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03-09 12:51浙江省淳安县县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311700余干平
新农村(浙江) 2021年2期
关键词:加工业加工农产品

浙江省淳安县县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311700)余干平

浙江省淳安县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39家,年销售收入39.65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出口创汇1.45亿元。规模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按加工原料分类,茶叶17家、水产品10家、山核桃5家、蚕桑3家、油料3家、中药材1家,其他3家。

1.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1)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茶、桑、果、竹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茶叶、干水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领域拓展;农产品加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

(2)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全县4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平均达到2 363万元,平均销售收入6 168万元。

(3)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步伐,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技改投入补助,由2009年的3%提高到2015年的30%。2015年以来,年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资金达到2.2亿元。

(4)配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主导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据统计,全县有茶园19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果14.73万亩、中药材12.06万亩、食用菌1986万袋、毛竹31.1万亩、山核桃32.98万亩、油茶14.25万亩、蚕桑5.32万亩,山地蔬菜13.96万亩、淡水养殖61.56万亩。形成茶叶、干水果、中药材、蚕桑等优势产业区块。

(5)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植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注册农产品商标600余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12个、市著名商标29个;拥有名牌农产品61个,其中省级名牌8个、市级5个。“三品”认证农产品315个,其中绿色食品11个、有机农产品1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个。

2.主要问题

(1)资金制约突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多数企业由于贷款担保手段缺乏,扩大再生产过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不能快速上马;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矛盾突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商机错失,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2)企业规模小多数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沿用传统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

(3)结构不合理从加工企业行业构成看,茶叶加工多,水果加工少,竹制品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且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效益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4)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极少;科研创新能力弱,精深加工的科技支撑力不强。据统计,全县除7家龙头企业建有省、市级研发中心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

(5)市场开拓滞后,营销方式不适应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营销方式,像电子商务、连锁代理、产销直挂等没有较快应用,营销网络不健全、信息搜集不及时,特别是对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渠道不畅。

(6)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生产加工不匹配主要表现为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松散,“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种养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普及面很小,没有真正形成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大市场带动大龙头、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大基地联接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一方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缺乏稳定、批量化、标准化的原料供给,不敢接受订单和满负荷生产,甚至为了满足生产,保证原料,舍近求远;另一方面,一产企业和基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因缺乏加工企业的持续稳定带动,造成价格大幅度波动,影响生产积极性。

另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难度大、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匮乏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是制约加工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3.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一二三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稳定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重组供应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率,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1)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聚集效应立足淳安“东茶西桑、南竹北果、湖中渔”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茶、果、蔬、药、竹、桑、菌”等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实现加工原料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布局,实现基地在村、加工在乡镇、增值在县、增收在户,改变农村卖原料、县城搞加工的格局,促进城乡村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配置、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在优势区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质量立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扶持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贮藏流通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短板。以产业链为纽带,培育功能互补、相互配套、利益共享、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利益连接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协调产业链、产品链和效益链,使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扶持科技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心,借梯登高,持续做好院县合作,支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4)培育优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整合、宣传、保护农产品品牌,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和产品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品牌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立足自身基础,依托资源优势,持续培育“千岛湖”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千岛湖“地域名片”。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

(5)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力落实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素配置优先满足、公共财政投入优先保障的要求,有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发展能力。在财政支持上,把农产品加工业列为重点,纳入财政任务清单,创新扶持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应;在金融支持上,持续做好农业产业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人才支持上,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在用地保障上,合理安排农企用地,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指标的一定比例用于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加工业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农产品争奇斗艳