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众托院士:科研路上写春秋

2021-03-08 09:41沈黎明
新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渣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

沈黎明

去年9月27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第7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系统工程学科创建人之一王众托荣获“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此奖是中国管理科学奖体系中最高荣誉奖项,首次颁发于2008年,获奖者为钱学森、宋健、张劲夫、赵南起、袁宝华、钱正英6位学界泰斗,本次是时隔12年第2次颁发,王众托院士为仅有的3位荣膺者之一。

发奋读书立志报国

王众托祖籍湖南省平江县,1928年8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母亲是国内最早一批学化工的女大学生。王众托父亲早年在吉林修铁路,1931年后,父亲携全家来到陕西潼关,在陇海铁路谋了一份养路与新线建设工作。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王众托自幼聪慧,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到了上学年龄便送他去读书,希望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1937年,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王众托父亲选择留下抢修被日军炮轰破坏的陇海铁路,母亲则带领王众托先是南下湖南老家,后又辗转四川、陕西等地避难,但不论到了哪里,母亲都尽最大努力让他继续学业。在艰辛的求学过程中,王众托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也亲身经历了民族苦难,他心里明白,这都是国家落后所致,年少的他暗下决心,一定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救国、报国。

1946年王众托终于不负父母厚望和自己的决心,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51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当时党和国家为了加强新中国科研力量、培养建设人才,在东北重要工业基地之一的大连创办了大连理工大學(当时叫大连工学院),急需一批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才能的师资力量,王众托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开始了科教之路。

两项首创解国家急需

来到大连,王众托顾不上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很快进入工作状态,3年后便因在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在同期入职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鉴于他的才能,学校为满足国家建设对国防和工业领域自动化控制人才的需求,委派王众托主持创建了自动控制专业,并任命他为“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国防等许多重大建设项目急需大量特种钢材,而那时我国特种钢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大大制约了各种重大项目建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决定开展科研攻关,大连理工大学接受任务后,安排王众托投入到特种钢生产技术攻关中,担当研发电渣重熔冶金方法中控制系统的重任。电渣重熔冶金法1935年由美国科技人员发明,因其能获得比传统冶金方法更高质量的钢材原材料供加工生产所用,对重工业,以及国防、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发展十分重要。由于电渣重熔过程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控制是关键。王众托领命后,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埋头搞起电渣重溶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来,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忍饥挨饿也司空见惯。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废寝忘食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王众托终于研发出我国第一台电渣重熔的交流控制系统,解决了当时特种钢生产中一大关键问题。

随着大庆油田产量的提高,各地急需一批石油输送管,国家有关部门向大连起重机厂下达了研发加工石油管卷管机的任务,研发中工厂技术人员在自动控制部分遇到难题,久攻不下,经大连市政府协调,王众托领受了石油管卷管机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工作,他每天奔走于学校和工厂之间,风雨不误,与工厂科技人员一起攻关,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石油管卷管机自动控制系统,为大庆石油远距离输送贡献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创建新学科研究成果丰硕

1976年,王众托敏锐地认识到,自动控制再发展,从广度上讲是系统工程,从深度上讲是人工智能。于是他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系统工程学科,培养这方面人才跟上全球科技发展的建议。王众托远见卓识的建议很快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1977年年底,教育部研究决定,在大连理工大学等6所全国重点院校建立系统工程研究机构,同时招收研究生。1978年王众托被任命为大连理工大学新创建的“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成为我国第一批系统工程科研机构与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创建人和领军人物。

系统工程研究室成立后(1980年升格为研究所),王众托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国家、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科研方针,经常带领团队深入石化企业、通讯公司及电力系统等,与他们合作,对生产计划、产品结构等认真研究后制定出优化方案,大大提高了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后来王众托又与政府部门合作,进入县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领域,在深入调研缜密分析的基础上,为他们的战略决策系统设计出优化方案,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他的这些方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大奖,1984年王众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1986年,王众托已经在国内系统工程研究领域小有名气,被“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聘为研究员。他出任我国与这一国际组织合作的一个重点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两年时间里,王众托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圆满完成了中方承担的全部任务。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开创了我国大型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的先河,受到国际同仁的高度赞扬。不久王众托将这次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国务院办公厅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中,此系统自1992年研发成功,几经扩充发展,一直为国家高层领导服务了近20年。

此后,我国对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重视。王众托作为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几十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数十个省市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都顺利完成,获得好评。尤其在1996至1999年,由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获得了“特优研究成果”的高度评价。由于多年来研究成果丰硕,2001年王众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后,王众托在系统工程领域耕耘不辍,2008年他再次挂帅主持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又获“特优研究成果”评价,这一年王众托正好80岁,可以说特优评价是送给耄耋之年的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几十年科研生涯中,王众托不仅科研成果丰硕,而且著述等身,他先后出版了十余种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科学报告100多篇;他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得到国内外业界认可,当选为“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14年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颁发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发的旨在奖励中国管理学领域杰出工作者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如今已94岁的王众托,虽年事已高,但仍心系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经常到系统工程研究所与青年科研人员研讨新课题。他喜欢唐诗《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可以说这首诗的意境正是对他几十年不忘初心、立志报国,勇于开拓、砥砺前行的科研人生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电渣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伪随机码掩蔽的扩频信息隐藏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3YC7合金电渣重熔工艺技术
电渣重熔中渣系黏度模型研究
电渣重熔GCr15SiMn 轴承钢轧材夹杂物特征研究
中泰化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镍基625型带极电渣堆焊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日语版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