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抒怀 针砭时弊

2021-03-08 02:54钟艳玉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李商隐诸葛亮诗人

钟艳玉

李商隐为晚唐杰出诗人,其诗以深婉绵密、典丽精工之风格,于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咏史诗是他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贾生》《马嵬(其二)》被选入人教版教材。《贾生》借古讽今,欲抑先扬,揭露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又借贾谊的遭遇,寄寓怀才不遇的感慨。《马嵬(其二)》则于对比反衬中,委婉表达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李商隐的咏史诗侧重借历史人物、事件、旧址以讽刺时政,委婉含蓄地表达对国事的关切,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本文拟介绍一组李商隐的咏史作品,以帮助大家增进对这位杰出诗人此类作品的了解。

覽古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唐朝末年,朝局动荡,宦官当权。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唐敬宗于年末被弑,诗人受到触动,写下此诗。此诗引古鉴今,从反面说明修明政治的重要。首联直发感慨、议论,于对比隐喻中警告封建帝王切莫仗恃军事武力而荒废国家和平安定之政,直言古今王朝成败真有如霜露之短暂。颔联以西汉吴王刘濞、三国东吴孙皓典故,谓加固城防(“赪壤”即红土,“糊赪壤”意谓加固城防)以图长治久安,徒劳无益;欲应天象而为天子,亦不可能。此联用“空”“欲”二字,寄寓褒贬。“空”,谓其枉费心机、徒劳无功;“欲”,也只是痴心妄想、黄粱一梦。颈联以南朝宋废帝刘子业、齐武帝萧颐、陈后主陈叔宝典故,谓昔时帝王奢侈淫乐,转眼瓦飞钟堕。尾联谓回头凭吊箕山许由之墓冢,才真正相信许由逃尧非求高名,是为避祸也。全诗将典故化成具体生动的形象,渲染一种沉郁气氛,并融入简洁的点染,体现诗人的感慨与褒贬,含蓄蕴藉。

陈后宫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陈叔宝为南北朝时有名的荒淫皇帝,主政期间,他大兴土木,与群臣整日歌舞升平,骄奢淫逸,导致政乱国亡。而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代,宦官专权,藩镇混乱,党争激烈,执政者不念国事,荒淫奢靡,亦国势日衰。此诗即以铺陈手法,借古讽今,以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的陈后主之史实讽喻当朝,以为统治者鉴戒。首联总写陈后宫富丽堂皇的外观,侧面暗示陈后主骄奢淫逸之腐朽生活。“如画”为实景特点,又与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颔联写最具代表性的两处建筑:靠着水光殿又建起月华楼,一派欣欣向荣、繁华热闹的景象。“还依”“更起”有承上更进一步之意,充分表现封建贵族们无穷的享乐主义。颈联用倒装句式(“鸾开镜”应作“开鸾镜”,“雉献裘”应作“献雉裘”),由外到内,由建筑到生活,以日常生活的两个典型场景,进一步讽刺陈后主骄奢浪费、不知勤俭;并以点带面,揭示统治者无时无刻不在享乐。尾联以漫画手法,勾勒一幅臣“半醉”而君“无愁”的享乐图景,抒发对醉生梦死的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此处的“醉”一语双关,既指因酒而醉,亦指精神麻木、不明国政。而见此情景,贵为天子的皇帝竟然无动于衷、无忧无虑。作者以此讽刺陈后主荒淫昏庸。

咏史(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此诗作于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文宗去世之后。新、旧《唐书》及《通鉴》载:文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曾两次谋诛宦官,均遭失败而“受制于家奴”,终郁悒而死。此诗首联从总结历朝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颔联为具体印证,亦表明疑惑。以“琥珀枕”“真珠车”喻唐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当然,一个王朝的兴衰,其最本质的原因,是诗人无法真正理解明白的。颈联推进一层兼转折,诗人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乃是国运与国力,显示此诗主旨。“青海马”喻贤才,“蜀山蛇”喻宦官。尾联承上而下,由理而情,由情造境,转换为对文宗的哀悼。“几人”句言国家将大乱,再也不会出现象征太平盛世的《南风歌》了。全诗表达的正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深虑国事而流露出无望的感伤情绪。

