(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服装设计课程中能够实现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能够在实践和生活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人才应当能够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树立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工匠精神,能够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事业。此外,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以便于养成更加优质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以此同时在整体的服装行业中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来看,以往的知识型以及技能型人才已经难以同当前服装行业市场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多以务必要积极采用当下新型全课程育人的教学模式,充分落实服装设计课程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

(二)提升人才专业水平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服装设计课程的内容来看,其中蕴含着诸多思想政治元素,教师应当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元素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

例如其中所包括的中国服饰演变、中外服装流行趋势对比以及中外服饰赏析课等内容,便能够有效起到提升学生民族自信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开展礼服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延伸相应的红帮精神等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调研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并提高自己团结协作的能力。或者在针织毛衫设计的课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对于电脑横机以及手摇横机等机器的应用,实现对于学生规矩意识的培养。在中国结艺课中,专业课教师能够立足于传统技艺,对其进行创新、推广以及传承,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效果。基于此,服装设计课的专业教师务必要实现做好授课准备工作,积极探索服装设计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并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内容,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弥补当前学校中思想政治开展过程中理论知识过多较枯燥的局限性,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2]。

二、服装设计课程渗透思政内容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

1.专业课程与职业素养

上文中笔者提到,当前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在服装设计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的时候,应当注重专业课程同职业素养的融合。职业素养具体会体现在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工作道德上,所以专业教师应当在现有教学内容当中增设一些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相关内容,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所开展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充分实现岗位职业素养以及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进而在不断实践中树立起正确和积极的职业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理想,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发挥出其应有的榜样作用,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将自身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带入到专业课堂当中,以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2.专业课程与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并非单纯指工艺的精巧,其中还涉及到当前时代对于人才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原则,人才还应当能够树立起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感。在我国,工匠精神既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之一,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精益求精、坚定不移的精神内核。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其中所包含的传统工艺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展现,基于此,专业课程教师应当在当前的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进而达到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匠人精神的作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一类人才,而工匠精神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要素需要能够更加明确直观地展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当中,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更加深层次地探索专业课程中所具备的各种思想政治元素,进而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

3.专业课程与传统元素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的具体表现,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至今都在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前进,尤其是自强不息、忧国忧民以及厚德载物等思想,在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服装设计课程当中,专业教师应当在当前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优秀的服饰文化内容,为服饰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当前的专业课程中融合企业的管理文化以及先进理念,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学习岗位相关技能技术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企业中先进文化的内涵,并对其产生深层次的认识和解读[3]。

(二)教学渠道的延伸

1.整合网络教学资源

从目前来看,学校所开展的服装设计课程主要是采用以往的讲授式方法进行教学,但这种方式的应用不管是对于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都存在过于单一枯燥的局限性,基于此,教师应当适当强化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网络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并将原本单一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分享课、讨论课以及视听课等,切实保障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专业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和积极地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展开深化挖掘,有助于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可以成立起项目组,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习情况,优化进行项目主题的设置,并采用开展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展开专业学习。这种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仅能够提升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及专业技能,还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2.加强开展校企合作

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效性,学校应当强化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企业的专家进入到专业课堂当中,用企业发生的实际案例对学生展开更加专业化的培训,并在人才培养以及企业与社会认知方面提出意见,以保障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充分同当前的市场以及企业需求相适应。此外,企业专家应当立足于企业的角度,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用更高的职业规范要求以及纪律要求约束学生,进而逐渐形成职业角色意识。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模式的灵活应用既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水平等,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3.积极组织专业比赛

除了整合教学资源以及开展校企联合以外,服装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师还应当适当组织进行专业技能的比赛,高质量的专业比赛同样能够起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作用,比如服装设计类的专业比赛以及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比赛,包括新苗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挑战杯等等。学生在参与这种专业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现有的专业知识进行运用,还可以在参赛的过程中收获经验教学,并从中收获更多的感悟,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将会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深入思考,判断其是否能够同当前社会的各方面需求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与此同时,在备战团体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真正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并在合作中培养与同伴的默契,进而提升实践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充分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升服装设计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水平,对于其未来的优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服装设计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渠道两方面作出优化调整,以便于切实体现出思政内容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人才
人才云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