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中国芭蕾舞剧继承和发展研究

2021-03-08 12:32沈阳音乐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民族化舞蹈

阎 欢 沈阳音乐学院

芭蕾舞剧源自于西方,是一门西方舞蹈艺术。该艺术自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舞蹈工作者本土化的改造,不仅让这门外来艺术落地生根,并且为世界芭蕾舞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背景下,中国芭蕾舞剧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都有了新的变化,对此需要对以往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由此探索出新的方向和路径,实现这门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历程回望

芭蕾舞剧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很多舞蹈工作者对中国当代舞蹈发展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实践。既有对西方芭蕾舞剧更加系统的介绍,让这门西方艺术正式踏上中国的热土,也有芭蕾舞《森林女神》等佳作的问世,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涌现出了《和平鸽》《鱼美人》《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四部佳作。《和平鸽》是中国首部公演的芭蕾舞剧,具有标志性意义。《鱼美人》则对西方芭蕾舞剧名作《天鹅湖》进行了模仿,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则凭借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主题和丰富的音乐表现,成为了中国芭蕾舞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芭蕾舞剧再次迎来了新的突破。既有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祝福》《雷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骄阳》《青春之歌》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完整,而且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新世纪后,则涌现出了《梅兰芳》《大红灯笼高高挂》《二泉映月》《八女投江》等佳作,这些作品秉承民族化理念,选用了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和呈现方式,直接推动中国芭蕾舞剧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芭蕾舞剧已经从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可以看出,百年的中国芭蕾舞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并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着当代人去探索和挖掘。

新时期下中国芭蕾舞剧继承和发展

坚定民族化发展理念

对于国内而言,芭蕾舞剧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外来艺术,而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经过多位舞蹈艺术家的一系列因时制宜的探索及改造。新时期下,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更需要对民族化这个立身之本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对此需要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是为什么。作为一门西方艺术,芭蕾舞剧是根植于西方文化语境的,其审美特点与中国观众有着天生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芭蕾舞剧要想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经过民族化改造。这其中包含民族素材的选用、与中国传统舞蹈的融合、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内涵的诠释等,只有通过上述改造,才能使其被中国观众喜闻乐见。而且从世界芭蕾舞剧的角度来说,其从西方传入世界各国后,各个国家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繁荣。所以民族化的中国芭蕾舞剧,也是对世界芭蕾舞剧的重要贡献。

其次是怎么做。在明确了民族化发展理念后,还要明确具体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继承和创新并重。继承是指对以往民族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多部作品的成功经验得到发扬。创新是指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在尊重芭蕾舞蹈本质的基础上,敢于运用新的方式和方法,让当代芭蕾舞剧呈现出全新的风貌。比如对当代生活、当代人的展示,同样也是民族化重要的呈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民族化发展是永不过时、永不落伍的,也是中国芭蕾舞剧永远的“根”之所在。

合理把握尺度

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形成中国芭蕾舞剧学派,一直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但不能否认的是,芭蕾既具有自身的文化属性,也有着独特的舞蹈程序、技巧和特色,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否则便不是芭蕾。所以在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才能实现有机发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将纯正、科学、系统的芭蕾舞基础训练作为舞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芭蕾舞是芭蕾舞剧的基础,其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和系统的训练体系。无论是西方的现代舞蹈还是中国的古典舞,都曾对其进行了有机借鉴。所以作为芭蕾舞剧的基石,要充分重视芭蕾舞基础训练,掌握好扎实的技术技能,才能为民族化芭蕾舞剧的创演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民族化芭蕾舞剧的创作和演奏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化芭蕾舞剧,是既符合芭蕾舞剧一般规律,同时又能彰显中华民族审美风貌和精神内涵的。不是简单的民族舞蹈素材的运用和传统舞蹈创演手法的照搬,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融合。所以要上升民族特征和芭蕾融合的高度,在素材选取、舞蹈语汇、表现技巧等方面始终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背景,让整个作品处处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最后,鼓励创演者发挥个性。中国芭蕾舞剧在发展中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需要得到充分继承和发扬的,但与此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功经验既不是全部,也不是束缚,且舞蹈本身便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因此,要鼓励创作者和表演者进行积极探索,只要是符合芭蕾舞剧一般艺术规律,具有民族特色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唯有此,才能形成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盛景。

推动中国芭蕾舞剧海外发展

中国芭蕾舞剧在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品质和风格,所以应该将其推向国际舞台,在大放异彩的同时实现对世界芭蕾舞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更为中国芭蕾舞剧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芭蕾舞剧这一无国界的语言,有效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从实现文化相通到民心相通,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芭蕾舞剧的海外传播。

首先是传播主体。在传播主体上,政府和文化部门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要主动融入到各种对外交流活动中,并为舞蹈团体或个人的海外芭蕾舞剧表演积极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传播内容。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中国芭蕾舞剧作品进行系统梳理,选择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作品;另一方面则要树立长远规划,从培育海外市场的角度对现有的作品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创作出全新的作品。

在传播渠道上,一方面要以传统的现场演出形式为主,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借助网络技术和新媒体,通过直播等形式进行展示。

在传播受众方面,一方面要以海外的华人以及对中国舞蹈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外国观众为主;另一方面则要通过中国在国外的文化机构等渠道长期培育观众。

在传播效果方面,一方面要让外国观众了解和感受中国芭蕾舞剧独有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外国观众认同中国芭蕾舞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继而上升至到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实现中国芭蕾舞剧海外传播,不仅可以让外国观众了解中国芭蕾舞剧,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空间。

综上所述,芭蕾舞剧作为一门外来艺术,在中国经过百年发展后,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且极具独特审美风貌的舞蹈形式,也实现了对世界芭蕾舞剧艺术的反哺,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与此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艺术发展要与时俱进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对此中国芭蕾舞剧也不例外,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必须要做到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才能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继承和发展路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并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民族化舞蹈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