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失温症

2021-03-08 06:44李忠东
生命与灾害 2021年12期
关键词:哀牢山驴友失联

李忠东

野外失温多可怕

案例一

2021年11月22日,云南哀牢山传来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中国地质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在深山遇难。他们年轻力壮,都是80、90后,最小才25岁,还都有当兵的经验。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13日进入云南哀牢山,进行森林资源的记录调查。该项目原本预计最多1天半就能完成。一同前往的还有两位司机,在迟迟等不到工作人员后联系当地部门,告知4人可能失联。随后云南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立即安排大量人手和物资,开展救援工作。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横跨两个热带气候区,最高海拔3 100多米,范围涉及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玉溪市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住着云豹、孟加拉虎、黑熊、眼镜王蛇等大量野生动物。哀牢山山势陡峭、地理环境复杂,上山下坡总是弯弯绕绕,遇上大雾天气,行路会变得更难。当地多位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曾有人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都是哀牢山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近年来,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

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通报称,经过全力搜救,在哀牢山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此前,一地质专家分析,缺水和失温可能是失联队员要面临的最危险问题。有多名医生及资深山地救援队队员透露,4人遇难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案例二

2021年10月10日,穿越“鳌太线”失联驴友吴某确认遇难,其生前疑曾出现失温。专业救援队发现他时,只见他的外套都脱在一边,身上只穿了秋衣,这是人体失温后的一种表现。9月25日,吴某与两名驴友结伴同行穿越“鳌太”,9月27日,吴某穿越途中腿部感到不适,与两名驴友在2800营地分开,两名驴友遂下山求救,等这两名驴友再次返回时却找不到吴某。10月2日,接到失联驴友家属求助后,陕西宝鸡市太白县应急管理局帮助其家属联系专业救援队开展搜救。在搜救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名广西玉林籍穿越驴友,并将其劝返安全带下山。

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鳌太线”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中华龙脊”。“鳌太线”平均海拔3 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和完好的天然状态的山地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鳌太线”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黑河水库和石头河水库是陕西关中地区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鳌太线”整个穿越过程大都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间,地形极其复杂,气候变幻莫测,极易造成人员体力透支、高原反应、身体快速失温、迷失方向等,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7年,“鳌太线”短短5年就累计造成驴友走失、失踪、死亡46人,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线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徒步“死亡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鳌太线”位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擅自穿越是违法行为。

失温为何反脱衣

失温症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的现象。人体的核心体温指的是体腔(胸腹腔)内的温度,一般以能够测量的直肠温度做替代。失温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战、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失温通常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的天气发生。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包括: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饮酒后的人;等等。

症状

失温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期:第一期体温降至32℃~35℃,属于轻度失温。人体会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尝试使毛发竖立形成隔热层,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失温者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有反常的尿多。有时候失温者反而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失温症将要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失温向第二期程度发展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

第二期体温降至28℃~32℃,属于中度失温。肌肉不协调更明显,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浅层皮肤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失温者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可能变蓝。神经感受错乱,产生虚假燥热感。体温虽然一直在下降,皮肤感受器却有热的感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热的信息,传递到效应器,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失温者产生短暂“热起来”的错觉,做出反常举动,如脱衣等。

第三期体温降至大约28℃以下,属于重度失温。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说话困难,思维迟钝。暴露的皮肤变蓝,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不能行走,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可能发生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最终导致心肺衰竭。

原因

一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二是处于任何一种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

就医

成年人如果出现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要立即就医。婴幼儿出现皮肤呈鲜红色、发冷等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要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必须马上送医院。在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升高体温。具体做法:领失温的人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在失温情况得到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预防

一、户外运动提前熟悉当地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做好合适的衣物准备,携带足够的高热量食物。

二、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巾、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三、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要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要赶紧换上干衣服。选择速干排汗的内衣,切忌穿棉质内衣。棉织品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四、注意增减衣物,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五、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准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这些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六、一旦遭遇失温,需要及时到急诊科或烧伤科紧急处理治疗。

猜你喜欢
哀牢山驴友失联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听哀牢山(外一首)
怀念一台机器人:2月12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被宣布永久失联
驴友“迷失”
穿行于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
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失联
哀牢山
高利贷危机
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