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年画之乡

2021-03-08 09:41沈海滨
新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

沈海滨

春节是华夏儿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人们用色彩鲜艳的年画表达欢乐的情绪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作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的山东潍坊杨家埠,自古就是“年画村”。春节前夕,笔者走进了这个闻名已久的中国年画之乡。

探访潍坊“年画村”

杨家埠在山东省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自古因生产年画而闻名于天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在清代,这里的年画印量达到了7000万张。当时杨家埠已经名扬天下了,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我快到杨家埠时,路旁形形色色的年画广告就映入眼帘,喜庆的气氛就像是春节临近了。我走家串户采访,每到一家年画作坊,看到的、听到的、谈到的总离不开年画。当我问一个印画的女工:你这样每天站着印画,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累不累?女工笑答:“不累啊,你看这年画多好看,我们感觉天天都在过年。”杨家埠的年画始于明代,当时的年画主要是以刻印神像为主,如门神、灶王、财神、菩萨等。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順堂”“万曾城”“天和永”等4家画店。清代中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盛,至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间,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年画人才辈出,杨家埠木版年画曾行销大半个中国。

清朝初期和中期,杨家埠年画的题材不断扩大,刻印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改变过去工笔缜密,向着简率奇巧的方向发展,形成线条流畅稳健,画面潇洒生动,构图灵活多样,色彩鲜艳悦目的风格。民国年间,由于多年的战火,加上当时又有石印年画争夺市场,杨家埠年画走向了萧条。

20世纪50年代,国家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对年画进行了整理和改革,将杨家埠年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潮。

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杨家埠成为特色民俗旅游村,从2002年起就被定位为“中国民俗文化遗产村庄”。现在杨家埠已成为当地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纽带。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寒亭南三华里的杨家埠村,从业者大多是杨氏家族后裔。据悉,目前杨家埠村有300多户人家,其中100多户从事年画的生产和销售。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多反映风俗和日常生活,造型朴实、简练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杨家埠年画的工夫在版上。木版制作是个细致活,需要精雕细刻,有的木版能够保存多年。在一些民间艺人的手中,至今保存有明清传下来的木版。刻好版,还要层层上彩,印在纸上,一幅年画通常要上六至八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多是现场印制。如今的杨家埠村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内容丰富多彩的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工序。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花鸟山水、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庆新年、恭喜发财、宝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对于亲人的祝福、好友的问候,构成了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杨家埠木版年画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灶王、炕头画等,无所不及,无处不有。

年画是中国的民间习惯,对于过年事事要图吉利,主要是一年劳苦之余,在过年的时候,尽量得到安慰,激发来年的工作情绪。

漫游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园内以年画、风筝为主导,民风民俗为主题。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院、嫦娥奔月台、古店铺一条街、三星湖、度朔山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古槐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让游客在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几百年前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领略杨家埠的民俗风情。

杨家埠既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都被国务院认定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之内。来到杨家埠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壮观、风格独特的年画牌楼,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年画牌楼。进入牌楼,有一组高大耸立的“福禄寿”三星雕塑,“福禄寿”三星是杨家埠年画中的精品代表之作,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1480年),问世初衷就是“赐福人间”“泽被百姓”。三星中的福星是天官;禄星是文昌;寿星是南极老人。“福禄寿”三星高照,迎祥赐福,祝愿大家福如东海,金榜青云,寿比南山。

从南大门走进来后,映入眼前的是威严耸立的文润阁,总高32米,共五层。第一层为“溯源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记述了杨家埠的春秋史诗、岁月沧桑。第二层为“鸢都堂”,潍坊市是闻名遐迩的“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就设在这里,杨家埠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被称为“都中之都”。在这里,陈列展示着1986年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风筝王”杨同科先生扎制的360米的特大型“龙头蜈蚣”。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独特,起飞之平稳,达到了风筝艺术的顶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最”。第三层为“瑰宝阁”,杨家埠年画与风筝齐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五层为观光层,俯瞰整个杨家埠,大气恢弘,端庄典雅。

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及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也位于民间艺术大观园内,在版画制作展示区,我与刻版、印刷艺术家零距离接触,用镜头记录了木版年画生产的每一个细节。

在杨家埠村,我还探访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在他的小院里,89岁的杨大师和他的大女儿,接待了我们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雕版制作与印刷的过程。杨洛书自幼受祖传手艺的熏陶,对年画情有独钟,立志有所作为。他上过私塾、还读过6年小学,从7岁开始摸刻刀,在14岁时就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实践。因悟性强,虚心向学,善于博采众长,学中有创,18岁就熟练掌握年画制作技艺,尤以刻版最精。此后几十年“刀耕不辍”,现已年近九旬。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

猜你喜欢
杨家埠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年画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