北齐二首

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二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唐武宗后期喜畋猎,宠女色。史载武宗之王才人善歌舞,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佼服光侈”。诗人从关心国家命运出发,借北齐亡国事预作警戒,创作此组诗。组诗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因宠幸冯淑妃而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第一首前两句以议论发端,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故事,讽刺高纬荒淫生活。“荆棘”句引晋朝索靖预见西晋将亡典故,照应国亡之意。第三句描绘冯淑妃进御,与“一笑相倾”句映带;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与“荆棘”句映带。后两句既成对比,又具体形象地再现前两句的议论。“已报”把时间相距甚远的两件事扯到一时,乃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运用“超前夸张”的修辞,更发人深省。第二首的议论完全融于形象。“巧笑倩兮”乃《诗经》中形容美女之妩媚表情。“巧笑”与“万几”(“万几”即“日理万机”之“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谓“巧笑”堪敌“万几”,乃运用反语,讽刺高纬之昏昧。“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次句说,在高纬眼中,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此句仍为反语。淑妃身穿戎衣,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穿着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据载,高纬听信淑妃之言,在自身即将为敌军俘虏的情况下,仍不忘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三、四句即以对比画面,将帝、妃死不觉悟的昏庸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不着议论,而批判意味强烈。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诗人结束梓州幕任职后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怀古伤今,作此诗以凭吊诸葛亮。首联设想较奇,以“众宾拱主”之法,将鱼鸟、风云人格化,说它们畏惧诸葛亮治军神明,在其死后仍维护其生前军事设施,正面衬托其军事才能。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又渲染气氛,使人有肃穆之感;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突出“孔明风烈”。颔联以“徒令”“终见”,反跌一笔,深叹像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终不能挽救蜀国。后主刘禅坐“传车”,隐含讽刺之意。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诸葛亮才比“管乐”(管仲、乐毅),蜀国应可图霸;可关张命短,无大将,只靠诸葛亮一人之力,终无所作为。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代的关、张,以古对今,以虚对实,对仗自然。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景仰:昔日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此“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全诗抑扬交替,含蓄蕴藉。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约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因柳仲郢推荐,李商隐任盐铁推官,客游江东时他作此诗。此诗咏史吊古,讽古喻今,采用比兴手法,灵活含蓄。首联点题,以“紫泉”代长安,以“烟霞”形容隋宫的巍峨壮丽、高耸入云。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即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三、四句,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若玉玺未落李渊(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其锦帆应该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颈联涉及杨广逸游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以“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相联系,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尾联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故事,以假设、反诘语气,深刻揭示荒淫亡国的主题: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南朝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杮,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至十二年(公元857-858年)之间,受柳仲郢之荐,李商隐任盐铁推官,客游江东,期间写作此诗。此诗表面上批评南朝皇帝,实则借古讽今,批评当时统治者的无道,表现出诗人对时政的关心。首联上句以“玄武湖”写宋事。玄武湖命名于宋文帝元嘉年间,作者加之以计时的“玉漏”,表明宋朝盛况匆匆。下句以鸡鸣埭口的锦绣短袄写齐事。齐武帝经常带宫嫔一早出游,到湖北埭(“埭”即堤)时鸡始鸣,故称“鸡鸣埭”。一“催”字,写其游幸之急之沉浸,暗示南朝君主荒淫失政。颔联巧妙地将陈后主的艳曲“琼树朝朝”与齐废帝的“金莲步步”作对比,说陈后主的荒淫比齐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寓荒淫相继、后代更胜前朝之意。后半首以跌宕句法,由面及点,转入对陈朝事的重点咏写。颈联再次对比,说隋军造战船的木片已经漂了过来,意谓隋军压境,形势险恶;陈后主却不祭祖庙迎敌,依旧沉湎女色,荒淫享乐。尾联写道:后主嫔妃、学士都姿容艳丽,使得当年江总为歌咏她们的姿容而费尽才华。江总位当宰辅,充尚书令,仅“狎客”而已,可見后主之荒淫、废弃政事到何种程度。此处不只讽刺,还含有对昏君的愤懑和哀叹。全诗句句用典,对仗工整,又点面结合。

与之前的咏史诗比较,李商隐的咏史诗有着更为深广的意蕴。李商隐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现实责任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事政治,将现实的人事与历史的人事作纵向比照和思考,借助咏史来讽喻时政弊端、揭示历史趋势、提供教训鉴戒、寄托见解感慨,读来引人深思。

【思考题】1.阅读《览古》一诗,说说尾联写到许由典故的用意。

2.《筹笔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中内容简要说明。

3.《隋宫》的颈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是如何运用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中学)

猜你喜欢
李商隐诸葛亮诗人
诸葛亮喂鸡求学
石榴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诗人”老爸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愤怒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