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2021-03-08 09:21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本质个体价值

李 抗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而言的,指的是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行进行引导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格外受到关注与加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1]。因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时代要求的回应,还是由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特殊的内容与形式满足大学生个体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等方面的需求,此即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明确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内在要求,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等三种维度存在的统一,呈现出从低到高的存在样态。深入探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存在样态,是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把握本质,有效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实现个体价值的基础。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生命存在具有的价值

个体的生命存在是个体的自然属性基础上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自然属性在个体的生命存在维度上是更根本的属性。正视个体的生命存在维度的需要,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首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个体客观评估消费需要,树立合理适度的经济观念。个体的消费需要不仅关涉个体生命存在的质量,还关系整个社会创新型人才和合格建设者的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个体生命存在维度上具有的价值之一,在于在尊重大学生合理化需要的前提下,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情况,培养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其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个体生态环保意识,消除人同自然的对立。生态环境对个体的生命存在质量有很大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会极大地促进并保障个体生存质量的提高,不良的生态环境只会成为个体生命存在的威胁,轻者降低个体的生命质量,重者使个体的生命灭失。

所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个体生命存在维度上所具有的价值之二,在于教育大学生增强生态意识、敬畏生命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倡导大学生个体绿色生活,自觉遵守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社会存在具有的价值

个体的社会存在是人的本质属性的社会化表现,满足大学生的社会化需要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意识形态属性,进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正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推动大学生个体成才成长。“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正确思想的启迪、人文精神的感召、理想信念的唤醒和精神品位的升华,对促进大学生个体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起到旗帜引领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确立、政治观念引导、政治行为调节、政治人格养成,以引导大学生个体的政治方向。

另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大学生个体人际关系,谱写人生华彩篇章。当代社会中人的交往处于马克思所讲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对现实与虚拟中的人和事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人与人共享价值观缺失。所以,对大学生个体进行共享价值观方面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大学生对共享价值观的知,培养大学生对共享价值观的情,促成大学生对共享价值观的意与行,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效路径。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精神存在具有的价值

人的精神存在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个体的精神存在维度上所具有的价值就是帮助大学生在从动物性到人性的不断超越中提高自身存在的层次和境界,实现和对证自身存在的价值。

其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流思想观念,涵养大学生个体人文精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促进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此岸与彼岸、工具与目的的统一。与此同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涵养大学生个体人文精神,培育践行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思想观念和完备人格。

其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独立完整的人格,促进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个体社会化的标志。独立的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素质的重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表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大学生心理出现越来越多人际关系不良、抑郁与焦虑情绪严重、自我否定等不良现象。“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主义教育,通过加强大学生个体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个体提供一种从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精神力量,塑造大学生个体具有独立性的完整人格。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逻辑

唯物史观的视角关于人的问题的总学说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整个理论体系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学说,都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支撑。

(一)人的本质理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首先,人在本质上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完全脱离个人的社会便不能成为一个社会,更不可能存在于社会实践中;而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只能被排除在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这样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其次,人在本质上既属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任何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必定是处在特定“社会关系总和”中的人,他身上必然带有当时“社会关系总和”的特征。但现实的社会关系不是固定呆滞的,总是处在一个持续演化和变革的过程中,具有高于现实的一面。最后,人在本质上对立统一于稳定性和变动性。

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质不是变动不居、难以捉摸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僵死的。人的本质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人处于相对稳定的、区别于动物类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在本质上的相对稳定性便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关系。但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是个体的特殊本质还是群体的共同本质,都是具有变动性的,随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化,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也会发生变革。

(二)人的主体性学说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一个主体,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人在社会关系中能够能动地、自主地、自为地开展实践活动。

(1)能动地开展实践活动体现出人的能力。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人自觉地把自己从自然属性、从自身的活动中独立出来,自觉地标出自己的差异性。在自觉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作为主体的人会有选择地为自己制定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实践活动,以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要实现制定的目标,作为主体的人必定会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突破客体的限制,创造条件,改变环境,超越现实。

(2)人作为主体能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体现出人的权利。真正的主体应该是既有能力又有权利的主体,能够对生产资料、自身劳动力进行占有,能够对生产活动、生产关系进行调节,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公有制的建立,这种自主性是人最终成为“自由的人”的最高表现形式。

