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逐渐消失的职业

2021-03-08 09:41赵倡文
新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蹄铁马掌凉白开

赵倡文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人们又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把这两句老话结合起来,那就是当年人们引以为豪,能养家糊口的营生,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展,也有可能渐渐淡出人们视野;那些曾经的“状元”,也有可能说没落就没落了。那些逐渐消失的职业,终将成为年长者美好的回忆,年轻人心中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逐渐消失的职业,看看你认得几个:

补锅匠

三十多年前,人们用的还都是铁锅,虽然健康,但却容易损坏。村里隔三岔五就会来三四个补锅匠,升起炉火后,学徒就会全村吆喝起来:“锅——漏——补漏,补漏锅!”收来坏锅,大师傅从炉火中舀出铁水,熟练地把漏处补好,打磨平整,便大功告成。后来,随着铝锅、不锈钢锅的普及,纯铁锅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补锅匠也随之越来越难觅踪迹。

修钢笔

现在的学生很少用钢笔了,可在三十多年前,钢笔可是文化人的象征,衣服上边的口袋里,能别上支钢笔,那神气劲儿,不输现在拿着名牌手机的年轻人。钢笔也是个娇嫩的东西,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于是乎,修笔匠便应运而生。有的修笔匠还会雕刻,拿起刻刀,寥寥数下,或图案、或诗句,便在笔杆上显现出来,煞是喜人。如今这营生,几乎绝迹了。

钉马掌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这样的一个励志故事,说的是一个将军因为坐骑的马蹄铁出了问题,结果是战马跌倒、将军战死、战役失败、国家灭亡。其实,这个故事的罪魁祸首不是马蹄铁,而是给马钉马蹄铁的匠人。试想,如果给马钉蹄的匠人能及时给战马更换马蹄铁的话,又怎能有这样的结局呢?由此可知,当年钉马掌可是非常重要的活计!可如今,马都很少见了,更别说是钉马掌的了。

绞面师

一说起绞面,就勾起了笔者的怀旧情结。记得小时候,一女子出嫁,村里一老媪熟练地用根棉线为女子绞面。笔者太小,不知这是女子出嫁前的美容,要把面部、颈部细小的汗毛绞掉,要把眉毛修得更加美丽。笔者当时更关心的是这样子绞来绞去的,那女孩疼不疼?我的天真和好奇,惹得祖母直笑。

弹棉花

提到祖母,就又想到小时候祖母让我猜的谜语:“一根紫竹挂戏台,红粉佳人走出来,手拨琵琶当当响,脚踏莲花朵朵开。”这个谜面的谜底就是“弹棉花”。现在仔细想想,这个谜面真的非常生动形象,弹棉花的匠人腰绑弹弓、手握木槌、敲打牛筋,发出“砰、砰、砰”悦耳的响声,把棉花弹松,然后再制成棉胎。整个过程像一个人在唱戏一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崛起,这门技艺也快失传了。

接线员

曾几何时,接线员,俗称电话总机,是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让四面八方的人,不见面也能说上话。记得村里大队部刚有电话时,上年纪的人把看村干部打电话当成看稀罕的事,经常问村干部,这机子这么小,人是怎么钻进去和你说话的。每当此时,村干部就会自豪地给上年纪的人讲打电话的程序,怎么摇两下,接通总机,再由总机接通你要找的人……不过现在,手机都一个人两三个了,接线员不说是消失了吧,反正是这些年笔者没见过。

纤夫

一提起纤夫,很容易让人想到收入小学课本的那篇文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也正是这篇文章,才让小学生不管见没见过纤夫,也能对纤夫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他们的职业特点就是,用自己的体力,让船只顺利通过激流险滩;知道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一般都是没奈何的人才会选择这一职业。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过去,我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只要有河流的地方都会有纤夫。只是现在都是机械的船子了,纤夫再也用不着了,但纤夫号子却流传了下来,据说《黄河大合唱》里就充满了纤夫号子的音乐元素。

卖凉白开

前些年有首老歌叫做《前门情思大碗茶》。其中唱道:“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饱含着泪花,它饱含着泪花。”这首歌唱的是过去的京城生活,其实,在过去的全国各地,最廉价、又最能解渴的,就是最受老百姓喜爱、摆在路边的凉白开。一分钱就能买上一大搪瓷缸,能让一个人痛痛快快喝个够。笔者50年前刚从农村进城时还喝过,不过刚过两三年,汽水就流行起来,再后来各种饮料遍地开花,卖凉白开的就不见了。不过说实在话,现在再好的饮料,也没有喝凉白开健康!

捞纸

捞纸是古老的造纸技艺之一。在笔者的家乡早一百多年前捞纸业就十分繁荣。人们将麦秸秆、水草、枸树皮、废纸等作为原材料,经过蒸煮、碾磨、撞穰、拧穰、拌浆、取张、压干、分张晾干等数十道工序的处理,生产出麻头纸(草宣纸)、黄毛纸和黑纸。这种靠手工生产的纸张柔软性好、透氣性强,被作为包装中草药、食品及其他日常用品的用纸,有的也作为书写用纸。可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机械造纸取代了手工造纸,这门手艺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目前,沁阳当地熟悉捞纸工艺的人已屈指可数。不过,令笔者欣慰的是最近有专家呼吁,要加强对捞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让她消失!

笔者在盘点这些将逐渐消失的职业的过程中,越盘点越觉得应该记录下来的即将消失的职业还有许多许多,比如,编荆篓,那可是过去赶集会的大头货,现在却鲜有人为;还有打家具,过去的木匠走村串户做家具,特别是谁家要娶媳妇了,光家具就要做上两三个月……面对这些行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职业,笔者在盘点时,不知是出于对这些职业的留恋不舍呢?还是对过去逝去岁月的怀念?心里总有些淡淡的伤感。不过思来想去笔者还是觉得,对那些即将消失的职业还是怀怀旧罢了,不必过于伤感,毕竟这些职业的消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猜你喜欢
马蹄铁马掌凉白开
马掌
神奇的马蹄铁
神奇的马蹄铁
桌子上面那杯凉白开
夏日么么茶
热斯坦街上的敲打声
只为少了一颗钉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