(3)人作为主体能够自为地开展实践活动。表现为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能够认识自己活动的目的和意向,并能始终理性地限定自身的活动,使之不偏离最终的目的。但自为地开展实践活动不代表个人主义,强调人作为主体开展实践活动要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三)人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4]。真正的人的需要是符合人性发展、能对人的本质力量与主体地位进行提升的需要。因此,人的真正的需要应是可以满足人的生存的自然需要、平等交往和相互尊重的社会需要及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需要。此外,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由于社会实践丰富多彩,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要。马克思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4]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一方面体现在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首先为了生存,进而为了享受,最后为了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人生于自然,长于社会,成于精神升华,依赖的是劳动和社会关系。再者,人的需要是生产的动力,体现了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5]需要不仅是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推动力,还是精神生产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人的需要对生产的动力作用,由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也是由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节,这是由于人的需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是历史的产物。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主旨在于“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以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及人的需求为主要构成内容。“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即指自己全面的本质的充分发展。首先,人的全面发展首要的是能力的全面发展。“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4]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则势必要发展自己的体力、智力、潜力及现实的能力。其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外在表现需要以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为支撑。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定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便不可能成为现实或片面的发展。再次,人所具有的自由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是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人所具有的自由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个体逐步适应社会关系和交往条件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人的发展的本质得到了实现,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最后,人的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天然规定。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程度和结构反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真实状况及获得自由解放的程度。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新的证明。[4]因此,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意味着外部世界的各种条件逐步为人所需所用,并内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践逻辑

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给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依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实践逻辑。

(一)人的主体性发展的需要

作为主体的人,发展主要以主体性的发展为标志。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凸显人之所以为主体的自主与独立,开发人的个性和独创性,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基础,即市场经济自带机遇与挑战,决定了人的主体性发展表现为“人的独立性的需要”和“人的依赖性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独立的大学生个体,主体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迅速显现,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个性不断解放,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创新能力不断发挥,促使社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又要求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应该进一步增强。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来看,虽然进一步培养市场经济中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塑造独立的个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所以,在发展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问题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冲破传统人身依附观念的束缚,又要消除特殊国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自主竞争等激发大学生个体的内在活力,培养大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重塑大学生个体的独立品格,规范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日常行为,使大学生日趋独立、成熟。

(二)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入,开放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对主流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进行质疑与解构的趋势更加明显,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生活方式更加复杂与多样。

表现之一是价值选择的复杂。人的价值选择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影响,选择何种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当时所处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关系,是当时社会、人文、风俗、道德等历史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在价值选择更多样的现实环境中,价值观的多样化的确激发了社会活力,但价值体系日益分化、价值取向日益对峙、价值行为相互冲突等问题日益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所以,对大学生不当的甚至危险的价值选择进行纠正,消除价值观多样化对个体、社会带来的风险,保持社会和个体的多样性和活力,是目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表现之二是生活方式的多样。新时代大学生的宏观生活环境与微观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文化娱乐休闲等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接受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生活方式更加复杂与多样的现实前提下,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内容与方式,以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整合多元社会思潮,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三)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个体的成长发展依托于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脱离不了每个个体的社会活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需要个人与社会在实现价值目标上达成统一,还需要个体与个体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融洽共处。只有正视这两个客观前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对当下个体与社会实践的现实关照,发挥对个体的应有价值。

首先,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表现为个人与社会在实现价值目标上达成统一。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检验和反映。个体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以个人价值得到承认为基础,让个人看到自身行动具有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实现社会价值。对当下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在实现价值目标过程中的统一,认识到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对立的,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分别具有促进作用,对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本质上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协调。社会向高阶段的转变及在此过程中社会利益的再分配,为人们的价值选择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空间,由于自身禀赋、知识结构、生活环境、有效信息及既得利益的差异,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的失衡、社会信任的缺失和共享价值观的缺乏。因此,平衡人际关系、弥补社会信任、建立共享价值观,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践依据。

探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为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大学生的个体价值索寻理论支撑和实践确证,对促进大学生个体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等具有重要意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当下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及大学生个体观念、行为的新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符合大学生实现个体价值需求的可行路径,切实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有效功能。

猜你喜欢
本质个体价值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